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河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河源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黄河源是指龙羊峡水库以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流域范围。涉及青海四川甘肃3省的6个州、18个县,总面积约13.2万平方公里。黄河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为卡日曲。黄河源头的面积虽然微不足道,然而它的影响却不容小觑,牵动着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发展。

基本内容

中文名:黄河源

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

黄河简介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成“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地理位置

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

黄河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为卡日曲。

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卡日曲最长支流那扎胧查河是黄河的正源。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这是黄河的源头地区。

断流记录

据黄河1919年以来水文观测资料统计,黄河下游在1972年以前,除1938年在花园口扒口改道和1960年6月由于花园口枢纽大坝截流及1960年12月由于三门峡枢纽

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断流主要发生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段。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断流。尤其是80年代中期后(1987年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

1995年,地处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断流历时长达122天,断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长度达683km,占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长度的80%以上。1996年,地处济南市郊的泺口水文站于2月14日就开始断流,比历史上断流最早的1995年又提前了85天;利津水文站该年先后断流7次,历时达132天,比历史上断流历时最长的1995年又增加了10天。1996年是有史以来黄河断流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的年份。

星宿海巨变

2010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阿里巴巴发布厅,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MBA校友会举行了一场发布会,发布的内容是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是分别拍摄于2009和2010年的长江和黄河的正源:星宿海和姜根迪如冰川。图片的拍摄者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曲向东和他“2度计划”考察队的队友新加坡RH能源公司董事长王海荣先生。他们带着七十年代著名摄影家茹遂初先生拍摄的两地的照片,分别于2009年2010年两上高原,进入三江源地区考察,寻找茹遂初先生拍摄的地点。终于2010年3月15日成功抵达长江正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完成了考察拍摄目的。

从图片来看,三十多年沧桑变化,黄河正源的星宿海已经名不符实,过去星罗棋布的美丽的湖泊风景,已经变成干涸的湖底、荒芜的戈壁;而在长江正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则明显可以看到大片的冰川退缩融化。

严重危害

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已直接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特别是胜利油田用水,并使水环境容量减小,加重了黄河水污染和水环境的恶

这对黄河流域当前乃至下一世纪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断流加剧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决口的威胁交加,将动摇社会稳定,其后患无穷。

一、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黄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逾11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胜利油田因减少注水,减产原油数十万吨。黄河水每年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亿元,由于断流而影响了山东经济发展,1997年那次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山东省造成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滨州地区,仅1992~1998年的7年间,由断流和污染造成工农业损失15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亿元,全区还投入抗旱资金35亿元。黄河断流使三角洲面临严重水资源危机,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采取限时限量供水。

二、对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岸侵蚀后退。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

2.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在黄河入海口,由于黄河入海水量大减,引起海水倒灌。山东省东营市的领导同志说,黄河是东营180万人的生命河,黄河一旦断流,这里将是一片毫无生机的盐碱滩。

3.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死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

4.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极易演替。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185万平方公里,由于断流,不仅土壤盐碱化,使草地向盐生植被退化,而且还影响人工草地生长。

5.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种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

三、断流导致主河槽淤积、萎缩。

黄河断流,改变了河道冲刷模式泥沙淤积使河道萎缩,河床抬高,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决口和改道的风险,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黄河下游主河槽呈现出“浅碟子状”,平滩流量由过去每秒6000立方米降为不足3000立方米,汛期一旦来大水,洪水就会轻而易举地越出河槽,在横比降远大于纵比降的“二级悬河”形势下,洪水甚至是中小洪水在滩区极易形成“横河”、“斜河”、“滚河”,使黄河下游两岸大堤防不胜防。

四、断流加剧水荒和下游决口风险

更为严重的是断流加剧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决口的威胁交加,一旦遇上天灾民生将难以为继,所导致的后果让人难以想象。[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