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杆菌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杆菌属拉丁学名(Flavobacterium Bergey et al.,1923) 直杆状,端圆,通常为0.5μm× 1.0~3.0 μm,细胞内不含聚β-羟基丁酸盐,不形成内生孢子,革兰氏阴性。

基本介绍

黄杆菌属拉丁学名(FlavobacteriumBergeyetal.,1923)直杆状,端圆,通常为0.5μm×1.0~3.0μm,细胞内不含聚β-羟基丁酸盐,不形成内生孢子,革兰氏阴性。不运动,无滑动或泳动。严格好氧。外环境分离物可在37℃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产生典型的色素(黄色或橙色),但有些菌株不产色素。菌落半透明(偶尔为不透明),圆形(直径1~2nm),隆起或微隆起,光滑且有光泽,全缘。接触酶、氧化酶、磷酸酶均阳性。不消化琼脂。有机化能营养。在低浓度蛋白胨培养基中由碳水化合物产酸不产气。DNA的G+Cmol%为31~45。广泛分布在土壤和水中,在生肉、乳类和其他食物以及医院环境和人类的临床标本中?模式种:水生黄杆菌(Flavobacteriumaquatile)。[1]

黄杆菌属感染

黄杆菌属感染(flavobacterium infection)是由脑膜败血黄杆菌、II b群、芳香黄杆菌及短小黄杆菌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院内感染性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黄杆菌属为革兰阴性,细长、末端略圆突,无动力无芽胞。生长过程中可产生黄色素。脑膜败血L性黄杆菌(F.meningosepticum)可分为A、13、C、I)、E、F6个血清型,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是C型,其次为B、D、F型。脑膜败血黄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医院环境中,水龙头、增湿器、制冰器浴盆、呼吸器药瓶、导管中均可污染本菌。

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于新生儿,表现为早产儿及新生儿脑膜炎,成人则可发生败血症及心内膜炎,多由于手术时使用染菌器械、麻醉机或药品所致。[2]

诊断: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与其它新生儿脑膜炎相同,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阳性。

治疗: 脑膜败血黄杆菌对氨基糖甙类、青霉素均耐药,对氯霉素、四环素及万古霉素则因菌种而异,对红霉素类别、利福平、新生霉素及SMZ一TMP则敏感。Ⅱb仅对利福平敏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