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坑镇地处南平市建阳区西北部,西与邵武市相连,东与武夷山市交界。史称唐石里、嘉禾里,因贤者吟诗“叶黄满坑金”而得名。黄坑镇是闽北革命根据地之一。早在1937年中共邵光县委便在黄坑成立。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朱熹墓”座落在境内,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曾赞誉“这是一个好地方”。黄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等8项“国”字号荣誉。黄坑与武夷山世界级旅游品牌相毗邻,是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现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环境优美乡镇、福建省最美乡村优秀奖、福建省花园式绿化单位、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镇、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38265公顷,常住人口12781人。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1]

中文名: 黄坑镇

外文名: Huang Keng town

别 名: 唐石里、嘉禾里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面 积: 38265 公顷

下辖地区: 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政府驻地:黄坑街

电话区号: 0599

邮政区码: 354212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3352(2019年)

著名景点: 朱熹墓、朱子林、大竹岚

车牌代码: 闽H

行政区划

2012年,黄坑镇辖11个行政村1个居社区。具体为九峰村、新峰村、塘头村、三峡村(全国文明村)、苦竹坪、新历村、鹅峰村、大坡村、桂林村、长见村、坳头村。

人口

2017年,常住人口12781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坑镇地处建阳市西北部,距建阳市区83公里,西与邵武市相连,东与武夷山市交界。

气候

黄坑镇属中亚热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阴寒,细雨连绵,以偏北风为主,偏南风次之;夏季炎热多暴雨,气温日夜变化较大,山地小气候较明显:秋季多以晴朗为主,时有雷阵雨,秋雾偏多:冬季寒冷,有霜冻,境内大部常有降雪或积雪,晴日多雾。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黄坑镇境内主要矿藏资源有铅、锌、铜、钨、钼、铋、铁金属矿和硫、白云母、长石、石英等非金属矿共计11种。在地表一般以规模不大的矿点、矿化点存在。已发现并开采的有花岗岩、铅锌矿等矿床点。

森林资源

黄坑镇全境林业用地247425亩,商品林地187907亩,生态公益林面积64069亩,森林覆盖率86.7%。林木总蓄积量113.88万立方米,立竹2600万根。

经济状况

综述

黄坑镇农业主导产业有竹木、烟叶、药材、畜牧、茶叶;工业主导产业有竹木加工、水电、矿业;旅游项目有“朱子林”、大竹岚、雷公口水库、太子岭石拱桥、五福洋水库、瞭望台等和坳头特色乡村旅游。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991元。

农业

黄坑镇境内有林地50万亩,其中毛竹12万亩。截止至2010年,全镇累计建立笋竹两用林、笋用林示范片1万多亩。药材面积扩大到1万亩,成为建阳市最大的药材基地之一。烟叶产业不断壮大,2008年发展烤烟2004亩。收购烟叶7155担。与此同时,粮食生产、药材种植、食用菌产业也稳固发展。黄坑还是个老茶区,红茶、绿茶、乌龙茶三大类品种齐全,自唐开元元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正山小种红茶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之一,其发源地和主产区位于重峦叠嶂的武夷山脉之中。黄坑镇茶山总面积已发展到3000多亩。

工业

2009年就新上项目21个,总投资2.32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8家,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工业技改项目18个完成总投资1634万元,同比增长11%,出口交货值3935万元,同比增长64.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07.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值2.6亿元,同比增长104%。截止至2010年,黄坑镇拥有竹、木、纸业等企业近百家,拥有规模企业10余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至2008年,黄坑镇有三峡、新历、塘头、桂林、长见村完整小学4所小学,其中三峡为民族小学。共有小学教学班48个,人数为918人。其中镇中心小学602人,各村小学总人数316人(三峡民族小学84人)。全镇小学在校教师总数为91人(含幼儿教师5人),其中镇中心小学教师51人。

医疗事业

2008年,黄坑镇共有13个医疗卫生单位:黄坑卫生院,大竹岚蛇伤研究所,桂林、长见、坳头、大坡、新历、鹅峰、塘头、三峡、苦竹坪、桂林伐木场、焦溪伐木场等11个卫生所(室)。

基础设施

截止至2010年,镇、村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共3600多万元。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农村路网、电网、自来水网改造和农村饮用水、通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至2010年,塘头、三峡、桂林、苦竹坪、长见和新历等6个村新安装高标准路灯153盏,提升了村庄品位。截止至2010年,投资80多万元建成塘头、苦竹坪、长见3个村的村级自来水工程,改善了4100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使村民吃上了干净水、放心水。截止至2010年,全镇11个村都完成了自来水工程建设,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旅游资源

黄坑镇地处南平市建阳区西北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杰地灵,素有“林海竹乡”、“自然资源宝库”之称,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途经黄坑时,曾深情地赞誉“这是一个好地方”。黄坑与武夷山世界级旅游品牌相毗邻,是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主要景点有:大竹岚,誉称为“鸟类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角怪故乡”,是闻名世界的生物标本采集地;宋代理学家朱熹墓,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里长涧景观长廊,主要有明代石拱桥、茶马古道、情景雕塑群、观音岩、济众碉、九龙山庄;五福洋水库,誉称“武夷天池”,海拨900多米,属高山人工湖,游人可倍享划舟垂钓之乐;雷公口水库,观赏库水从80多米高的大坝倾泻而下,撼人心魄;以及集镇主要景点朱熹公园、嘉禾音乐喷泉广场、黄坑民俗馆、工笔画艺术馆、嘉禾书苑、天福庵、横山庙、天后宫、徐源孔雀园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黄坑有酒店2家、地方特色小吃一条街、宾馆6家、旅行社1个、旅游车队2个、旅游观光车2辆、单人、双人自行车40辆;全镇已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慢游小镇。

大竹岚

位于黄坑镇境内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大竹岚,方圆19平方公里,有维管束植物近1800种,属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23种,属国家2-3级保护的有19种。昆虫31目300科5000余种,宽尾凤蝶、金斑喙凤蝶等罕见特有品种都衍生在这里。这里有鸟类234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白鹇、黄腹角雉等。还有两栖动物32种,爬行动物73种、脊椎动物1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猕猴、云豹、大灵猫、小灵猫等。大竹岚蛇园还是全国最大的拟态蛇园。

五福洋水库

黄坑镇境内的五福洋水库位于武夷山脉中部,蓄水600多立方千米,是福建省地理位置最高的两大水库之一。山光水色相映衬,一叶扁舟弄朝夕。鱼群衔尾而戏,人物相欢无碍。来这里游玩、垂钓,都是十分惬意的选择。

白塔山

位于黄坑东部的白塔山,是福建历史最悠久的道教胜地之一。山顶部有石特立,黑白层分,状如佛塔,故称白塔山。相传夜间有灯火在山顶熠熠发光,所以又名“天灯山”。相传唐太宗年间,有钱郁霄、刘天志、李民三女在此修道炼丹,得道成仙。乡人建龙济道院,以奉“三皇元君”。山顶之下有云岩洞,洞口有试心石,石下有仙人下棋的棋盘石。绝顶处称烧香顶,标高1077米。白塔山道院历来是朝圣旅游的胜地。其最高处,还是观日出的好去处。天未亮,留宿在道院的游客便要起一个大早,提灯攀越小道,直至顶端,静静地等候日出奇观。那壮丽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朱熹墓

位于黄坑镇后塘村大林谷的朱熹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放眼九峰山下的大林谷,绿意葱茏,岗阜隆起,两旁砂手宛如飘拂罗带,四周稻田环护,环境优美,别有洞天。站在朱熹墓前远眺,前方是虎头山,状如猛虎伏卧山涧,左前方是鲤鱼岗,有鲤鱼归塘之说。墓后方越过田垅,九峰叠翠,山势绵延起伏,颇有一派龙舞凤翔、跌宕雄建的气势,俗称九龙岗。朱熹乃一代理学大师,影响深远广博。甚至于有“曲阜出孔丘,建阳有朱熹”之说,亦即“北孔南朱”之誉。1990年,韩国朱子后裔在此捐建思源亭,以表达对宗亲远祖的怀念。

烛桥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生活在这里的勤劳聪慧的人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丰富的闪烁着奇光异彩的民俗文化,其中堪称一绝的便是民间独桥灯。烛桥灯也称“黄坑烛桥”,起源于宋朝初年,是用烛光灯连接成的一座灯虹彩桥,长240米。早先,这里有花灯、龙灯、马灯、船灯、狮子灯、花鼓灯等各种灯会,庆祝春节和元宵,后来,创造出了烛桥灯,它是人们心中的吉祥灯。烛桥灯会是这里最大的民间艺术活动,灯会有会员100多人。烛桥以“板”为单位,板长两米,板上固定各盏烛灯。每年烛桥盛会时,每个会员都制作一板风格、工艺、尺寸相近的花篮子灯,由4节12组120板组成烛桥,加上龙头龙尾灯,一共365盏烛灯,象征着365天都平安祥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寄托着一年之盛事,一载之康泰,寄托着人们心中美好的希冀与期盼。灯内烛光点点,连接成一条长虹烛桥,恰似一条特长游龙。队伍行进时,两面大跋锣开道,4门礼炮齐鸣,还有数十面彩旗迎风招展,数百上千个大寿桃沿途分发给观赏者和数百名烛桥操作表演者。如果是在大操场上表演,数条长龙穿梭表演“万”、“寿”等字样,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加之鼓乐喧天、礼炮轰鸣,激动人心,颇为壮观。

黄坑烛桥

黄坑烛桥曾失传了数十年,但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黄坑群众恢复了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都曾播放了烛桥灯会的盛况。

荣誉记录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

视频

福建省南平市黄坑镇元宵竹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