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黄花岗起义

增加 3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之役。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 [[ 黄兴 ]] 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 [[ 林觉民 ]] 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ref>[http://book.kongfz.com/22912/1021053125/ 清末1911年中国同盟会领导的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清朝委派满人凤], 孔夫子旧书网,2018-10-30</ref>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不仅仅是打击了 [[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 ,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了,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 [[ ]];
黄花岗起义是革命的先进分子和清政府之间的战役,旨在推翻清政府腐败的统治。黄花岗起义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掀起了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潮。
黄花岗起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所以民主革命精神会被推到一个高潮,同时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ref>[http://www.chusan.com/zhongkao/77124.html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和领导者], 初三网,2019-12-30</ref>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File:黄花岗起义3.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238763707&di=f27a1b466c3924aad95d461ba9c41a82&imgtype=0&src=http%3A%2F%2Fimgtu.lishiquwen.com%2F20170325%2F194e01440c2d705cf69840ef54c9c798.jpg 原图链接][http://www.lishiquwen.com/news/108502.html 来自历史趣闻网]]]
=='''起义策划组织'''==
 [[File:黄花岗起义5.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239407969&di=df9520726d98763dafa8f389657072d6&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805%2Ffe74a0658f214fb4846cdbb21a5139a8.jpe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245366771_207831 来自搜狐]]]
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商量卷土重来的计划。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
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林文听说李部内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用打!不用打!”话未讲完,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
[[ 刘元栋 ]] [[ 林尹发 ]] 等5人也相继中弹。黄兴被打断右手中食二指第一节,便以断指继续射击。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往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防营。
攻督练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绕路攻[[龙王庙]]。[[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左手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勇当先,投掷炸弹。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射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
== '''起义结果''' ==
黄花岗起义死难烈士遗骸(2张)
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新军子弹被收,没有作战能力;胡毅生、陈炯明事先逃出了广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及时领到枪械,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这样,起义成为黄兴一路的孤军作战。
起义不幸失败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不顾[[清朝]]当局禁令,以《平民日报》记者的公开身份,5月3日,组织了一百多人(收尸人),把散落并已腐烂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骨收殓安葬于 [[ 广州 ]] 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陈文友等姓名共86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起义的领导者'''==
=='''黄花岗起义林觉民有何联系'''==
1911年革命派发动了一场起义,这场起义是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先声,这场起义牺牲了百余人,这场起义被人们称为黄花岗起义,在这场起义中,被历史记住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有一个尤为著名,那就是 [[ 林觉民 ]] ,他是谁?黄花岗起义林觉民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1911年,林觉民还是留 [[ ]] 的一名学生,在 [[ 日本 ]] 学习时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决心为国奋斗牺牲,因此,林觉民在日本加入 [[ 同盟会 ]] ,参加反对清王朝的通知。1911年,林觉民回国,参加了革命党人组织的起义。
起义军与清军激烈交战,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次起义被人们称为黄花岗起义。林觉民是黄花岗起义的一名,在参加起义前,林觉民给他的妻子留下了遗书,这就是著名的与妻书。林觉民与自己的妻子感情很深厚,参加此次起义,深知有可能一去不回,因此,在离开之前,给妻子留下了一封信,既表述了自己对妻子的深切爱意,又表明了自己愿为国家牺牲奉献一切的精神。
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林觉民等人受伤被俘,最终也被押上刑场杀害,结束了年轻却又辉煌的一生,这次起义中, [[ 林氏家族 ]] 的另外两名革命志士,也一同牺牲了。   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中写下了自己人生中辉煌的一段。这次起义有数百名起义军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同盟会成员只收集到72具遗骸,因此林觉民与其他牺牲的烈士被人们称为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ref>[http://www.lishiquwen.com/news/48920_all.html 解析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趣闻网!,2016-09-09</ref>
=='''起义负责人员'''==
{| class="wikitable"
!人员!! 官职!!人员!! 官职!!
|-
|张鸣岐|| 两广总督 || 李准|| 清水师提督。
|}
=='''历史评价'''==
 自由不死自由不死(2张)
孙中山在[[美国]][[芝加哥]]得悉起义失败,认为此役义军的勇敢英烈,为世界各国所未曾有,革命之声威从此愈振,而人心更奋发矣。称这次起义虽然失败,“然其影响世界各国实非常之大,而我海内外之同胞,无不以此而大生奋感”。
=='''起义影响'''==
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2年5月15日孙发表《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说“寂寂 [[ 黄花 ]] ,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1914年又说“第一次革命,虽由 [[ 武昌起义 ]] ,而实广东三月廿九之役为之先”。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1921年12月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又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还为黄花岗纪功坊题写“浩气长存”四字。
1924年5月2日又发表《祭黄花岗烈士文》,应邀出席岭南大学举行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大会,并发表演说,号召学习烈士的志气,“我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ref>[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246190&boardid=1 黄花岗起义],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2006-08-27</ref>
但是,无论如何, [[ 资产阶级 ]] 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ref>[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111767/ 黄花岗起义], 豆瓣,2011-05-29</ref>
=='''后世纪念'''==
为纪念此次起义,阳历3月29日后来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青年节。 =='''热点视频'''== <center>电影辛亥革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的动作场景</center><center>{{#iDisplay:b0872wza54h |600|480|qq}}</center> <center>广州的黄花岗起义</center><center>{{#iDisplay:a07168gs8d9 |600|480|qq}}</center>
== '''參考來源''' ==
2,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