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本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本立
出生 (1925-09-21) 1925年9月21日(98岁)
香港
籍贯 广东新会
母校 厦门大学
职业 教授
研究领域 原子光谱
质谱分析

黄本立[1]
光谱化学家,1925年9月21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1945-1949年就读于岭南大学物理系。厦门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及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等。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育背景

  1. 1945-1949年,就读于岭南大学物理系

人物生平 [2]

  • 1925年9月,生于香港
  • 1945年10月 - 1949年01月,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学习
  • 1950年03月 - 1986年05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及其前身),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 1984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 1985年 - 1987年,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 1985年- 1987年,长春地质学院兼职教授
  • 1985年 - 1990年,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 1986年06月 - 至今,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 1986年06月 - 1988年06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 1993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5年10月,五邑大学名誉教授
  • 1998年09月- 1998年10月,德国Duisburg大学客座教授
  • 2000年 - 2003年,中山大学客座教授
  • 2002年05月,东北大学名誉教授
  • 2002年11月,机械工业材料质量检测中心/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客座研究员

研究方向

  • 原子光谱/质谱分析
  • 分析仪器的研究、发展和应用

科研成果

  • 创立了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
  • 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国内第一套AAS装置和钽舟无焰AAS装置
  • 20世纪70年代提出可同时测定氢化物和非氢化物元素的新型雾化—氢化物发生器近年研究强电流微秒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激发原子/离子荧光分析法,改善了多种元素的检出限

主要奖项

  • 1984年,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4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85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5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1年,厦门大学第七届“南强奖”一等奖
  • 1993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 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1年,王丹萍科学技术奖

参考资料

  1. [1] 中国科学院
  2. [2] 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