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绵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黄绵土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两种观点:起源于刻画符号和“图画文字”起源说[2]。我们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词解释

黄绵土是由黄土母质经直接耕种而形成的一种幼年土壤。因土体疏松、软绵,土色浅淡,故名。实质为土质初育土。其主要特征是,剖面发育不明显,仅有A层及C层,且二者之间无明显界限;土壤侵蚀严重。广泛分布于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其中以甘肃东部和中部、陕西北部、山西西部面积较广。宁夏南部、河南西部和内蒙古境内也有分布。常和黑垆土、灰钙土等交错存在,是黄土高原上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

土壤信息

【土壤类型】:黄绵土

【汉语拼音】:huang mian tu

【全N含量】:0.54-1.74

【全P含量】:0.55-0.66

【全K含量】:17.83-18.74

名称由来

黄土母质经直接耕种而形成的一种幼年土壤。因土体疏松、软绵,土色浅淡,故名。

特征

主要特征是剖面发育不明显;土壤侵蚀严重。

土壤介绍

广泛分布于中国黄土高原,以甘肃东部和中部、陕西北部、山西西部面积较广。常和黑垆土、灰钙土等交错存在。土层深厚而性状松脆的黄土母质,在不良的耕作和经营方式以及强烈的侵蚀作用影响下,其成土过程速度远远落后于侵蚀过程,因而土壤停留在母质状态。由于原有土壤剖面逐渐被剥蚀,熟土层无法保存,通过耕作又逐年从母质中补充生土,因而土壤肥力水平低。全剖面呈强石灰性反应(pH7.5~8.5)。土壤主要由0.25毫米以下颗粒组成,细砂粒和粉粒占总重量的60%。可耕性好,适耕期长,雨后能立即耕作。土色浅,比热小,土温变幅大。

分类

一、黄绵土,有机质含量低,呈强石灰性反应,土层软绵,透水性及可耕性良好;

二、黄土,土质砂粘相宜,有一定团粒结构,无盐渍化特征,渗水性强,保水保肥能力较好,有机质含量低,易受侵蚀;

三、白绵土,土质较粗,透水性好,保水保肥性差,有机质缺乏,风蚀、水蚀都较严重。

分布环境

黄绵土分布于温带、暖温带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年平均温度7~16℃,年平均降雨量20D~500mm,集中于7~9月,多暴雨,年蒸发量800~2200mm,干燥度大干1。然植被为森林草原和草原,乔木主要是阔叶树种,有栎、榆、洋槐,并间有油松、柏等,多为次生旱生中幼年林,林相残败;草本主要为禾本科草类和冷蒿、胡枝子、地椒、甘草等,生长较稀疏。地形为黄土丘陵地和台地等以及这些黄土地貌区的川台地、洞地等非地下水浸润区。母质为黄土性物质,疏松多孔。黄绵土地区地形支离破碎,坡度大,雨量集中,植被稀疏,加之黄土抗蚀力弱,是造成土壤强烈侵蚀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