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孝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孝纾
出生 1900年
国籍 中國
别名 黄公渚
职业 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大学文科教授
知名于 诗词书画、金石文字,尤擅骈体文。
知名作品 《匑厂文稿》六卷、《黄山谷诗选注》等

黄孝纾 字頵士,号匑厂。福建闽县(今闽侯)人。父黄石苏,光绪中叶以翰林转御史,历官皖、鲁。黄孝纾服习庭训,少治经学,喜考据,精训沾,亦善画。 辛亥革命后,其父隐居青岛,孝纾与父同居“滨海一楼,朝夕相慰”(刘承斡《匑厂文稿·序》)。 1924年,鬻画上海,旋主刘承翰嘉业堂十年,遍读所藏书。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黄孝纾 别 名 : 黄公渚 出生地 :福建长乐琴江 出生日期 : 1900年 逝世日期 :1964年 主要成就 :诗词书画、金石文字,尤擅骈体文。

代表作品 :《匑厂文稿》六卷、《黄山谷诗选注》等[1]

字 号 : 字頵士、公渚,号匑庵、匑厂

别 号 : 霜腴、辅唐山民、灌园客、沤社词客、天茶翁

时 代 : 清代

特 长 : 诗词文章、绘画、书法

人物经历

四方执贽请业者,接踵而至,“隐然为东南大师”(李宣龚《匑厂文稿·序》)。两年后,获晤况周颐,精研词章。

1927年,与陈三立朱祖谋潘飞声夏敬现吴昌硕诸宗元诸老宿雅集,以诗酒相酬唱。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大学文科教授。工诗古文辞,画亦雅逸。

董康评述云:黄诗“萧廖高奇,有千仞揽辉之概”(《匑厂文稿·序》)。

古文“雅洁道粹,揆诸韩、柳、欧、曾义法无悖也”(李宣龚《匑厂文稿·序》)。

骈文喜汪中、洪亮吉,上窥六朝,尤致力于范晔、郦道元、庾信诸家,故其文“葩而不靡,渊而不暖,格高而气昌,未尝不令人凄悲坏与为低昂也”(袁思亮《匑厂文稿序》)。

著有《匑厂文稿》六卷、《黄山谷诗选注》等。生平事迹见《匑厂文稿》。

个人评价

以下内容来自青岛大学刘怀荣教授

黄孝纾(1900——1964),字公渚、号匑庵,匑厂等。其父黄曾源(1857—1935),清末曾任济南知府。宣统退位(1912)后,举家迁居青岛,寓居湖南路51号。黄孝纾的青少年时代就在青岛度过,以后的岁月里,除1924年至1934年的十年主要活动于上海和湖州,1936年至1946年的十年主要活动于北京外,几乎都是在青岛山东大学执教,是典型的青岛文化名人。

黄孝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全才人物,他的诗词文章、绘画、书法,均达到了很高的造诣,有“三绝”之誉,他在古文献学、版本目录学、古典文学、金石学及文物鉴定等领域也有相当高的造诣,受到当时学界的普遍推重。在当时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中,与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合称“五岳”。

他尤其长于骈文,在当时独步一时,近现代著名词论家冯煦(1834—1927)把他与李详(1858—1931)、孙德谦(1859—1935)视为骈文三大家;钱基博则在三大家之外,又加上刘师培,合称骈文四大家。陈柱(1890-1944)《四十年来吾国之文学略谈》(1936年交通大学出版),全书分五章,在“骈文”、“诗”和“词”三章中,也都有专门的篇幅论及黄孝纾。

黄孝纾的画也颇受时人重视,在三十年代初,即享有盛名,他曾与夏敬观陈灨一等名家出售合作扇面,并与当时著名的国画家汤涤陈曾寿(1877-1949)、夏敬观叶恭绰黄宾虹(1865-1955)等组成上海“康桥画社”,历年举办画展,受到画界好评。

他身后留下的学术著作,计有《欧阳永叔文》选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收入《万有文库》第一集0820)、《楚词选》(与陆侃如高亨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欧阳修词选译》(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等。此外,他选注的《玉台新咏》、《周秦金石文》、《两汉金石文》、《三苏文》、《黄山谷诗》、《司马光文》、《钱谦益文》、《晋书》等八种普及性著作,收入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该丛书由商务印书馆于1926年到1948年陆续出版,丛书共收文学类选注本56种,黄先生的著作占到了总数的七分之一。他的《天问达诂》亦有写本印本行世。

在诗文创作方面,他著有《匑厂文稿》六卷(1935年铅印,陈三立题签,后收入台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一编0726)、《匑厂词乙稿》(线装一册,民国间排印本,纴海楼丛刻之一)、《崂山集》(诗歌部分有1952年印本、词部分有1962年油印本,后收入台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二编0038)等。其中《劳山集》一书则是他歌咏礼赞崂山的文学创作集,该书主要描写崂山的自然美景,分为诗、词、文三部分,各部前后皆有当时名流的题词和评语,如叶恭绰瞿宣颖龙元亮许宝衡夏仁虎王琴希朱西溪吴则虞黄云眉张伯驹等,龙元亮称赞他描写崂山的词作:“并世词流,允推独步矣。……以唐宋歌儿传唱之杂曲,写万壑千岩之胜境,千年来无若兹集之富艳精工者,名山馨业,传后无疑。”崂山偏处海隅,历来虽不乏文人学士游历歌咏,但像黄孝纾这样以数百首诗、词、文,专写崂山之美的文人,恐怕至今还没有第二个。由于酷爱崂山山水,黄孝纾不仅有“辅唐山民”(崂山一名辅唐山)的别号,而且他每年都要数次去崂山游览,以画笔描摹崂山美景,完成了百幅崂山山水画。

从总体上来看,黄孝纾的成就与上述文化名人相比,可以说毫不逊色,他定居青岛的时间则比康有为等人都要长,而且他的子女也一直生活在青岛,并且至今还在青岛定居。但是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黄孝纾呢?就是在老一代的青岛人中,这样的人也已经很少了。

相关文章

一代宗师琴江人黄孝纾[2]

我总想提起笔来为先生写点什么,三十六年过去了,始终未能成篇,这其间的原因,人们是能够想到的。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通知我,决定出版我1964年寄给他们的一部书稿 《秋谨诗文选》,其时我正在一穷乡僻壤教中学语文。在《前言》的结尾我加上了这样一段话:

这本小书写成于一九六四年初夏,当时我正在山东大学中文系教中国近代文学史,在先师冯沅君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注释秋谨诗文;许多疑点几乎都是先师口授手教。书写成送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前,冯先生又为我审查了除词选注释外的全部稿子;当时远在青岛休养的我的老师黄公渚教授抱病审查了词选注释的稿子。

岁月不居,时间过去了十五年,今天当承蒙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力帮助再次修改这个小选本时,两位先生已远离人间;而我在十年浩劫中因反对四人帮,也颇有不幸的遭遇,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借此书出版的机会,谨在此向先师冯沅君教授、黄公渚教授表示我最真诚的悼念!

这大约是三十年来在公开出版的书报中唯一的一点纪念文字了。先生身后之凄凉于此可见。

尤其可悲的,作为全国著名的词赋家、书画家、学者,山东大学中文系的教授,现在不必说山大文学院的学生,就连文学院的许多教师也不知黄孝纾为何人了。黄孝纾(1900-1964),字公渚,号厂(音qióng han),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先生天资颖慧,自幼好学,又有家学渊源,学业进展很快。青年时代即结识名流,与陈三立、朱祖谋、李详、李拔可游。后应我国著名藏书家刘翰贻之聘,主持嘉业堂十年,校雠古籍,编写书目,因能遍读刘氏所藏书,以是奠定了先生深厚的国学根基。此后四方贽请业者接踵而至,“隐然为东南大师”(李宣龚:《 厂文稿 ·序》),时先生尚不到30岁。

黄先生自幼喜爱古典诗词,学养丰厚,又有名师指点,造诣很高。他不仅是古典诗词的研究专家,又是古典诗词的创作家。先生于诗、词、赋、骈文,样样精通,出口珠玉,华章连篇,成就很高,这已有近现代许多著名诗人、词人,如陈三立、李宣龚、朱孝臧、况周颐、叶恭绰等前辈的评论,不必我辞费。特别是先生的赋和骈文更是拨戟天外,自成一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社诗人周子美老先生曾在信中告我:黄先生青年时代曾步庾信的《哀江南赋》韵写成 《哀时命赋》,此文一出,传诵大江南北,有洛阳纸贵之誉,以是先生有“江南才子”之称。

近现代著名词论家冯煦谓今世能为六朝文者,黄孝纾与李审言 (详)、孙益庵(德谦)鼎足而三。先生其时只是二十几岁,故钱基博先生在他的 《现代中国文学史》(增订本,1936年世界书局出版)中将黄孝纾列为骈文四大家之一 (另三人为刘师培、李详、孙德谦),从而确立了黄先生在骈文史上的地位。

后来陈柱 (1890-1944)又著《四十年来吾国之文学略谈》(1936年交通大学出版),全书分五章,在 “骈文”、“诗”和“词”三章中均论及先生。不必多摘章引句,即可见黄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令人遗憾的是,过去我们对黄先生在词赋创作上的成就、价值并不大了解(包括我在内的一些自称为研究古典文学的人),更谈不到研究了。我想只能有一种解释:黄先生的创作本属阳春白雪,我辈只是一些下里巴人而已。曲高和寡,自古亦然。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黄先生的讲课。正因为黄先生有丰富的古典词赋创作实践,故他对古诗词的内蕴、意境、音律均有很深的体味,亦精于鉴赏。

但先生的鉴赏主要是涵咏、品味,殊少滔滔宏论。1956年,我读大二,先生为我级 (1955级)讲魏晋文学,其作品选课极具特色。然先生之讲授诗词,主要是吟诵、品味和圈点。

如讲谢灵运《登池上楼》,讲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时,先生赞叹品味多时:“这两句好,这两句好”,“啊,圈,圈,圈”;讲陶渊明的《归园居》,讲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先生亦是如前一样赞叹圈点。赞叹中包含着品味,往往数分钟之久,极具感情色彩。

但请君且莫误会,以为黄先生这样讲授,学生恐怕很难领会吧,其实不然。先生讲的魏晋南北朝诗文,同学们感受很深(作品选讲义注得很明白,学生均可看懂其字面义)。至今先生讲课的声容笑貌,仍宛在眼前。后来我给学生讲授古诗词时,由于自己学养不足,又缺乏对古典诗词的创作体验,就很难像黄先生那样通过吟咏,将诗的奥妙、韵味表达出来。

黄先生是山东大学的老教授,早在三十年代就已是国立山东大学的教授,主讲“古今体诗及习作”、“词及习作”、“汉魏六朝文及习作”、“唐宋文”等课程,抗战胜利后又在山东大学讲诗词及“目录学。

先生治学广泛,著作很多,除他的诗文创作专集《 庵文稿》、《崂山集》[3]外,共编著尚有《秦汉金石文选》、《天问达诂》、《楚辞选》(与他人合作)、《欧阳永叔文》、《欧阳修词选译》,以及论文《清词纪事序言》、《关于词匠问题》等。

在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中,冯 (沅君)、陆 (侃如)、高 (亨)、萧(涤非)、黄(孝纾),人称 “五岳”,他们都是解放后山东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的奠基者。

作品赏析

外部連結

参考资料

  1. 黄孝纾《匑厂文稿》沥尘,新浪网轻衣江湖的博客,2016-01-13
  2. 名士黄公渚(黄孝纾),新浪网jiangyumin的博客,2015-04-18
  3. [转载黄孝纾与《劳山集》中的人文大美],新浪网,201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