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佩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佩华
出生 1957年
广西
国籍 中国
职业 作家

黄佩华,笔名老原,男,壮族,桂西北西林县人,1985年6月毕业于广西民族学院政治理论专业。现为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会长,文学创作一级(三级),硕士生导师。

人物简介

一、 主要作品:出版小说集《南方女族》、《远风俗》,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长篇传记《瓦氏夫人》,长篇小说《生生长流》、《公务员》、《杀牛坪》,民 族文化丛书《美丽壮锦》、《彝风异俗》,30集电视剧《美人窝》编剧、20集电视剧《公务员》、电视文献纪录片《壮文》编剧(合著)。

二、主要奖项:曾获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壮族文学奖;获第一届广西独秀文学奖;获第二、三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花山奖";获全国第四届、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第四届、第五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

三、重要文学活动:中宣部中国作协中青年作家第三期高级研讨班学员。当选中国作家第六、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06年成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访美进行文化交流,长篇小说《生生长流》被美国会图书馆收藏。2010年7月参加广西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俄罗斯。

创作经历

1971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通讯员,水泥厂工人、车间主任,县工会干事,县委秘书,县委宣传部长等职。

1982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此后在《右江文艺》、《三月三》、《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上海文学》、《当代》、《青年文学》、《小说家》、《清明》、《作品》、《漓江》、《新生界》、《花城》、《作家》等几十种报刊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广西作家协会。

1987年11月调入《三月三》杂志,从事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社长等职。

1991年10月广西文联文艺理论室、广西作协和广西青年文艺评论学会联合召开黄佩华小说创作研讨会。

1991年出版小说集《南方女族》(广西民族出版社),获第二届壮族文学奖,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1993年,中篇小说《涉过红水》获广西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出版长篇传记《瓦氏夫人》(接力出版社)。

1994年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独秀奖。

1995年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理事,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7年与区党委宣传部签约,成为广西首届合同制作家。

2000年出版小说集《远风俗》(广西民族出版社),获第四届壮族文学奖,第四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当选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生生长流》(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

2003年入选广西文学艺术十三年成果展示会文艺家。

2004年进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三期高级研讨班学习,成为广西第六届签约作家。受第十四届全国书市组委会邀请参加签名售书仪式,签售长篇小说《生生长流》。

2005年获评文学创作一级专业技术资格。

2006年成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受邀访问美国。长篇小说《生生长流》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并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创作民族文化丛书《话说壮族》、《彝风异俗》(广西民族出版社)。当选中国作家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成为广西第七届签约作家。

2007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公务员》(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年4月调入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工作。

2009年2月调任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工作。

2010年发表长篇小说《杀牛坪》(《作家》2010年秋季号)

2011年当选中国作家第八次代表大会。

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杀牛坪》(作家出版社)

作品目录

一、单篇部分

花好月圆/短篇小说/右江文艺/1982春季号[处女作]

陶大爹醉酒/短篇小说/右江文艺/1982秋季号

小院的欢声/短篇小说/右江文艺/1983年秋季号

绿色的季节/短篇小说/三月三/1984年第2期

山边野棚/中篇小说/三月三/1986年7月号

婚变/中篇小说/三月三/1987年3月号

小镇魔王/中篇小说/百草园/1988年第2期

红河湾上的孤屋/中篇小说/1988年第5期/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奖

黑衣美男/中篇小说/广西文学/1988年10期

梦境/短篇小说/民族文学/1988年11期

糖国梦/报告文学/广西文学/1988年第12期

广西文坛三思录/文论/广西文学/1989年第1期

面对世纪末的弧光/文论/三月三/1989年第4期

圣袍下的罪恶/中篇历史小说/桂海春秋1989年第5期

新丐/短篇小说/党纪/1989年第10期

狗养/短篇小说/三月三/1990年第3期

拐角/短篇小说/广西文学/1990年6月号

瘦马/中篇小说/漓江/1990年春夏合刊

倾斜的吊脚楼/中篇小说/红豆/1990年第6期

小城公务/短篇小说/上海文学/1990年第12期

流浪归来/中篇小说/三月三/1991年第6期

习俗/短篇小说/广西文学/1991年第6期

远地混沌/中篇小说/广西文学/1992年第10期

回家过年/中篇小说/清明/1992年第3期

古朴/短篇小说/青年文学/1992年第4期

远风俗/中篇小说/漓江/1992年冬季号

酒浴/短篇小说/小说家/1993年第2期

注目东兴/散文/监察之声/1993年1期

涉过红水/中篇小说/当代/1993年第3期

计划生育三题/短篇小说/南方文学/1993年4期

有人call你/短篇小说/党纪/1995年8期

4月13日/短篇小说/春风/1995年第18期

达镇警事/短篇小说/广西文学/1996年1期

漂流驮娘河/散文/党纪/1997年2期

关于自信、激情和交流/文论/南方文坛/1997年3期

满脸是痘/短篇小说/青年文学/1998年2期

劳动青年/中篇小说/新生界/1998年3、4合刊

百年老人/中篇小说/民族文学/1998年4期

俘虏故事/中篇小说/民族文学/1998年12期

省尾/中篇小说/上海文学/1998年12期

你看人家/短篇小说/花城/1999年1期

我们住在高高的山岗上/短篇小说/作家/1999年2期

少年目光/散文/广西文学/1999年7期/散文选刊/1999年11期

把脚举过头顶/短篇小说/作品/1999年10期

达镇六篇/短篇小说/广西文学/2000年2期

电影的影子/散文/南方周末/2002.8.22

好好玩玩/短篇小说/广西文学/2000年8期

天才少年与马骨胡/中篇小说/红豆/2003年3期

我的桂西北/散文/广西工作/2003年15期

弃族/短篇小说/广西文学/90年代

漂向大河/短篇小说/广西文学/80年代

冤家/短篇小说/民族文学/90年代

算球/短篇小说/南方文学/90年代

明眼人/短篇小说/南方文学/90年代

异味/短篇小说/青年文学/90年代

乡间情绪/短篇小说/民族文学/90年代

酒足饭饱/短篇小说/福建文学/2000年代

生在平用/散文一组/广西文学/2010年

满脸是痘/中泰当代文学作品选/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

驮娘江畔的壮寨生活/地理散文/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8月


二、长篇作品或集子

南方女族/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12月

瓦氏夫人/长篇传记/接力出版社/1994年3月

远风俗/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9月

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文集/漓江出版社/2002年10月

生生长流/长篇小说/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

公务员/长篇小说/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1月

彝风异俗/长篇民族文化散文/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年12月

话说壮族/长篇民族文化散文/三月三、南方国土资源[连载]/2008年

杀牛坪/长篇小说/作家/2010年9月

杀牛坪/长篇小说/作家出版社/2012年7月

作品选载

《公务员》(长篇小说)故事梗概

作者:黄佩华

某厅办秘书吴启明在骑摩托车送老婆孩子去学校途中接到了一个电话,他立马赶到办公室。一向对他不错的主任朱岩忽然拉着脸抖着一封匿名信问他,这封关于他的告状信是否出自他自己的手?在事实面前他只好低头承认。吴启明这个匪夷所思的举动不仅召来了同事的冷嘲热讽,也招致领导的严肃批评。更糟糕的是,他的文字秘书工作改成了行政秘书不说,即将提拔副主任的任命也被叫停了。

困惑之时,妹妹来信称母亲又犯病了,希望他带上妻子李丽和儿子牛牛回老家探望。出身城市干部家庭的李丽一向对他的乡村背景颇有微词,多年未去探视年迈独居的家婆。为了把妻儿带回老家,他不得不对李丽撒谎,并趁国庆长假回到了大山深处的那平村。看到可爱的孙子母亲的病竟神奇地好了。为此,李丽对他的积怨更深了。更让李丽生气的是,吴启明的老同学村长吴建军竟在饭桌上行了苦肉计,在母亲的默许下,硬逼他答应找钱为村里修建一座新的大桥,以取代河上的危旧铁索桥。

被逼上梁山的吴启明前脚回到单位,性急的村长后脚便在村里开始动工了。与此同时,因为女同事吴桐临时去东盟考察,组织上决定让他顶替她到党校离岗学习。虽然人在党校,吴启明每天都要接听几次来自村长的催促电话。分管行政的女副调研员彭琪也不忘代表工会提醒他,他的35岁生日快到了,无论如何也要请大家热闹一下。囊中羞涩的吴启明情急之下不得不向房地产商陈阳求助,虽说老同学帮他体面地解了围,但是他也因此而欠下了一笔人情债。被茅台酒灌醉的彭琪在吴启明和吴桐的搀扶下回到家,一个破碎的家庭也随之呈现在两位年轻同事的眼前。 彭琪的不幸震撼了吴启明和吴桐,在深夜的酒吧,两人一扫了旧日恩怨变成了知心朋友。这天吴启明正在听课,得知村长和二哥拎着鸡鸭已经杀到省城车站,他只好委托吴桐帮忙接待。吴桐也因此知晓了吴启明内心的压力和苦恼。看见部下愁眉不展,朱岩动了恻隐之心,表示愿意帮他搭桥牵线。经朱岩引见,吴启明和村长二哥来到了交通厅李处长办公室。然而,话没说几句村长和二哥又再次施苦肉计,双双跪地求钱,令场面十分尴尬。村长和二哥的到来还引起了李丽和岳母的不满,加上两人把差旅费全部拿去买了彩票弄得身无分文,给吴启明惹下了不少麻烦。

学习结束,吴启明的任命也提上了日程,诗人陈宁说话愈来愈难听,同事间的种种矛盾也渐渐浮出水面。一天,宿舍区粪池堵塞引来了电视台的记者,危机之时吴启明沉着应对,不仅化解了事端还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吴启明任副主任后,彭琪也经受不了种种重压旧病复发,住进了精神病院。

吴启明的心愿是有朝一日能够买一辆私家车,他那辆被称为老黑狗的摩托车太破旧了。有了车他就可以经常回乡下去看望母亲,儿子也不会在别的小朋友跟前感觉没面子了。善良而任性的吴桐极力怂恿他一起考驾照,在妻子的奚落声中他开始参加驾校学习。然而,在陪同吴桐去看车时,却被李丽的同事撞见了。他和李丽也从此陷入了一场不依不饶的冷战。

年关将近,乡下母亲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频频召唤。这时李处长的项目款也终于有了眉目。消息传到建桥工地,村长和大伙高兴得围着篝火边唱山歌边喝酒。为了答谢各方,吴启明特意买了三只腊香猪,可是他一只都没送得出手。沮丧之时,朱岩和李处长却把宰杀活鸡活猪的任务交给了他。家宴正酣中,两位领导除了夸赞他会干绝活之外,也不忘对他进行官场那些事言传身教。

与此同时,吴桐正背着吴启明密锣紧鼓地筹划一件事情。她悄悄买了一辆小车,然后以通牒式的口吻告诉他,她要去他乡下老家过春节。吴桐的强烈要求他无法阻挡,因为她正在争取她母亲帮他申请一笔建桥款。儿子没能带回妻儿,却带回一个陌生女孩,母亲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多疑的妹妹更是醋意大发,对吴桐和吴启明旁敲侧击。纸终于包不住火,他携吴桐回乡的消息还是传到妻子和朱岩的耳里。一气之下,李丽提出了离婚要求。 春节刚过,吴启明忽然接到下乡扶贫的任务。临走前,怒气未消的李丽把一本存折甩给他,称新房子已交钥匙,叫他在五一长假前装修好。吴启明骑着老黑狗来到乡下,结识了陈宁的亲戚陈艾和几个来自不同单位的工作队员,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建桥经费迟迟不拨,村长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好心的吴桐一面代替吴启明安抚村长,一面用自己的储蓄购买钢材。

人在乡下的吴启明一面参加当地的扶贫工作,一面遥控那平老家建桥,还一面找机会回城装修房子。驻地青菜奇缺,吴启明住进孤寡老人家中,带领村民种菜,不料竟成了县里的经验典型,平添了一分额外烦扰。老家建桥进度神速,却因经费不足面临停工待料。吴启明只好挪用部分房子装修款,提取了原本留来买车的五万元定期存款,购买了一大车钢材并亲自押送回老家。吴桐知晓后强烈要求一起押送。不料夜路上货车抛锚,引来窃贼偷盗钢材,搏斗中吴启明身负重伤。从吴启明的笔记本中李丽读到了他的日记,肺腑之言令她对他刮目相看,最终她出现在了他的病榻前。就在吴启明和乡亲们欢庆大桥合拢之时,吴桐却登上了飞往异乡的班机[1]

获奖

1.《大陆、香港、台湾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比较》1991年获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立论精宏奖。

2.《记叙文写作能力与信息搜索阅读能力关系初探》1995年获上海市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3.专著《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05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4.专著《小学语文测验原理及实施方法》2000年获中国教育学会论文/ 著作评选二等奖。

视频

黄佩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