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山国家地质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山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黄山国家地质公园雄踞于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黄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峰高峭拔。山体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地分布有花岗岩石柱和石林。以古桥、古登道、摩崖石刻与黄山山水画为特征的黄山地质公园底蕴深厚的文化渗透在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之中。其中黄山画派在中国画坛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研究中国文化、中国画史的重要资料。

简介

安徽黄山国家地质公园雄踞于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南北长约40km,东西宽约30km, 面积为154km2。黄山国家地质公园属花岗岩峰林景观。黄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峰高峭拔。山体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地分布有花岗岩石柱和石林。 黄山自中心部位向四周呈放射状地展布着众多的“U”形谷和“V”形谷。区内奇峰耸立,巍峨雄奇;青松苍翠,挺拔多姿;巧石嶙峋,如雕如塑;云海浩瀚,气势磅礴;温泉水暖,喷涌不歇。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地下炽热岩热沿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发生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地下岩体及其上覆的盖层遭受风化、剥蚀,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地应力的作用,在岩体中又产生出不同方向的节理。

评价

自第四纪(距今175万年)以来,间歇性上升形成了三级古剥蚀面,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在这些岩体中,由于在矿物组分、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抗风化能力和节理的性质、疏密程度等多方差异造成了宛如鬼斧天工般的黄山美景。在立马桥、天都峰、北海等地段,被认为具有第四纪冰川而闻名。黄山冰川的存在与否,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尚无定论。这也是黄山地质公园又一诱人的魅力所在。安徽黄山国家地质公园区内有风景点400多处,现已开放的主要游览景区有:温泉景区、西海景区、北海景区、白云景区、梦幻景区、玉屏楼景区等。于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