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子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ow對話 | 貢獻
(added Category:化學家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unreferenced|time=2019-04-13T00:47:45+00:00}}
+
 
 
[[File:黄子卿 001.jpg|300px|缩略图|右|黄子卿 <br>[https://kknews.cc/history/nvare92.html 原图链接] ]]
 
[[File:黄子卿 001.jpg|300px|缩略图|右|黄子卿 <br>[https://kknews.cc/history/nvare92.html 原图链接] ]]
黄子卿 编辑
+
''' 黄子卿''' (1900年1月2日-1982年7月23日) ,名'''荫荣''',字'''碧帆''',男,出生地[[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槐子岗村, 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
黄子卿(1900年1月2日-1982年7月23日)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从事过电化学、生物化学、热力学和溶液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曾精确测定了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水的三相点,并在溶液理论方 颇有建树。 毕生从事化学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培育人才。他是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
 
 +
从事过电化学、生物化学、热力学和溶液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曾精确测定了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水的三相点,并在溶液理论方颇有建树。 毕生从事化学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培育人才。他是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
 
 +
1904年在本村私塾受启蒙教育。他的外祖父和舅父古文造诣颇深,藏书甚丰,给了黄子卿很好的早期教育和深刻的影响。1915年,黄子卿考入[[长沙雅礼中学]]。该校有一个曾中清末探花的汪姓教师,任教文学与算术。他发现黄子卿在数学方面颇具天赋,建议他以学数理为宜。这对黄子卿以后献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影响
  
人物关系
+
1919年黄子卿中学毕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班]]第7期。1921年6月结业。
  
+
1922年9月入[[美 ]][[威斯康星大学]],主修化学,1924年毕 ,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即转入[[康奈尔大学]],于1925年获 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入[[麻省理工学院]] 化学 系,攻读博士 位。后因公费到期,1927年12月结业回国。
纠错
 
   
 
中文名
 
黄子卿
 
   籍
 
中国
 
出生地
 
梅州市梅县区
 
逝世日期
 
1982
 
职   
 
理化学 家和化 教育家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人物轶事
 
3 主要论著
 
4 人物贡献
 
5 人物评价
 
6 参考文献
 
  
 +
黄子卿回国后首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作助教。在[[吴宪]]教授指导下做蛋白质变性研究。
  
 +
*1929年9月应聘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
*1930年2月与[[夏静仁]]女士结婚,共生有四子。
 +
*1934年6月黄子卿再度赴美国,回到麻省理工学院,师从热力学名家[[比泰]](J.A.Beattie),做热力学温标的实验研究,精确测定了水的三相点。
 +
*193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他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电化学研究的实验设备,开始从事溶液理论的探索研究。
 +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子卿随清华大学辗转千里,从[[北京]]到[[长沙]],又从长沙到[[昆明]],在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当时,中国大部分化学界的英才汇集于西南联合大学。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紧跟化学科学的世界步伐,坚持国内化学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蜚声中外的中国化学家。
 +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子卿随清华大学回到北京。
 +
*1948年第三次赴美国,应聘[[加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作结晶学研究。
 +
*1949年7月回国,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
 +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黄子卿被调至北京大学化学系做教授,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
  
人物生平
 
编辑
 
黄子卿,家名荫荣,字碧帆。1900年1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槐子岗村。
 
1904年在本村私塾受启蒙教育。他的外祖父和舅父古文造诣颇深,藏书甚丰,给了黄子卿很好的早期教育和深刻的影响。1915年,黄子卿考入长沙雅礼中学。该校有一个曾中清末探花的汪姓教师,任教文学与算术。他发现黄子卿在数学方面颇具天赋,建议他以学数理为宜。这对黄子卿以后献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影响。
 
1919年黄子卿中学毕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班第7期。1921年6月结业。
 
1922年9月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主修化学,1924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即转入康奈尔大学,于1925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入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后因公费到期,1927年12月结业回国。
 
黄子卿回国后首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作助教。在吴宪教授指导下做蛋白质变性研究。
 
1929年9月应聘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1930年2月与夏静仁女士结婚,共生有四子。
 
1934年6月黄子卿再度赴美国,回到麻省理工学院,师从热力学名家比泰(J.A.Beattie),做热力学温标的实验研究,精确测定了水的三相点。
 
193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他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电化学研究的实验设备,开始从事溶液理论的探索研究。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子卿随清华大学辗转千里,从北京到长沙,又从长沙到昆明,在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当时,中国大部分化学界的英才汇集于西南联合大学。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紧跟化学科学的世界步伐,坚持国内化学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蜚声中外的中国化学家。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子卿随清华大学回到北京。
 
1948年第三次赴美国,应聘加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作结晶学研究。
 
1949年7月回国,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黄子卿被调至北京大学化学系做教授,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
 
 
 由于科学研究中的卓著成绩,黄子卿曾被载入美国1948年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由于科学研究中的卓著成绩,黄子卿曾被载入美国1948年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
 
1923年黄子卿参加旅美学生组织的“中华化学会”。1932年中国化学会在南京成立,他是早期会员之一。1941年至1943年曾连续三届被选为理事,1951年开始,再次当选为该会十七、十八、十
 
1923年黄子卿参加旅美学生组织的“中华化学会”。1932年中国化学会在南京成立,他是早期会员之一。1941年至1943年曾连续三届被选为理事,1951年开始,再次当选为该会十七、十八、十
+
 
黄子卿和夫人在北大燕南园家里
 
 
 九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十届副理事长。1955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任化学部委员。1981年我国开始推行学位制,黄子卿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工作。
 
 九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十届副理事长。1955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任化学部委员。1981年我国开始推行学位制,黄子卿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工作。
 
1953年黄子卿参加九三学社,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1953年黄子卿参加九三学社,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子卿曾担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子卿曾担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会委员。
 +
 
 黄子卿一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索,50多年科学生涯中,涉足物理化学的多个领域,讲授过多门物理化学的课程,被誉为我国物理化学的一代宗师。
 
 黄子卿一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索,50多年科学生涯中,涉足物理化学的多个领域,讲授过多门物理化学的课程,被誉为我国物理化学的一代宗师。
  
 +
==人物轶事==
 +
内外兼修
  
 +
科学界一颗大星
  
人物轶事
 
编辑
 
内外兼修
 
科学界一颗大星
 
 
 当你选择做一名科学家,那么必然就要选择枯燥而艰苦的生活。
 
 当你选择做一名科学家,那么必然就要选择枯燥而艰苦的生活。
 +
 
1982年7月28日,新华社发出一条消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物理化学家黄子卿教授,不幸于7月23日病逝,终年82岁……”与这则简短的消息相比,熟悉黄子卿教授的人都知道,这位辞世的老人,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他厚重的学术成果,还有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1982年7月28日,新华社发出一条消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物理化学家黄子卿教授,不幸于7月23日病逝,终年82岁……”与这则简短的消息相比,熟悉黄子卿教授的人都知道,这位辞世的老人,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他厚重的学术成果,还有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
 
 中国传媒大学微波工程博士生导师黄志洵,是黄子卿最小的儿子。当记者问他父亲留给其最深刻的记忆时,黄志洵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80年,北大为黄子卿教授80寿辰举办了隆重的庆祝会,散会后回家,黄志洵陪父亲喝茶聊天,并问起他为什么坚持回国的往事,“有两次机会可以留在美国而未留,当然自己也有损失,以美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留下来做研究也许会做出更杰出的成果,但自己并不后悔,因为国家是需要我们这样的人为她出力的。”父亲的话让黄志洵记忆犹新。
 
 中国传媒大学微波工程博士生导师黄志洵,是黄子卿最小的儿子。当记者问他父亲留给其最深刻的记忆时,黄志洵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80年,北大为黄子卿教授80寿辰举办了隆重的庆祝会,散会后回家,黄志洵陪父亲喝茶聊天,并问起他为什么坚持回国的往事,“有两次机会可以留在美国而未留,当然自己也有损失,以美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留下来做研究也许会做出更杰出的成果,但自己并不后悔,因为国家是需要我们这样的人为她出力的。”父亲的话让黄志洵记忆犹新。
 +
 
 时光倒流到1934年,年富力强的黄子卿再度赴美,来到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与他第一次赴美留学相比,当年那个勤奋的学生已经是物理化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那时的黄子卿常常带着午餐,从早上一进入实验室后,就整天不出来。他精心设计了实验装置,并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测量,终于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实验,即精测出水的三相点温度,为0.00981±0.00005℃。这是热力学上的重要数据,也是温度计量学方面的基础工作。后来,美国标准局曾组织人员重复实验,结果与黄子卿的测量结果一致。1935年黄子卿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授予的博士学位。1938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汇刊》发表了黄子卿、贝蒂、本笛克特等三人合写的论文,题为《绝对温标的实验研究(V):水的冰点和三相点的重现性;水三相点的测定》。1948年,美国编辑的《世界名人录》列入了黄子卿的名字。1954年,国际温标会议在巴黎召开,再次确认上述数据,并以此为准,定绝对零度为-273.15℃。
 
 时光倒流到1934年,年富力强的黄子卿再度赴美,来到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与他第一次赴美留学相比,当年那个勤奋的学生已经是物理化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那时的黄子卿常常带着午餐,从早上一进入实验室后,就整天不出来。他精心设计了实验装置,并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测量,终于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实验,即精测出水的三相点温度,为0.00981±0.00005℃。这是热力学上的重要数据,也是温度计量学方面的基础工作。后来,美国标准局曾组织人员重复实验,结果与黄子卿的测量结果一致。1935年黄子卿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授予的博士学位。1938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汇刊》发表了黄子卿、贝蒂、本笛克特等三人合写的论文,题为《绝对温标的实验研究(V):水的冰点和三相点的重现性;水三相点的测定》。1948年,美国编辑的《世界名人录》列入了黄子卿的名字。1954年,国际温标会议在巴黎召开,再次确认上述数据,并以此为准,定绝对零度为-273.15℃。
 +
 
 赤诚的爱国者
 
 赤诚的爱国者
 黄子卿生于外强入侵国家多灾多难的年代。考入清华留美预备班以后,他一直抱有科学救国的志向。他
+
 
+
 黄子卿生于外强入侵国家多灾多难的年代。考入清华留美预备班以后,他一直抱有科学救国的志向。他黄子卿认为是中国的老百姓供养了他出国留学,他立志要为中国服务。1935年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当时正值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夕,有人把当时中国比作风雨飘摇中的一条破船,劝他不要回国。黄子卿的回答是:“我是中国人,要跟中国共命运。”毅然回到祖国。1948年他第三次出国,不久北平和平解放,美国有人再次挽留他,并允诺帮助接家眷赴美国。他再次谢绝了好意,抢在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人员采取扣留措施之前回到了祖国。反映了他渴望祖国独立、昌盛、富强并要为之贡献自己力量的赤子之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不惜余力地为中国的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黄子卿  
+
 
认为是中国的老百姓供养了他出国留学,他立志要为中国服务。1935年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当时正值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夕,有人把当时中国比作风雨飘摇中的一条破船,劝他不要回国。黄子卿的回答是:“我是中国人,要跟中国共命运。”毅然回到祖国。1948年他第三次出国,不久北平和平解放,美国有人再次挽留他,并允诺帮助接家眷赴美国。他再次谢绝了好意,抢在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人员采取扣留措施之前回到了祖国。反映了他渴望祖国独立、昌盛、富强并要为之贡献自己力量的赤子之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不惜余力地为中国的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根在中国
 
 根在中国
 +
 
 教育界是“尽责之处”
 
 教育界是“尽责之处”
 +
 
 人世间有一种博大而强烈的感情,它就是对祖国、对本民族的爱。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主任、芝加哥大学原子能研究所负责人,都想留下风华正茂的黄子卿,他们说:“你的国家正像一只破船在风雨中飘摇,你回去干什么?”黄子卿则非常干脆地回答道:“我愿和我的祖国一起受苦。”就这样,黄子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
 
 人世间有一种博大而强烈的感情,它就是对祖国、对本民族的爱。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主任、芝加哥大学原子能研究所负责人,都想留下风华正茂的黄子卿,他们说:“你的国家正像一只破船在风雨中飘摇,你回去干什么?”黄子卿则非常干脆地回答道:“我愿和我的祖国一起受苦。”就这样,黄子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
 +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了,一些教授自北平抵天津,设法南下。一艘在近海行驶的2000吨小轮船颠簸前进,船尾一间小房舱中,有物理教授吴大猷、文学家朱自清,还有黄子卿等人。开始是在长沙临时大学,以后是在昆明西南联大,黄子卿每周授课及实验多达36小时,而生活却十分拮据。由于无钱付马车费(那时没有公共汽车),黄子卿每次回家要步行一个多小时,但他却无怨无悔。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当今吏治腐败,我绝不去做官,也不打算弃学经商。教育界虽清苦,却是儿尽责之处也。”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了,一些教授自北平抵天津,设法南下。一艘在近海行驶的2000吨小轮船颠簸前进,船尾一间小房舱中,有物理教授吴大猷、文学家朱自清,还有黄子卿等人。开始是在长沙临时大学,以后是在昆明西南联大,黄子卿每周授课及实验多达36小时,而生活却十分拮据。由于无钱付马车费(那时没有公共汽车),黄子卿每次回家要步行一个多小时,但他却无怨无悔。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当今吏治腐败,我绝不去做官,也不打算弃学经商。教育界虽清苦,却是儿尽责之处也。”
 +
 
 西南联大化学系三年级的重点课程是“物理化学”,由黄子卿讲授。据学生后来回忆,黄子卿教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考试时,他带两位助教监考20多名学生;考题也难,如能考到80分以上,就是班上的尖子了。黄子卿就是这样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生活着、工作着。西南联大经济系教授李云青曾为他撰写对联:
 
 西南联大化学系三年级的重点课程是“物理化学”,由黄子卿讲授。据学生后来回忆,黄子卿教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考试时,他带两位助教监考20多名学生;考题也难,如能考到80分以上,就是班上的尖子了。黄子卿就是这样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生活着、工作着。西南联大经济系教授李云青曾为他撰写对联:
 +
 
 天大事总如斯,尽他芸案萤窗,只赢得数卷残书,几茎华发;
 
 天大事总如斯,尽他芸案萤窗,只赢得数卷残书,几茎华发;
 +
 
 昆明居大不易,值此米珠薪桂,但愿能半年克敌,一路还乡。
 
 昆明居大不易,值此米珠薪桂,但愿能半年克敌,一路还乡。
 +
 
1948年,黄子卿第三次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师从该校化学系主任、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泡令。当时中国正进行解放战争,黄子卿每天焦急地翻阅报纸,收听广播,他每时每刻都在惦念着祖国。泡令教授问他:“黄,把你的全家接到美国来,你就在这里工作,不好吗?”但泡令得到的回答,仍然是与十几年前相似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的家在中国,我一定要回去。”确实,中国是永远的,她的儿子是不会悲观失望的。
 
1948年,黄子卿第三次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师从该校化学系主任、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泡令。当时中国正进行解放战争,黄子卿每天焦急地翻阅报纸,收听广播,他每时每刻都在惦念着祖国。泡令教授问他:“黄,把你的全家接到美国来,你就在这里工作,不好吗?”但泡令得到的回答,仍然是与十几年前相似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的家在中国,我一定要回去。”确实,中国是永远的,她的儿子是不会悲观失望的。
 +
 
1949年夏,黄子卿返回清华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黄子卿到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任主任,并被评聘为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来被举为数理化学部常务委员)。家也从清华园迁至未名湖畔的燕南园,从此,小楼上总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直到他去世为止。
 
1949年夏,黄子卿返回清华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黄子卿到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任主任,并被评聘为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来被举为数理化学部常务委员)。家也从清华园迁至未名湖畔的燕南园,从此,小楼上总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直到他去世为止。
劝诫青年
+
 
 +
== 劝诫青年==
 
 不要总想一举成名
 
 不要总想一举成名
 +
 
 在黄子卿看来,化学和物理学一样,都是实验科学。理论只不过是通过大量实验所进行的抽象归纳的结果。他曾形象地比喻说:“拿马车来做例子,马就好比实验,车就好比理论;马要在前,车要在后。如果把马放在后边,车就动不了啦。”黄子卿认为,正确的、好的实验有永久性,而错误的理论一钱不值。当然,只是实验数据还不是科学;只有对实验数据进行系统的处理,成为或多或少普遍化的理论时,这样的内容才能称为科学。
 
 在黄子卿看来,化学和物理学一样,都是实验科学。理论只不过是通过大量实验所进行的抽象归纳的结果。他曾形象地比喻说:“拿马车来做例子,马就好比实验,车就好比理论;马要在前,车要在后。如果把马放在后边,车就动不了啦。”黄子卿认为,正确的、好的实验有永久性,而错误的理论一钱不值。当然,只是实验数据还不是科学;只有对实验数据进行系统的处理,成为或多或少普遍化的理论时,这样的内容才能称为科学。
 +
 
 当回首看黄子卿对科学的看法时,记者突然有种感觉,他说的不仅仅是对物理化学专业的解读,同时也是一位科学家对人生的解读。精确测定了水的三相点让黄子卿一举成名,但他却指出,自1933年以来,水的结构理论已有8个模型,还很难说哪一个模型代表客观真实。几十年来,研究水(H2O)结构的论文多达数百篇,其实还未得到满意的解决。怎样看待这种情况呢?“模型并不等于现象背后的真正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复杂的,而模型是简化的,只能反映一部分(甚至很小部分)的客观现实。如果别的不同模型也能解释同样的实验现象,它就同样有存在的价值。”
 
 当回首看黄子卿对科学的看法时,记者突然有种感觉,他说的不仅仅是对物理化学专业的解读,同时也是一位科学家对人生的解读。精确测定了水的三相点让黄子卿一举成名,但他却指出,自1933年以来,水的结构理论已有8个模型,还很难说哪一个模型代表客观真实。几十年来,研究水(H2O)结构的论文多达数百篇,其实还未得到满意的解决。怎样看待这种情况呢?“模型并不等于现象背后的真正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复杂的,而模型是简化的,只能反映一部分(甚至很小部分)的客观现实。如果别的不同模型也能解释同样的实验现象,它就同样有存在的价值。”
 +
 
 而在另一篇文章《重视实验,重视化学》中,黄子卿则诚恳地告诫后辈,“有的青年人把搞理论看得很容易,好像随便就能发明一条定理。其实不然,搞理论是很严肃的工作,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总结出来。……我收到不少青年人的来信,但所说的‘理论’绝大多数是不通的。因此,我劝青年们要克服虚浮急躁,不要总想一举成名。”
 
 而在另一篇文章《重视实验,重视化学》中,黄子卿则诚恳地告诫后辈,“有的青年人把搞理论看得很容易,好像随便就能发明一条定理。其实不然,搞理论是很严肃的工作,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总结出来。……我收到不少青年人的来信,但所说的‘理论’绝大多数是不通的。因此,我劝青年们要克服虚浮急躁,不要总想一举成名。”
印象最深
+
 
 +
== 印象最深==
 
 没有人能全听懂他的课
 
 没有人能全听懂他的课
 +
 
 作为一位已经逝世多年的科学家,记者在收集关于黄子卿教授的资料时发现,他除了留下精深的学术成果,在后人的记忆中也能找到黄子卿的可爱与严谨。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王义遒曾回忆道:1993年,北大化学系1963年毕业生返校座谈,我问他们在校6年,哪位老师教课印象最深,至今不忘?他们异口同声说是黄子卿先生讲的“物理化学”。我问黄先生的课好在什么地方,他们笑笑说:“堂上从来没有全听懂过”,“但因为物理化学很重要,学不懂这门课就白学化学了,没有听懂的一定要通过自学反复琢磨,啃参考书弄懂。自己花了功夫,理解得深,就记得牢。”
 
 作为一位已经逝世多年的科学家,记者在收集关于黄子卿教授的资料时发现,他除了留下精深的学术成果,在后人的记忆中也能找到黄子卿的可爱与严谨。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王义遒曾回忆道:1993年,北大化学系1963年毕业生返校座谈,我问他们在校6年,哪位老师教课印象最深,至今不忘?他们异口同声说是黄子卿先生讲的“物理化学”。我问黄先生的课好在什么地方,他们笑笑说:“堂上从来没有全听懂过”,“但因为物理化学很重要,学不懂这门课就白学化学了,没有听懂的一定要通过自学反复琢磨,啃参考书弄懂。自己花了功夫,理解得深,就记得牢。”
 +
 
 了解一位科学家,必须对他的科研成果有所了解,但像黄子卿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的文章对于文科出身的记者来说,无疑等同于一部天书。记者的这个顾虑则被黄志洵打破了,他推荐记者看看《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的序言,“你看看就知道了,一篇专业的论文依然可以进行生动、幽默的叙述。”在这篇序言中写道:“过长的数学推导,不仅使价值和篇幅间的比例互不相称,还会使读者沉醉于数学过程,忘记科学本身……如果一个理论只有很强的数学逻辑性,没有多大的实践意义,它就像街亭的马谡,纸上谈兵头头是道,而临阵考验,则全线垮台。不过这样的理论仍有它的地位,正如马谡仍可用作军事参谋那样,但不应占太长的篇幅耳。实践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理论的重要标准,而二者并不决定于所用数学的多少和深浅也。”
 
 了解一位科学家,必须对他的科研成果有所了解,但像黄子卿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的文章对于文科出身的记者来说,无疑等同于一部天书。记者的这个顾虑则被黄志洵打破了,他推荐记者看看《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的序言,“你看看就知道了,一篇专业的论文依然可以进行生动、幽默的叙述。”在这篇序言中写道:“过长的数学推导,不仅使价值和篇幅间的比例互不相称,还会使读者沉醉于数学过程,忘记科学本身……如果一个理论只有很强的数学逻辑性,没有多大的实践意义,它就像街亭的马谡,纸上谈兵头头是道,而临阵考验,则全线垮台。不过这样的理论仍有它的地位,正如马谡仍可用作军事参谋那样,但不应占太长的篇幅耳。实践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理论的重要标准,而二者并不决定于所用数学的多少和深浅也。”
 +
 
 当然黄子卿的科学思想并不限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方面。他擅长用简洁的字句,来概括科学工作的规律性,并指出前进的道路。学生和晚辈常常向他提出“究竟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他则精炼地回答道:“科学的核心是一个‘新’字: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公式,新的技术,新的数据。”这就是说,要永远不停止探索和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黄子卿自己就是这样做的。科学,是他的上帝、他的灵魂、他的宇宙!
 
 当然黄子卿的科学思想并不限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方面。他擅长用简洁的字句,来概括科学工作的规律性,并指出前进的道路。学生和晚辈常常向他提出“究竟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他则精炼地回答道:“科学的核心是一个‘新’字: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公式,新的技术,新的数据。”这就是说,要永远不停止探索和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黄子卿自己就是这样做的。科学,是他的上帝、他的灵魂、他的宇宙!
 +
 
 学贯中西
 
 学贯中西
 +
 
 物理化学之外有诗情
 
 物理化学之外有诗情
 +
 
 我国的老一辈科学家,常常是学贯中西的博学之士。黄子卿不仅是我国物理化学界的一代宗师,而且他对古典文学也有深厚的修养,写出不少意趣深远的旧体诗。
 
 我国的老一辈科学家,常常是学贯中西的博学之士。黄子卿不仅是我国物理化学界的一代宗师,而且他对古典文学也有深厚的修养,写出不少意趣深远的旧体诗。
 +
 
 黄子卿自幼饱读诗书,古文根底好,在他的书房之中,除藏有大量自然科学书籍与期刊之外,还有繁多的历史、文学书籍。像《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全唐诗》、《宋诗精华录》等书,常见于案头枕畔。闲暇时,老人便常常脱口吟咏出一些五言或七言旧体诗,偶尔也写词。据黄志洵介绍,他父亲的诗作都抄录在一个本子里,用毛笔纵写,大约有几十首之多。但 “文革”开始后,黄子卿家被抄了,他的诗集被毁,当时黄志洵匆忙间仅从那个本子里撕下两张纸,上面留下了黄子卿写的3首诗,这两张纸至今仍被黄志洵所珍藏着。
 
 黄子卿自幼饱读诗书,古文根底好,在他的书房之中,除藏有大量自然科学书籍与期刊之外,还有繁多的历史、文学书籍。像《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全唐诗》、《宋诗精华录》等书,常见于案头枕畔。闲暇时,老人便常常脱口吟咏出一些五言或七言旧体诗,偶尔也写词。据黄志洵介绍,他父亲的诗作都抄录在一个本子里,用毛笔纵写,大约有几十首之多。但 “文革”开始后,黄子卿家被抄了,他的诗集被毁,当时黄志洵匆忙间仅从那个本子里撕下两张纸,上面留下了黄子卿写的3首诗,这两张纸至今仍被黄志洵所珍藏着。
 +
 
 至今仅留下一些黄子卿的零星诗作。抗日战争时期,早年为美国陆军大学毕业生的祁学启,担任中国陆军的一位师长。1942年,中美发动打通滇缅路的战役,祁学启带兵路过昆明,并去西南联大拜访老友黄子卿。不久之后,祁学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噩耗传来,黄子卿悲痛不已,写下这首意境苍远悲凉的诗:
 
 至今仅留下一些黄子卿的零星诗作。抗日战争时期,早年为美国陆军大学毕业生的祁学启,担任中国陆军的一位师长。1942年,中美发动打通滇缅路的战役,祁学启带兵路过昆明,并去西南联大拜访老友黄子卿。不久之后,祁学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噩耗传来,黄子卿悲痛不已,写下这首意境苍远悲凉的诗:
 +
 
 一灯明灭角声哀,
 
 一灯明灭角声哀,
 +
 
 夜半无人户自开;
 
 夜半无人户自开;
 +
 
 疑是翩跹羽化客,
 
 疑是翩跹羽化客,
 +
 
 满江明月梦中来。
 
 满江明月梦中来。
 +
 
 昆明时期,黄子卿正当壮年,但生活十分清苦,他的这首诗则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昆明时期,黄子卿正当壮年,但生活十分清苦,他的这首诗则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
 
 三十年(即1941年——笔者注)秋,疟疾缠绵;卖裘书以购药,经年乃痊。追忆往事,不禁怆然:
 
 三十年(即1941年——笔者注)秋,疟疾缠绵;卖裘书以购药,经年乃痊。追忆往事,不禁怆然:
 +
 
 饭甑凝尘腹半虚,
 
 饭甑凝尘腹半虚,
 +
 
 维摩病榻拥愁居;
 
 维摩病榻拥愁居;
 +
 
 草堂诗好难驱疟,
 
 草堂诗好难驱疟,
 +
 
 既典征裘又典书。
 
 既典征裘又典书。
 如果把这些诗句和其夫人夏静仁的诗《乡居有感》(避处尘嚣外,村幽路径深;乱山遮俗念,静水起禅心;儿稚翻思母,家贫不慕金;连年井臼事,蓬鬓久无簪。)对比阅读,就可以感知到,他们并不是以苦难为荣,而是思考着关于越来越广泛地传遍整个中国的信息,关于抗战及其面临的不祥而艰难的时刻,以及关于这场战争何时能取得胜利的结局。因此,其后我们就能理解黄子卿所感到的欢乐:
+
 
 +
 如果把这些诗句和其夫人夏静仁的诗《乡居有感》(避处尘嚣外,村幽路径深;乱山遮俗念,静水起禅心;儿稚翻思母,家贫不慕金;连年井臼事,蓬鬓久无簪。)对比阅读,就可以感知到,他们并不是以苦
 +
难为荣,而是思考着关于越来越广泛地传遍整个中国的信息,关于抗战及其面临的不祥而艰难的时刻,以及关于这场战争何时能取得胜利的结局。因此,其后我们就能理解黄子卿所感到的欢乐:
 
 三十四年(即1945年——笔者注)八月十日,夜雨早寝。清华研究所警笛忽鸣,继闻欢呼声,乃知为日本投降之喜讯也:
 
 三十四年(即1945年——笔者注)八月十日,夜雨早寝。清华研究所警笛忽鸣,继闻欢呼声,乃知为日本投降之喜讯也:
 +
 
 秋风万里客边城,
 
 秋风万里客边城,
 +
 
 缥缈燕云故土情;
 
 缥缈燕云故土情;
 +
 
 八载昏霾顷刻散,
 
 八载昏霾顷刻散,
 +
 
 雨中残梦笛三声。
 
 雨中残梦笛三声。
 +
 
1981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黄宏嘉教授第一次读到这两首诗时,感叹道:“吟之颇有放翁韵味!”
 
1981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黄宏嘉教授第一次读到这两首诗时,感叹道:“吟之颇有放翁韵味!”
 +
 
 但是,抗战结束后大陆并不平静。西南联大闻一多教授饮弹身亡,此事件震惊中外。黄子卿在悲愤之余写下了下面的挽联:
 
 但是,抗战结束后大陆并不平静。西南联大闻一多教授饮弹身亡,此事件震惊中外。黄子卿在悲愤之余写下了下面的挽联:
 +
 
 挽闻一多兄
 
 挽闻一多兄
 +
 
 仁则杀身义全授命碧知染绛帷比重泰山无限恨;
 
 仁则杀身义全授命碧知染绛帷比重泰山无限恨;
 +
 
 诗成死水经补离骚青史传红烛昼吞云梦有余才。
 
 诗成死水经补离骚青史传红烛昼吞云梦有余才。
 +
 
 这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在当时提出的抗议!科学和文学,在几千年之前大约是同一种艺术;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酝酿着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为什么竟有人认为自己有权结束老友闻一多的生命?!
 
 这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在当时提出的抗议!科学和文学,在几千年之前大约是同一种艺术;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酝酿着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为什么竟有人认为自己有权结束老友闻一多的生命?!
 +
 
1976年秋,横行了10年的“四人帮”终于倒台。广大知识分子如久旱之后得甘霖,以十分欣喜的心情迎接了这个事件。这时已经76岁高龄的黄子卿,欣然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1976年秋,横行了10年的“四人帮”终于倒台。广大知识分子如久旱之后得甘霖,以十分欣喜的心情迎接了这个事件。这时已经76岁高龄的黄子卿,欣然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
 
 盈巅白雪遇春妍,
 
 盈巅白雪遇春妍,
 +
 
 社会新型万物鲜;
 
 社会新型万物鲜;
 +
 
 千里奔腾憎伏枥,
 
 千里奔腾憎伏枥,
 +
 
 红专齐进不知年。
 
 红专齐进不知年。
 +
 
 这首诗是家属在1989年发现的,原稿写在北京外文书店于1976年8月寄出的《外文期刊征订通知》背面。黄子卿告诉记者,原诗无题,估计是老人信手而成,但其喜悦奋进之情跃然纸上。
 
 这首诗是家属在1989年发现的,原稿写在北京外文书店于1976年8月寄出的《外文期刊征订通知》背面。黄子卿告诉记者,原诗无题,估计是老人信手而成,但其喜悦奋进之情跃然纸上。
 +
 
 黄子卿虽然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不是诗人,但他那丰富的经历、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使他同样写出了堪与诗人媲美的优美诗篇。
 
 黄子卿虽然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不是诗人,但他那丰富的经历、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使他同样写出了堪与诗人媲美的优美诗篇。
 +
 
 有两次机会可以留在美国而未留,但自己并不后悔,因为国家是需要我们这样的人为她出力的。”
 
 有两次机会可以留在美国而未留,但自己并不后悔,因为国家是需要我们这样的人为她出力的。”
 +
 
 “我愿和我的祖国一起受苦。”
 
 “我愿和我的祖国一起受苦。”
 +
 
 “我是中国人,我的家在中国,我一定要回去。”
 
 “我是中国人,我的家在中国,我一定要回去。”
 +
 
 “我劝青年们要克服虚浮急躁,不要总想一举成名。”
 
 “我劝青年们要克服虚浮急躁,不要总想一举成名。”
 +
 
 ——黄子卿
 
 ——黄子卿
  
 +
==主要论著==
 +
*1 黄子卿,王安周.乙酸乙脂在二氧六环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皂化反应速度的研究.化学学报,1954,20:13—45.
 +
*2 黄子卿.物理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
*3 黄子卿,李卓美.在盐的水溶液中非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的研究Ⅱ.脂肪酸盐和季胺盐对于萘在水中溶度的影响.化学学报,1958,24:174—186.
 +
*4 黄子卿,尹亨镇,杨文治.在盐的水溶液中非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的研究Ⅲ.脂肪酸盐对正已酸在水中溶度的影响.化学学报,1958,24:338344.
 +
*5 黄子卿,杨旦,关宏美,刘瑞麟.在盐的水溶液中非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的研究V.无机盐对于邻硝基苯甲酸在水中溶度的影响.化学学报,1963,29:277—283.
 +
*6 黄子卿,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修订本,1983.
 +
*7 黄子卿,谢文蕙.在盐的水溶液中非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的研究Ⅵ.二氧六环在苯和具大离子的盐水溶液间的分配.化学学报,1965,31:246—252.
 +
*8 黄子卿,黄志冲等.在盐的水溶液中非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的研究Ⅶ.无机盐对甲苯在水中溶度的影响.化学学报,1965,31:314323.
 +
*9 黄子卿.配位场理论(上).化学通报,1973,(1):45.
 +
*10 黄子卿.配位场理论(下).化学通报,1973,(2):101.
 +
*11 黄子卿,杨旦.间硝基苯甲酸在不同温度的盐水溶液中的溶度.中国科学,1973,2:140
 +
*12黄子卿.非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
*13 黄子卿.熔盐结构.科学通报,1975,20:112.
 +
*14 黄子卿.定标粒子的液体理论.化学通报,1977,(3):155.
 +
*15 黄子卿,官全根,刘瑞麟.非电解质在盐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研究Ⅸ.邻、间、对二氯苯在盐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它们的偶极矩对盐效应的影响.化学学报(增刊),1980:110.
 +
*16 黄子卿,谢文蕙,刘文,刘振义,马殿坤,范启家.在盐的水溶液中非电解质活度系数的研究(Ⅺ)正丙酸、正丁酸在苯和盐水溶液间的分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0,1:7585.
 +
*17 黄子卿,杨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研究X.对硝基苯甲酸在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化学学报(增刊),1980:1117.
  
 +
==人物贡献==
 +
电化学、生物化学、热力学研究
  
主要论著
+
1925年 黄子卿 进入麻省 院,师从麦克英纳斯(McInnes) 从事 电化学研究 。通过实验 考察了界面移动法测定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 迁移 时震动、热效应、界面可见性条件以及界面调节因素诸方面 实验测定 的影响, 改进了此方法的实验装置 提高了实验测定 准确 度, 并拓宽了此方法 的应 围。他 第一篇 术论文1927年夏 美国 化学 会志上发表。
编辑
 
1 黄子卿,王安周.乙酸乙脂在二氧六环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皂化反应速度的研究.化学学报,1954,20:13—45.
 
黄子卿 .物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3 黄子卿 李卓美.在盐的水溶液中非 解质的活度系数的研究Ⅱ.脂肪酸盐和季胺盐对于萘在水中溶度的影响. 化学 学报,1958,24:174—186.
 
4 黄子卿,尹亨镇,杨文治.在盐的水溶液中非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的 研究 Ⅲ.脂肪酸盐对正已酸在水中溶度的影响.化学学报,1958,24:338344.
 
5 黄子卿,杨旦,关宏美,刘瑞麟.在盐的水溶液中非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的研究V.无机盐对于邻硝基苯甲酸在水中溶度的影响.化学学报,1963,29:277—283.
 
6 黄子卿 ,电解质 溶液理论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修订本,1983.
 
7 黄子卿,谢文蕙.在盐的水 溶液中 非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的研究Ⅵ.二氧六环在苯和具大 离子 的盐水溶液间的分配.化学学报,1965,31:246—252.
 
8 黄子卿,黄志冲等.在盐的水溶液中非电解质的活度系 的研究Ⅶ.无机盐 甲苯在水中溶度 的影响 .化学学报,1965,31:314323.
 
9 黄子卿.配位场理论(上).化学通报,1973 (1):45.
 
10 黄子卿.配位场理论(下).化学通报,1973 (2):101.
 
11 黄子卿,杨旦.间硝基苯甲酸在不同温度的盐水溶液中 .中国科学,1973,2:140
 
12黄子卿.非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13 黄子卿.熔盐结构.科学通报,1975,20:112.
 
14 黄子卿.定标粒子的液体理论.化学通报,1977 (3):155.
 
15 黄子卿,官全根,刘瑞麟.非电解质在盐水溶液中 活度系数研究Ⅸ.邻、间、对二氯苯在盐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它们的偶极矩对盐效 的影响.化学学报(增刊),1980:110.
 
16 黄子卿,谢文蕙,刘文,刘振义,马殿坤, 启家.在盐的水溶液中非电解质活度系数 研究(Ⅺ)正丙酸、正丁酸在苯和盐水溶液间的分配.高等 校化学学报,1980,1:7585.
 
17 黄子卿,杨旦.非电解质 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研究X.对硝基苯甲酸在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化学 学报(增刊),1980:1117.
 
  
 +
1928年黄子卿就职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担任助教。在生物化学家吴宪教授领导下做蛋白质变性研究。他制备了分别经酸、碱、尿素和乙醇作用而变性的蛋白质,利用渗透压测定了变性蛋白质的分子量。研究证明蛋白质变性并不必然改变其分子量,为吴宪明确定义蛋白质变性提供了实验证据。黄子卿观察到,天然的和变性的鸡蛋清蛋白和羊血红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4000的倍数或亚倍数,与现在对蛋白质分子量研究得到的亚单位结果相符合。他们于1930年在《中国生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蛋白质之变性作用(Х)——变性卵清蛋白与高铁血红蛋白在浓尿素溶液中之渗透压力》
  
 +
这一研究成果。这研究成果是当时这类研究的前驱成果。
  
人物贡献
 
编辑
 
电化学、生物化学、热力学研究
 
1925年黄子卿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师从麦克英纳斯(McInnes),从事电化学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界面移动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时震动、热效应、界面可见性条件以及界面调节因素诸方面对实验测定的影响,改进了此方法的实验装置,提高了实验测定的准确度,并拓宽了此方法的应用范围。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1927年夏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
 
1928年黄子卿就职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担任助教。在生物化学家吴宪教授领导下做蛋白质变性研究。他制备了分别经酸、碱、尿素和乙醇作用而变性的蛋白质,利用渗透压测定了变性蛋白质的分子量。研究证明蛋白质变性并不必然改变其分子量,为吴宪明确定义蛋白质变性提供了实验证据。黄子卿观察到,天然的和变性的鸡蛋清蛋白和羊血红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4000的倍数或亚倍数,与现在对蛋白质分子量研究得到的亚单位结果相符合。他们于1930年在《中国生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蛋白质之变性作用(Х)——变性卵清蛋白与高铁血红蛋白在浓尿素溶液中之渗透压力》 [1]  这一研究成果。这研究成果是当时这类研究的前驱成果。
 
 
1930年前后,寻求合适的状态方程以预示实际气体的热力学性质,探索等张比容与液体其他物性以及与分子组成的关系,都是当时物理化学界所关注的课题。1929年黄子卿应聘到清华大学执教以后,在这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发表了两组论文。一组关于气体的能、熵方程和绝热方程,实际气体的热力学性质,以及实际气体的焦耳-汤姆逊系数。另一组为用毛细管法测定一系列酯的等张比容的结果。
 
1930年前后,寻求合适的状态方程以预示实际气体的热力学性质,探索等张比容与液体其他物性以及与分子组成的关系,都是当时物理化学界所关注的课题。1929年黄子卿应聘到清华大学执教以后,在这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发表了两组论文。一组关于气体的能、熵方程和绝热方程,实际气体的热力学性质,以及实际气体的焦耳-汤姆逊系数。另一组为用毛细管法测定一系列酯的等张比容的结果。
 +
 
 精确测定水的三相点
 
 精确测定水的三相点
 +
 
 温度是热力学的基本参数。1927年国际度量衡委员会选定水的冰点为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定为273.15K。但是水的冰点是在1大气压下被空气饱和的水的液-固平衡的温度。它受外界大气压或进行测量的地理位置影响,并且与水被空气饱和的状况有关。因此科学界对它的重视性和精度提出过怀疑。当时物理化学界企图并已开始测定水的三相点,即水在其饱和蒸气压力下气-液-固三相成平衡的温度,以代替冰点作为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1934年黄子卿再度赴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随热力学名家比泰(J.A.Beattie)做热力学温标的实验研究,重新测定水的三相点。
 
 温度是热力学的基本参数。1927年国际度量衡委员会选定水的冰点为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定为273.15K。但是水的冰点是在1大气压下被空气饱和的水的液-固平衡的温度。它受外界大气压或进行测量的地理位置影响,并且与水被空气饱和的状况有关。因此科学界对它的重视性和精度提出过怀疑。当时物理化学界企图并已开始测定水的三相点,即水在其饱和蒸气压力下气-液-固三相成平衡的温度,以代替冰点作为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1934年黄子卿再度赴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随热力学名家比泰(J.A.Beattie)做热力学温标的实验研究,重新测定水的三相点。
 +
 
 因为当时水的冰点被认为是热力学温标的定点,所以测定水的三相点就需要测量水的三相点室与冰室温度之差。为此需要得到精确的水的冰室的固液平衡温度。黄子卿仔细计算大气压力及水液面高度产生的附加压力对冰室平衡温度的影响;测量水样的电导,折算为盐浓度,按稀溶液的依数性,估算杂质造成的水的凝固点的降低;在严格固定条件下,以空气饱和水样。这样,达到冰室温度的精度为0.5×10-4℃。黄子卿严格处理水的三相点室。精选三相点室材料并严格清洗;水样严格纯化去CO2;测量三相点室水样的电导估算杂质对平衡温度的影响;并且对水面高度产生的附加压力的影响加以校正。他采用当时能达到的精确测温手段,并对体系采取严格的隔热防辐射措施。由此黄子卿得到水的三相点为0.00980±0.00005℃。这一结果被美国华盛顿哲学会主席斯蒂姆逊(H·F·Stimson)推崇为水的三相点的可靠数据之一,成为1948年国际实用温标(IPTS—1948)选择基准点-水的三相点的参照数据之一。这项工作成为黄子卿博士论文的一个部分。
 
 因为当时水的冰点被认为是热力学温标的定点,所以测定水的三相点就需要测量水的三相点室与冰室温度之差。为此需要得到精确的水的冰室的固液平衡温度。黄子卿仔细计算大气压力及水液面高度产生的附加压力对冰室平衡温度的影响;测量水样的电导,折算为盐浓度,按稀溶液的依数性,估算杂质造成的水的凝固点的降低;在严格固定条件下,以空气饱和水样。这样,达到冰室温度的精度为0.5×10-4℃。黄子卿严格处理水的三相点室。精选三相点室材料并严格清洗;水样严格纯化去CO2;测量三相点室水样的电导估算杂质对平衡温度的影响;并且对水面高度产生的附加压力的影响加以校正。他采用当时能达到的精确测温手段,并对体系采取严格的隔热防辐射措施。由此黄子卿得到水的三相点为0.00980±0.00005℃。这一结果被美国华盛顿哲学会主席斯蒂姆逊(H·F·Stimson)推崇为水的三相点的可靠数据之一,成为1948年国际实用温标(IPTS—1948)选择基准点-水的三相点的参照数据之一。这项工作成为黄子卿博士论文的一个部分。
 +
 
 从事溶液理论研究四十余年
 
 从事溶液理论研究四十余年
 +
 
 黄子卿1935年回国后,在执教的同时继续进行电化学和溶液理论的研究。一方面考查了压力对铁在碱性介质中钝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开始了溶液中化学反应速率的介质效应和非电解质溶度的盐效应的研究。
 
 黄子卿1935年回国后,在执教的同时继续进行电化学和溶液理论的研究。一方面考查了压力对铁在碱性介质中钝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开始了溶液中化学反应速率的介质效应和非电解质溶度的盐效应的研究。
 +
 
 首先黄子卿和他的研究生利用电导法研究酯在水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的皂化反应动力学,得出反应速率常数与溶剂组成关系的经验规律。此项工作因抗日战争而中断。至50年代黄子卿在清华大学重新指导研究生作乙酸乙酯在水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观测到在相同温度下反应速率随溶剂介电常数下降而变小,考察了反应活化能与溶剂组成及介电常数的关系。据此对当时溶液中离子与分子反应的三种理论做了检验与评价。
 
 首先黄子卿和他的研究生利用电导法研究酯在水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的皂化反应动力学,得出反应速率常数与溶剂组成关系的经验规律。此项工作因抗日战争而中断。至50年代黄子卿在清华大学重新指导研究生作乙酸乙酯在水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观测到在相同温度下反应速率随溶剂介电常数下降而变小,考察了反应活化能与溶剂组成及介电常数的关系。据此对当时溶液中离子与分子反应的三种理论做了检验与评价。
 +
 
30年代,盐水体系中非电解质活度系数的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建立了德拜(Debye)等人的静电作用理论。黄子卿认识到,深入研究溶液体系在于进一步了解其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盐-水-非电解质三元体系的性质变化具有反映这项本质问题的丰富内涵。因此,早在1936—1937年,黄子卿就开始了有关非电解质溶液的盐效应研究,测定了间硝基苯甲酸的盐效应常数,验证了德拜等人的理论(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干扰,研究论文到1947年才得以问世)。黄子卿注意到,NaCl和KCl造成间硝基苯甲酸盐析,而KBr和KNO3却使其盐溶。这是只考虑静电作用的德拜-麦考雷(De-bye-McAulay)和德拜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此后,黄子卿领导的研究组对盐效应作了系列研究。考查了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多种非电解质及盐的盐效应规律,检验和探索了盐效应的理论机制,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在这一系列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中,黄子卿等人提出了盐效应的如下机制:水、盐和非电解质形成三元溶液,假如一种离子很大,并假设非电解质分子大于水分子,盐效应的产生是离子与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加上色散力的作用。如果静电力是主要的,结果是盐析;如果色散力是主要的,结果是盐溶。因此,如果没有意外因素干扰,只要离子体积足够大,非电解质分子也足够大,就能引起盐溶。1955年黄子卿应邀赴民主德国讲学。他系统地介绍了他的盐效应机制,受到同行的重视。
 
30年代,盐水体系中非电解质活度系数的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建立了德拜(Debye)等人的静电作用理论。黄子卿认识到,深入研究溶液体系在于进一步了解其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盐-水-非电解质三元体系的性质变化具有反映这项本质问题的丰富内涵。因此,早在1936—1937年,黄子卿就开始了有关非电解质溶液的盐效应研究,测定了间硝基苯甲酸的盐效应常数,验证了德拜等人的理论(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干扰,研究论文到1947年才得以问世)。黄子卿注意到,NaCl和KCl造成间硝基苯甲酸盐析,而KBr和KNO3却使其盐溶。这是只考虑静电作用的德拜-麦考雷(De-bye-McAulay)和德拜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此后,黄子卿领导的研究组对盐效应作了系列研究。考查了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多种非电解质及盐的盐效应规律,检验和探索了盐效应的理论机制,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在这一系列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中,黄子卿等人提出了盐效应的如下机制:水、盐和非电解质形成三元溶液,假如一种离子很大,并假设非电解质分子大于水分子,盐效应的产生是离子与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加上色散力的作用。如果静电力是主要的,结果是盐析;如果色散力是主要的,结果是盐溶。因此,如果没有意外因素干扰,只要离子体积足够大,非电解质分子也足够大,就能引起盐溶。1955年黄子卿应邀赴民主德国讲学。他系统地介绍了他的盐效应机制,受到同行的重视。
 +
 
60年代黄子卿指导学生对邻、间、对三种硝基苯甲酸作系统全面研究。考虑到此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参照前人方法,从溶度中扣除离解部分,得出中性分子的盐效应常数。结果表明,具有相同阳离子的盐,阴离子半径越小,盐析常数越大。对阳离子亦然。并且从间硝基苯甲酸盐析常数的温度系数,求出它自盐溶液迁移到纯水的标准熵变△S°,表明是熵增加过程。△S°/m=常数,其中m为盐浓度。具有相同阴离子的盐,△S°/m随阳离子半径和价数而增加,对阴离子亦然。且就离子作用来说,△S°/m具有近似加和性。这些结果表明,非电解质周围“冰山”的形成,离子与水的相互作用,离子对由氢键形成的水的四面体串群结构的影响等都对离子-水-非电解质分子三者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60年代黄子卿指导学生对邻、间、对三种硝基苯甲酸作系统全面研究。考虑到此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参照前人方法,从溶度中扣除离解部分,得出中性分子的盐效应常数。结果表明,具有相同阳离子的盐,阴离子半径越小,盐析常数越大。对阳离子亦然。并且从间硝基苯甲酸盐析常数的温度系数,求出它自盐溶液迁移到纯水的标准熵变△S°,表明是熵增加过程。△S°/m=常数,其中m为盐浓度。具有相同阴离子的盐,△S°/m随阳离子半径和价数而增加,对阴离子亦然。且就离子作用来说,△S°/m具有近似加和性。这些结果表明,非电解质周围“冰山”的形成,离子与水的相互作用,离子对由氢键形成的水的四面体串群结构的影响等都对离子-水-非电解质分子三者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
 
 三种硝基苯甲酸的偶极矩相近,实验测得的盐效应常数也很接近。为进一步考查非电解质分子偶极矩的影响,黄子卿选择了偶极矩差别很大的邻、间、对二氯苯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分光光度法测定浓度的精度限制,结果只在可疑数字上显示出偶极矩大小次序。康韦(Conway)等人考虑了离子近区介电饱和、离子第一水化层的存在、介电常数与分子参数的关系以及柯克乌德(Kirkwood)介电理论的盐效应公式,由此计算盐效应常数,其结果比其他理论预示更接近实验值。说明探讨盐效应机制时应当考虑这些因素。
 
 三种硝基苯甲酸的偶极矩相近,实验测得的盐效应常数也很接近。为进一步考查非电解质分子偶极矩的影响,黄子卿选择了偶极矩差别很大的邻、间、对二氯苯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分光光度法测定浓度的精度限制,结果只在可疑数字上显示出偶极矩大小次序。康韦(Conway)等人考虑了离子近区介电饱和、离子第一水化层的存在、介电常数与分子参数的关系以及柯克乌德(Kirkwood)介电理论的盐效应公式,由此计算盐效应常数,其结果比其他理论预示更接近实验值。说明探讨盐效应机制时应当考虑这些因素。
 +
 
 对于以水为溶剂的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度一般有限。静电力的作用总是占主要地位,决定着这些体系的性质。黄子卿认为,要突出非静电力对离子溶液性质的影响,介电常数较低的非水溶剂的离子溶液是更恰当的研究体系。60年代初,这类体系研究报道还很少。黄子卿即指导开展了“电解质非水混合溶剂体系”的研究。1965年完成了“电解质在混合溶剂中活度系数和溶剂化数的研究”一文的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该文到1980年才得以发表。文章报告了一组电解质在含甲醇二元溶剂中的溶解度,提出了简单溶剂化模型及其检验公式,并给出了估算这类体系中离子溶剂化数的方法。
 
 对于以水为溶剂的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度一般有限。静电力的作用总是占主要地位,决定着这些体系的性质。黄子卿认为,要突出非静电力对离子溶液性质的影响,介电常数较低的非水溶剂的离子溶液是更恰当的研究体系。60年代初,这类体系研究报道还很少。黄子卿即指导开展了“电解质非水混合溶剂体系”的研究。1965年完成了“电解质在混合溶剂中活度系数和溶剂化数的研究”一文的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该文到1980年才得以发表。文章报告了一组电解质在含甲醇二元溶剂中的溶解度,提出了简单溶剂化模型及其检验公式,并给出了估算这类体系中离子溶剂化数的方法。
 +
 
 “文化大革命”期间,黄子卿并未停止科学研究工作。他紧紧跟上世界化学科学的步伐,发表了一系列综述文章,向我国化学界介绍配位场理论、熔盐结构学说、定标粒子液体理论及其应用等基本理论与最新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黄子卿并未停止科学研究工作。他紧紧跟上世界化学科学的步伐,发表了一系列综述文章,向我国化学界介绍配位场理论、熔盐结构学说、定标粒子液体理论及其应用等基本理论与最新发展。
 +
 
 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
 
 黄子卿从事高等学校化学教育55年,讲授过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统计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等。他讲课一丝不苟,立论严谨,循循善诱,使学生终生不能忘怀。
 
 黄子卿从事高等学校化学教育55年,讲授过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统计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等。他讲课一丝不苟,立论严谨,循循善诱,使学生终生不能忘怀。
 +
 
 黄子卿于1956年出版了《物理化学》。该书是我国这个领域第一部教科书。针对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采用自具体到抽象的编排次序,为提高物理化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长期被选为这门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综合讲授溶液理论课的经验和长期从事溶液理论研究的成果,并不断以世界溶液理论最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黄子卿撰写了《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及《非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等两本专著。前者的修订版获国家教委颁发的1988年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黄子卿于1956年出版了《物理化学》。该书是我国这个领域第一部教科书。针对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采用自具体到抽象的编排次序,为提高物理化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长期被选为这门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综合讲授溶液理论课的经验和长期从事溶液理论研究的成果,并不断以世界溶液理论最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黄子卿撰写了《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及《非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等两本专著。前者的修订版获国家教委颁发的1988年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
 
 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黄子卿非常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他认为物理化学虽然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它和各门化学一样是实验科学。他谆谆教导学生,要重视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工作,要一丝不苟,严格可靠,否则可能得出荒谬的结论。
 
 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黄子卿非常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他认为物理化学虽然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它和各门化学一样是实验科学。他谆谆教导学生,要重视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工作,要一丝不苟,严格可靠,否则可能得出荒谬的结论。
 +
 
 作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授,黄子卿一直认为化学教师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培养人才,一是发展化学科学。前者是教学,后者是科学研究。他告诫他的学生,要教好书,不然误人子弟。但不能光当教书匠。不作科学研究在科学上就会落伍,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作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授,黄子卿一直认为化学教师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培养人才,一是发展化学科学。前者是教学,后者是科学研究。他告诫他的学生,要教好书,不然误人子弟。但不能光当教书匠。不作科学研究在科学上就会落伍,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
==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编辑
 
 
 西南联大化学系三年级的重点课程是“物理化学”,由黄子卿讲授。一位在西南联大听过黄子卿讲课的学生曾这样写道:“老师谆谆善诱,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客观地分析事物,不断重新检验已被接受的结论并探讨新的思路。蒙教诲已39年,而学生脑中印象清晰如昨。记忆中老师穿着蓝布大褂,戴厚黑边框眼镜,正在昆明新校舍破旧的泥墙教室中作精彩的理论化学讲演,使学生居然暂忘饥饿与困苦,而对大自然一心向往。”这也是对黄子卿的教学风格和水平的真实写照。
 
 西南联大化学系三年级的重点课程是“物理化学”,由黄子卿讲授。一位在西南联大听过黄子卿讲课的学生曾这样写道:“老师谆谆善诱,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客观地分析事物,不断重新检验已被接受的结论并探讨新的思路。蒙教诲已39年,而学生脑中印象清晰如昨。记忆中老师穿着蓝布大褂,戴厚黑边框眼镜,正在昆明新校舍破旧的泥墙教室中作精彩的理论化学讲演,使学生居然暂忘饥饿与困苦,而对大自然一心向往。”这也是对黄子卿的教学风格和水平的真实写照。
  
 +
==参考文献==
 +
〔1〕刘瑞麟,阮慎康.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黄子卿教授.化学通报,1980,695—699.
  
 +
〔2〕纪念黄子卿,傅鹰,蔡馏生,吴学周教授专刊.黄子卿教授.物理化学学报,1986,2:289—290.
  
参考文献
 
编辑
 
〔1〕刘瑞麟,阮慎康.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黄子卿教授.化学通报,1980,695—699.
 
〔2〕纪念黄子卿,傅鹰,蔡馏生,吴学周教授专刊.黄子卿教授.物理化学学报,1986,2:289—290.
 
 
 〔3〕刘思职,张昌颖,刘培南,周启源.我们生物化学的开拓者吴宪教授.化学通报,1981,249—255.
 
 〔3〕刘思职,张昌颖,刘培南,周启源.我们生物化学的开拓者吴宪教授.化学通报,1981,249—255.
 +
 
 〔4 〕傅鹰.黄子卿著的物理化学.化学通报,1956:63—66.
 
 〔4 〕傅鹰.黄子卿著的物理化学.化学通报,1956:63—66.
参考资料
+
 
1.
 
 
 
 
 黄子卿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引用日期2014-10-30]
 
 黄子卿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引用日期2014-10-30]
  
{{uncategorized|time=2019-04-13T00:47:45+00:00}}
+
[[Category: 物理學家]]
 +
[[Category: 中国人]]
 +
[[Category: 教授]]
 +
[[Category:化學家]]

於 2019年12月26日 (四) 15:52 的最新修訂

黃子卿
原圖鏈接

黃子卿(1900年1月2日-1982年7月23日),名蔭榮,字碧帆,男,出生地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槐子崗村,物理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

從事過電化學、生物化學、熱力學和溶液理論等多方面的研究。曾精確測定了熱力學溫標的基準點—水的三相點,並在溶液理論方頗有建樹。 畢生從事化學教育事業,不遺餘力地培育人才。他是中國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

1904年在本村私塾受啟蒙教育。他的外祖父和舅父古文造詣頗深,藏書甚豐,給了黃子卿很好的早期教育和深刻的影響。1915年,黃子卿考入長沙雅禮中學。該校有一個曾中清末探花的汪姓教師,任教文學與算術。他發現黃子卿在數學方面頗具天賦,建議他以學數理為宜。這對黃子卿以後獻身科學事業起了很大影響。

1919年黃子卿中學畢業,考入清華留美預備班第7期。1921年6月結業。

1922年9月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主修化學,1924年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隨即轉入康奈爾大學,於1925年獲理學碩士學位。同年9月入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後因公費到期,1927年12月結業回國。

黃子卿回國後首先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作助教。在吳憲教授指導下做蛋白質變性研究。

  • 1929年9月應聘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 1930年2月與夏靜仁女士結婚,共生有四子。
  • 1934年6月黃子卿再度赴美國,回到麻省理工學院,師從熱力學名家比泰(J.A.Beattie),做熱力學溫標的實驗研究,精確測定了水的三相點。
  • 1935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清華大學任教。他克服重重困難,建立了電化學研究的實驗設備,開始從事溶液理論的探索研究。
  • 1937年「七七」事變後,黃子卿隨清華大學輾轉千里,從北京長沙,又從長沙到昆明,在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聯合成立的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當時,中國大部分化學界的英才匯集於西南聯合大學。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緊跟化學科學的世界步伐,堅持國內化學教育事業,培養了一批蜚聲中外的中國化學家。
  • 1945年抗戰勝利後,黃子卿隨清華大學回到北京。
  • 1948年第三次赴美國,應聘加州理工學院客座教授,作結晶學研究。
  • 1949年7月回國,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
  •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黃子卿被調至北京大學化學系做教授,任物理化學教研室主任。

由於科學研究中的卓著成績,黃子卿曾被載入美國1948年出版的世界名人錄。

1923年黃子卿參加旅美學生組織的「中華化學會」。1932年中國化學會在南京成立,他是早期會員之一。1941年至1943年曾連續三屆被選為理事,1951年開始,再次當選為該會十七、十八、十

九屆常務理事和第二十屆副理事長。1955年6月被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院士),1981年任化學部委員。1981年我國開始推行學位制,黃子卿參加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工作。 1953年黃子卿參加九三學社,歷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央常委。

新中國成立以來,黃子卿曾擔任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二至五屆委員會委員。

黃子卿一生勤奮好學,勇於探索,50多年科學生涯中,涉足物理化學的多個領域,講授過多門物理化學的課程,被譽為我國物理化學的一代宗師。

人物軼事

內外兼修

科學界一顆大星

當你選擇做一名科學家,那麼必然就要選擇枯燥而艱苦的生活。

1982年7月28日,新華社發出一條消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物理化學家黃子卿教授,不幸於7月23日病逝,終年82歲……」與這則簡短的消息相比,熟悉黃子卿教授的人都知道,這位辭世的老人,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他厚重的學術成果,還有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中國傳媒大學微波工程博士生導師黃志洵,是黃子卿最小的兒子。當記者問他父親留給其最深刻的記憶時,黃志洵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1980年,北大為黃子卿教授80壽辰舉辦了隆重的慶祝會,散會後回家,黃志洵陪父親喝茶聊天,並問起他為什麼堅持回國的往事,「有兩次機會可以留在美國而未留,當然自己也有損失,以美國的科研環境和實驗條件,留下來做研究也許會做出更傑出的成果,但自己並不後悔,因為國家是需要我們這樣的人為她出力的。」父親的話讓黃志洵記憶猶新。

時光倒流到1934年,年富力強的黃子卿再度赴美,來到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研究工作。與他第一次赴美留學相比,當年那個勤奮的學生已經是物理化學界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那時的黃子卿常常帶着午餐,從早上一進入實驗室後,就整天不出來。他精心設計了實驗裝置,並經過一年多的反覆測量,終於完成了一項重要的實驗,即精測出水的三相點溫度,為0.00981±0.00005℃。這是熱力學上的重要數據,也是溫度計量學方面的基礎工作。後來,美國標準局曾組織人員重複實驗,結果與黃子卿的測量結果一致。1935年黃子卿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授予的博士學位。1938年,《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彙刊》發表了黃子卿、貝蒂、本笛克特等三人合寫的論文,題為《絕對溫標的實驗研究(V):水的冰點和三相點的重現性;水三相點的測定》。1948年,美國編輯的《世界名人錄》列入了黃子卿的名字。1954年,國際溫標會議在巴黎召開,再次確認上述數據,並以此為準,定絕對零度為-273.15℃。

赤誠的愛國者

黃子卿生於外強入侵國家多災多難的年代。考入清華留美預備班以後,他一直抱有科學救國的志向。他黃子卿認為是中國的老百姓供養了他出國留學,他立志要為中國服務。1935年他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當時正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前夕,有人把當時中國比作風雨飄搖中的一條破船,勸他不要回國。黃子卿的回答是:「我是中國人,要跟中國共命運。」毅然回到祖國。1948年他第三次出國,不久北平和平解放,美國有人再次挽留他,並允諾幫助接家眷赴美國。他再次謝絕了好意,搶在美國政府對中國留學人員採取扣留措施之前回到了祖國。反映了他渴望祖國獨立、昌盛、富強並要為之貢獻自己力量的赤子之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他不惜餘力地為中國的化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根在中國

教育界是「盡責之處」

人世間有一種博大而強烈的感情,它就是對祖國、對本民族的愛。在獲得博士學位後,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主任、芝加哥大學原子能研究所負責人,都想留下風華正茂的黃子卿,他們說:「你的國家正像一隻破船在風雨中飄搖,你回去幹什麼?」黃子卿則非常乾脆地回答道:「我願和我的祖國一起受苦。」就這樣,黃子卿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

1937年7月7日,中國全面抗戰開始了,一些教授自北平抵天津,設法南下。一艘在近海行駛的2000噸小輪船顛簸前進,船尾一間小房艙中,有物理教授吳大猷、文學家朱自清,還有黃子卿等人。開始是在長沙臨時大學,以後是在昆明西南聯大,黃子卿每周授課及實驗多達36小時,而生活卻十分拮据。由於無錢付馬車費(那時沒有公共汽車),黃子卿每次回家要步行一個多小時,但他卻無怨無悔。他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當今吏治腐敗,我絕不去做官,也不打算棄學經商。教育界雖清苦,卻是兒盡責之處也。」

西南聯大化學系三年級的重點課程是「物理化學」,由黃子卿講授。據學生後來回憶,黃子卿教授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考試時,他帶兩位助教監考20多名學生;考題也難,如能考到80分以上,就是班上的尖子了。黃子卿就是這樣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中生活着、工作着。西南聯大經濟系教授李雲青曾為他撰寫對聯:

天大事總如斯,盡他芸案螢窗,只贏得數卷殘書,幾莖華發;

昆明居大不易,值此米珠薪桂,但願能半年克敵,一路還鄉。

1948年,黃子卿第三次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從事研究,師從該校化學系主任、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泡令。當時中國正進行解放戰爭,黃子卿每天焦急地翻閱報紙,收聽廣播,他每時每刻都在惦念着祖國。泡令教授問他:「黃,把你的全家接到美國來,你就在這裡工作,不好嗎?」但泡令得到的回答,仍然是與十幾年前相似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的家在中國,我一定要回去。」確實,中國是永遠的,她的兒子是不會悲觀失望的。

1949年夏,黃子卿返回清華大學。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黃子卿到北京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教研室任主任,並被評聘為一級教授、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來被舉為數理化學部常務委員)。家也從清華園遷至未名湖畔的燕南園,從此,小樓上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直到他去世為止。

勸誡青年

不要總想一舉成名

在黃子卿看來,化學和物理學一樣,都是實驗科學。理論只不過是通過大量實驗所進行的抽象歸納的結果。他曾形象地比喻說:「拿馬車來做例子,馬就好比實驗,車就好比理論;馬要在前,車要在後。如果把馬放在後邊,車就動不了啦。」黃子卿認為,正確的、好的實驗有永久性,而錯誤的理論一錢不值。當然,只是實驗數據還不是科學;只有對實驗數據進行系統的處理,成為或多或少普遍化的理論時,這樣的內容才能稱為科學。

當回首看黃子卿對科學的看法時,記者突然有種感覺,他說的不僅僅是對物理化學專業的解讀,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對人生的解讀。精確測定了水的三相點讓黃子卿一舉成名,但他卻指出,自1933年以來,水的結構理論已有8個模型,還很難說哪一個模型代表客觀真實。幾十年來,研究水(H2O)結構的論文多達數百篇,其實還未得到滿意的解決。怎樣看待這種情況呢?「模型並不等於現象背後的真正客觀現實。客觀現實是複雜的,而模型是簡化的,只能反映一部分(甚至很小部分)的客觀現實。如果別的不同模型也能解釋同樣的實驗現象,它就同樣有存在的價值。」

而在另一篇文章《重視實驗,重視化學》中,黃子卿則誠懇地告誡後輩,「有的青年人把搞理論看得很容易,好像隨便就能發明一條定理。其實不然,搞理論是很嚴肅的工作,要經過長期努力才能總結出來。……我收到不少青年人的來信,但所說的『理論』絕大多數是不通的。因此,我勸青年們要克服虛浮急躁,不要總想一舉成名。」

印象最深

沒有人能全聽懂他的課

作為一位已經逝世多年的科學家,記者在收集關於黃子卿教授的資料時發現,他除了留下精深的學術成果,在後人的記憶中也能找到黃子卿的可愛與嚴謹。時任北京大學教務長的王義遒曾回憶道:1993年,北大化學系1963年畢業生返校座談,我問他們在校6年,哪位老師教課印象最深,至今不忘?他們異口同聲說是黃子卿先生講的「物理化學」。我問黃先生的課好在什麼地方,他們笑笑說:「堂上從來沒有全聽懂過」,「但因為物理化學很重要,學不懂這門課就白學化學了,沒有聽懂的一定要通過自學反覆琢磨,啃參考書弄懂。自己花了功夫,理解得深,就記得牢。」

了解一位科學家,必須對他的科研成果有所了解,但像黃子卿這樣的科學家,他們的文章對於文科出身的記者來說,無疑等同於一部天書。記者的這個顧慮則被黃志洵打破了,他推薦記者看看《電解質溶液理論導論》的序言,「你看看就知道了,一篇專業的論文依然可以進行生動、幽默的敘述。」在這篇序言中寫道:「過長的數學推導,不僅使價值和篇幅間的比例互不相稱,還會使讀者沉醉於數學過程,忘記科學本身……如果一個理論只有很強的數學邏輯性,沒有多大的實踐意義,它就像街亭的馬謖,紙上談兵頭頭是道,而臨陣考驗,則全線垮台。不過這樣的理論仍有它的地位,正如馬謖仍可用作軍事參謀那樣,但不應占太長的篇幅耳。實踐和嚴格的科學性是理論的重要標準,而二者並不決定於所用數學的多少和深淺也。」

當然黃子卿的科學思想並不限於理論與實際的關係方面。他擅長用簡潔的字句,來概括科學工作的規律性,並指出前進的道路。學生和晚輩常常向他提出「究竟什麼是科學?」這個問題,他則精煉地回答道:「科學的核心是一個『新』字:新的理論,新的方法,新的公式,新的技術,新的數據。」這就是說,要永遠不停止探索和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黃子卿自己就是這樣做的。科學,是他的上帝、他的靈魂、他的宇宙!

學貫中西

物理化學之外有詩情

我國的老一輩科學家,常常是學貫中西的博學之士。黃子卿不僅是我國物理化學界的一代宗師,而且他對古典文學也有深厚的修養,寫出不少意趣深遠的舊體詩。

黃子卿自幼飽讀詩書,古文根底好,在他的書房之中,除藏有大量自然科學書籍與期刊之外,還有繁多的歷史、文學書籍。像《資治通鑑》、《綱鑑易知錄》、《全唐詩》、《宋詩精華錄》等書,常見於案頭枕畔。閒暇時,老人便常常脫口吟詠出一些五言或七言舊體詩,偶爾也寫詞。據黃志洵介紹,他父親的詩作都抄錄在一個本子裡,用毛筆縱寫,大約有幾十首之多。但 「文革」開始後,黃子卿家被抄了,他的詩集被毀,當時黃志洵匆忙間僅從那個本子裡撕下兩張紙,上面留下了黃子卿寫的3首詩,這兩張紙至今仍被黃志洵所珍藏着。

至今僅留下一些黃子卿的零星詩作。抗日戰爭時期,早年為美國陸軍大學畢業生的祁學啟,擔任中國陸軍的一位師長。1942年,中美發動打通滇緬路的戰役,祁學啟帶兵路過昆明,並去西南聯大拜訪老友黃子卿。不久之後,祁學啟在抗日戰場上犧牲。噩耗傳來,黃子卿悲痛不已,寫下這首意境蒼遠悲涼的詩:

一燈明滅角聲哀,

夜半無人戶自開;

疑是翩躚羽化客,

滿江明月夢中來。

昆明時期,黃子卿正當壯年,但生活十分清苦,他的這首詩則反映了當時的情況:

三十年(即1941年——筆者注)秋,瘧疾纏綿;賣裘書以購藥,經年乃痊。追憶往事,不禁愴然:

飯甑凝塵腹半虛,

維摩病榻擁愁居;

草堂詩好難驅瘧,

既典征裘又典書。

如果把這些詩句和其夫人夏靜仁的詩《鄉居有感》(避處塵囂外,村幽路徑深;亂山遮俗念,靜水起禪心;兒稚翻思母,家貧不慕金;連年井臼事,蓬鬢久無簪。)對比閱讀,就可以感知到,他們並不是以苦 難為榮,而是思考着關于越來越廣泛地傳遍整個中國的信息,關於抗戰及其面臨的不祥而艱難的時刻,以及關於這場戰爭何時能取得勝利的結局。因此,其後我們就能理解黃子卿所感到的歡樂: 三十四年(即1945年——筆者注)八月十日,夜雨早寢。清華研究所警笛忽鳴,繼聞歡呼聲,乃知為日本投降之喜訊也:

秋風萬里客邊城,

縹緲燕雲故土情;

八載昏霾頃刻散,

雨中殘夢笛三聲。

1981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黃宏嘉教授第一次讀到這兩首詩時,感嘆道:「吟之頗有放翁韻味!」

但是,抗戰結束後大陸並不平靜。西南聯大聞一多教授飲彈身亡,此事件震驚中外。黃子卿在悲憤之餘寫下了下面的輓聯:

挽聞一多兄

仁則殺身義全授命碧知染絳帷比重泰山無限恨;

詩成死水經補離騷青史傳紅燭晝吞雲夢有餘才。

這是一位自然科學家在當時提出的抗議!科學和文學,在幾千年之前大約是同一種藝術;科學家和文學家都醞釀着具有永恆價值的東西。為什麼竟有人認為自己有權結束老友聞一多的生命?!

1976年秋,橫行了10年的「四人幫」終於倒台。廣大知識分子如久旱之後得甘霖,以十分欣喜的心情迎接了這個事件。這時已經76歲高齡的黃子卿,欣然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

盈巔白雪遇春妍,

社會新型萬物鮮;

千里奔騰憎伏櫪,

紅專齊進不知年。

這首詩是家屬在1989年發現的,原稿寫在北京外文書店於1976年8月寄出的《外文期刊征訂通知》背面。黃子卿告訴記者,原詩無題,估計是老人信手而成,但其喜悅奮進之情躍然紙上。

黃子卿雖然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而不是詩人,但他那豐富的經歷、深邃的思想和優美的文筆使他同樣寫出了堪與詩人媲美的優美詩篇。

有兩次機會可以留在美國而未留,但自己並不後悔,因為國家是需要我們這樣的人為她出力的。」

「我願和我的祖國一起受苦。」

「我是中國人,我的家在中國,我一定要回去。」

「我勸青年們要克服虛浮急躁,不要總想一舉成名。」

——黃子卿

主要論著

  • 1 黃子卿,王安周.乙酸乙脂在二氧六環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皂化反應速度的研究.化學學報,1954,20:13—45.
  • 2 黃子卿.物理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 3 黃子卿,李卓美.在鹽的水溶液中非電解質的活度係數的研究Ⅱ.脂肪酸鹽和季胺鹽對於萘在水中溶度的影響.化學學報,1958,24:174—186.
  • 4 黃子卿,尹亨鎮,楊文治.在鹽的水溶液中非電解質的活度係數的研究Ⅲ.脂肪酸鹽對正已酸在水中溶度的影響.化學學報,1958,24:338344.
  • 5 黃子卿,楊旦,關宏美,劉瑞麟.在鹽的水溶液中非電解質的活度係數的研究V.無機鹽對於鄰硝基苯甲酸在水中溶度的影響.化學學報,1963,29:277—283.
  • 6 黃子卿,電解質溶液理論導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修訂本,1983.
  • 7 黃子卿,謝文蕙.在鹽的水溶液中非電解質的活度係數的研究Ⅵ.二氧六環在苯和具大離子的鹽水溶液間的分配.化學學報,1965,31:246—252.
  • 8 黃子卿,黃志沖等.在鹽的水溶液中非電解質的活度係數的研究Ⅶ.無機鹽對甲苯在水中溶度的影響.化學學報,1965,31:314323.
  • 9 黃子卿.配位場理論(上).化學通報,1973,(1):45.
  • 10 黃子卿.配位場理論(下).化學通報,1973,(2):101.
  • 11 黃子卿,楊旦.間硝基苯甲酸在不同溫度的鹽水溶液中的溶度.中國科學,1973,2:140
  • 12黃子卿.非電解質溶液理論導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73.
  • 13 黃子卿.熔鹽結構.科學通報,1975,20:112.
  • 14 黃子卿.定標粒子的液體理論.化學通報,1977,(3):155.
  • 15 黃子卿,官全根,劉瑞麟.非電解質在鹽水溶液中的活度係數研究Ⅸ.鄰、間、對二氯苯在鹽水溶液中的活度係數;它們的偶極矩對鹽效應的影響.化學學報(增刊),1980:110.
  • 16 黃子卿,謝文蕙,劉文,劉振義,馬殿坤,范啟家.在鹽的水溶液中非電解質活度係數的研究(Ⅺ)正丙酸、正丁酸在苯和鹽水溶液間的分配.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0,1:7585.
  • 17 黃子卿,楊旦.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活度係數研究X.對硝基苯甲酸在鹽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化學學報(增刊),1980:1117.

人物貢獻

電化學、生物化學、熱力學研究

1925年黃子卿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師從麥克英納斯(McInnes),從事電化學研究。通過實驗,考察了界面移動法測定電解質溶液中離子遷移數時震動、熱效應、界面可見性條件以及界面調節因素諸方面對實驗測定的影響,改進了此方法的實驗裝置,提高了實驗測定的準確度,並拓寬了此方法的應用範圍。他的第一篇學術論文1927年夏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1928年黃子卿就職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擔任助教。在生物化學家吳憲教授領導下做蛋白質變性研究。他製備了分別經酸、鹼、尿素和乙醇作用而變性的蛋白質,利用滲透壓測定了變性蛋白質的分子量。研究證明蛋白質變性並不必然改變其分子量,為吳憲明確定義蛋白質變性提供了實驗證據。黃子卿觀察到,天然的和變性的雞蛋清蛋白和羊血紅蛋白的分子量約為34000的倍數或亞倍數,與現在對蛋白質分子量研究得到的亞單位結果相符合。他們於1930年在《中國生理學雜誌》上發表了《蛋白質之變性作用(Х)——變性卵清蛋白與高鐵血紅蛋白在濃尿素溶液中之滲透壓力》

這一研究成果。這研究成果是當時這類研究的前驅成果。

1930年前後,尋求合適的狀態方程以預示實際氣體的熱力學性質,探索等張比容與液體其他物性以及與分子組成的關係,都是當時物理化學界所關注的課題。1929年黃子卿應聘到清華大學執教以後,在這兩個方面展開了研究,發表了兩組論文。一組關於氣體的能、熵方程和絕熱方程,實際氣體的熱力學性質,以及實際氣體的焦耳-湯姆遜係數。另一組為用毛細管法測定一系列酯的等張比容的結果。

精確測定水的三相點

溫度是熱力學的基本參數。1927年國際度量衡委員會選定水的冰點為熱力學溫標的基準點,定為273.15K。但是水的冰點是在1大氣壓下被空氣飽和的水的液-固平衡的溫度。它受外界大氣壓或進行測量的地理位置影響,並且與水被空氣飽和的狀況有關。因此科學界對它的重視性和精度提出過懷疑。當時物理化學界企圖並已開始測定水的三相點,即水在其飽和蒸氣壓力下氣-液-固三相成平衡的溫度,以代替冰點作為熱力學溫標的基準點。1934年黃子卿再度赴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隨熱力學名家比泰(J.A.Beattie)做熱力學溫標的實驗研究,重新測定水的三相點。

因為當時水的冰點被認為是熱力學溫標的定點,所以測定水的三相點就需要測量水的三相點室與冰室溫度之差。為此需要得到精確的水的冰室的固液平衡溫度。黃子卿仔細計算大氣壓力及水液面高度產生的附加壓力對冰室平衡溫度的影響;測量水樣的電導,折算為鹽濃度,按稀溶液的依數性,估算雜質造成的水的凝固點的降低;在嚴格固定條件下,以空氣飽和水樣。這樣,達到冰室溫度的精度為0.5×10-4℃。黃子卿嚴格處理水的三相點室。精選三相點室材料並嚴格清洗;水樣嚴格純化去CO2;測量三相點室水樣的電導估算雜質對平衡溫度的影響;並且對水面高度產生的附加壓力的影響加以校正。他採用當時能達到的精確測溫手段,並對體系採取嚴格的隔熱防輻射措施。由此黃子卿得到水的三相點為0.00980±0.00005℃。這一結果被美國華盛頓哲學會主席斯蒂姆遜(H·F·Stimson)推崇為水的三相點的可靠數據之一,成為1948年國際實用溫標(IPTS—1948)選擇基準點-水的三相點的參照數據之一。這項工作成為黃子卿博士論文的一個部分。

從事溶液理論研究四十餘年

黃子卿1935年回國後,在執教的同時繼續進行電化學和溶液理論的研究。一方面考查了壓力對鐵在鹼性介質中鈍性的影響;另一方面開始了溶液中化學反應速率的介質效應和非電解質溶度的鹽效應的研究。

首先黃子卿和他的研究生利用電導法研究酯在水二氧六環混合溶劑中的皂化反應動力學,得出反應速率常數與溶劑組成關係的經驗規律。此項工作因抗日戰爭而中斷。至50年代黃子卿在清華大學重新指導研究生作乙酸乙酯在水二氧六環混合溶劑中皂化反應動力學研究。觀測到在相同溫度下反應速率隨溶劑介電常數下降而變小,考察了反應活化能與溶劑組成及介電常數的關係。據此對當時溶液中離子與分子反應的三種理論做了檢驗與評價。

30年代,鹽水體系中非電解質活度係數的研究已積累了一定經驗,並建立了德拜(Debye)等人的靜電作用理論。黃子卿認識到,深入研究溶液體系在於進一步了解其中分子間相互作用的機制,鹽-水-非電解質三元體系的性質變化具有反映這項本質問題的豐富內涵。因此,早在1936—1937年,黃子卿就開始了有關非電解質溶液的鹽效應研究,測定了間硝基苯甲酸的鹽效應常數,驗證了德拜等人的理論(由於日本侵華戰爭的干擾,研究論文到1947年才得以問世)。黃子卿注意到,NaCl和KCl造成間硝基苯甲酸鹽析,而KBr和KNO3卻使其鹽溶。這是只考慮靜電作用的德拜-麥考雷(De-bye-McAulay)和德拜理論所無法解釋的。此後,黃子卿領導的研究組對鹽效應作了系列研究。考查了大小和形狀不同的多種非電解質及鹽的鹽效應規律,檢驗和探索了鹽效應的理論機制,先後發表論文10餘篇。在這一系列研究的第一篇論文中,黃子卿等人提出了鹽效應的如下機制:水、鹽和非電解質形成三元溶液,假如一種離子很大,並假設非電解質分子大於水分子,鹽效應的產生是離子與分子間的靜電作用加上色散力的作用。如果靜電力是主要的,結果是鹽析;如果色散力是主要的,結果是鹽溶。因此,如果沒有意外因素干擾,只要離子體積足夠大,非電解質分子也足夠大,就能引起鹽溶。1955年黃子卿應邀赴民主德國講學。他系統地介紹了他的鹽效應機制,受到同行的重視。

60年代黃子卿指導學生對鄰、間、對三種硝基苯甲酸作系統全面研究。考慮到此酸在水溶液中解離,參照前人方法,從溶度中扣除離解部分,得出中性分子的鹽效應常數。結果表明,具有相同陽離子的鹽,陰離子半徑越小,鹽析常數越大。對陽離子亦然。並且從間硝基苯甲酸鹽析常數的溫度係數,求出它自鹽溶液遷移到純水的標準熵變△S°,表明是熵增加過程。△S°/m=常數,其中m為鹽濃度。具有相同陰離子的鹽,△S°/m隨陽離子半徑和價數而增加,對陰離子亦然。且就離子作用來說,△S°/m具有近似加和性。這些結果表明,非電解質周圍「冰山」的形成,離子與水的相互作用,離子對由氫鍵形成的水的四面體串群結構的影響等都對離子-水-非電解質分子三者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產生影響。

三種硝基苯甲酸的偶極矩相近,實驗測得的鹽效應常數也很接近。為進一步考查非電解質分子偶極矩的影響,黃子卿選擇了偶極矩差別很大的鄰、間、對二氯苯作為研究對象。由於分光光度法測定濃度的精度限制,結果只在可疑數字上顯示出偶極矩大小次序。康韋(Conway)等人考慮了離子近區介電飽和、離子第一水化層的存在、介電常數與分子參數的關係以及柯克烏德(Kirkwood)介電理論的鹽效應公式,由此計算鹽效應常數,其結果比其他理論預示更接近實驗值。說明探討鹽效應機制時應當考慮這些因素。

對於以水為溶劑的電解質溶液,非電解質溶度一般有限。靜電力的作用總是占主要地位,決定着這些體系的性質。黃子卿認為,要突出非靜電力對離子溶液性質的影響,介電常數較低的非水溶劑的離子溶液是更恰當的研究體系。60年代初,這類體系研究報道還很少。黃子卿即指導開展了「電解質非水混合溶劑體系」的研究。1965年完成了「電解質在混合溶劑中活度係數和溶劑化數的研究」一文的工作。由於「文化大革命」,該文到1980年才得以發表。文章報告了一組電解質在含甲醇二元溶劑中的溶解度,提出了簡單溶劑化模型及其檢驗公式,並給出了估算這類體系中離子溶劑化數的方法。

「文化大革命」期間,黃子卿並未停止科學研究工作。他緊緊跟上世界化學科學的步伐,發表了一系列綜述文章,向我國化學界介紹配位場理論、熔鹽結構學說、定標粒子液體理論及其應用等基本理論與最新發展。

中國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

黃子卿從事高等學校化學教育55年,講授過物理化學、化學熱力學、統計力學、電化學、溶液理論等。他講課一絲不苟,立論嚴謹,循循善誘,使學生終生不能忘懷。

黃子卿於1956年出版了《物理化學》。該書是我國這個領域第一部教科書。針對我國大學的實際情況,採用自具體到抽象的編排次序,為提高物理化學教學質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長期被選為這門課程的主要參考書。綜合講授溶液理論課的經驗和長期從事溶液理論研究的成果,並不斷以世界溶液理論最新進展充實教學內容,黃子卿撰寫了《電解質溶液理論導論》及《非電解質溶液理論導論》等兩本專著。前者的修訂版獲國家教委頒發的1988年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

在數十年教學生涯中,黃子卿非常重視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他認為物理化學雖然是理論性較強的學科,但它和各門化學一樣是實驗科學。他諄諄教導學生,要重視科學研究中的實驗工作,要一絲不苟,嚴格可靠,否則可能得出荒謬的結論。

作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教授,黃子卿一直認為化學教師的任務有兩個。一是培養人才,一是發展化學科學。前者是教學,後者是科學研究。他告誡他的學生,要教好書,不然誤人子弟。但不能光當教書匠。不作科學研究在科學上就會落伍,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

人物評價

西南聯大化學系三年級的重點課程是「物理化學」,由黃子卿講授。一位在西南聯大聽過黃子卿講課的學生曾這樣寫道:「老師諄諄善誘,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客觀地分析事物,不斷重新檢驗已被接受的結論並探討新的思路。蒙教誨已39年,而學生腦中印象清晰如昨。記憶中老師穿着藍布大褂,戴厚黑邊框眼鏡,正在昆明新校舍破舊的泥牆教室中作精彩的理論化學講演,使學生居然暫忘飢餓與困苦,而對大自然一心嚮往。」這也是對黃子卿的教學風格和水平的真實寫照。

參考文獻

〔1〕劉瑞麟,阮慎康.我國著名的物理化學家黃子卿教授.化學通報,1980,695—699.

〔2〕紀念黃子卿,傅鷹,蔡餾生,吳學周教授專刊.黃子卿教授.物理化學學報,1986,2:289—290.

〔3〕劉思職,張昌穎,劉培南,周啟源.我們生物化學的開拓者吳憲教授.化學通報,1981,249—255.

〔4 〕傅鷹.黃子卿著的物理化學.化學通報,1956:63—66.

黃子卿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引用日期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