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雪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雪鹰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黄雪鹰蒙古族,总装某基地轻武器试验所高级工程师[1],中国轻武器试验主持人,是人们公认的"女枪王"[2]。 在总装某基地轻武器试验所工作多年来,承担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课题12项,主持和参与了50余种枪械试验,实射弹药300万发,7种不同类型的枪械从她手中领到了"出生证明",6种存在严重问题的枪械在她手下"起死回生",谱写了一个女性的传奇。2010年7月7日,总装备部为黄雪鹰记一等功。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轻武器试验所高级工程师

民族 ---- 蒙古族

出生日期----1968年3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国家军队级重点科研课题12 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

毕业院校----南京理工大学

个人简历

黄雪鹰,女,蒙古族,1968年3月出生,1991 年7 月于华东工学院枪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并入伍,2000 年7 月南京理工大学弹药火炮与自动武器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试验所一室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6 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入伍21 年来,黄雪鹰先后承担国家和军队级重点科研课题12 项,成功开展"95 枪族"等7 种新型枪械定型试验,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轻武器试验技术空白。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三等奖5 项,荣立一等功、三等功各1 次。2009 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2 月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3]

经历

早年

黄雪鹰1968年3月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黄海瑞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在齐齐哈尔一家军工厂任高级工程师。

黄雪鹰从小就以父亲为骄傲,父亲的多项发明获国家级专利,并获得多项荣誉和奖项。他曾对黄雪鹰说:"国庆阅兵是展示国之利器、壮我军威的最好时刻。毛主席提出一个口号:没有枪炮,敌人给我们造。194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时,参加受阅的官兵16400人,所用武器1100多种,这些武器来自24个国家的89家工厂,其中大部分都是缴获的,被外界称为'万国牌'。我希望你将来也从事武器试验工作,等到50周年、60周年国庆阅兵,向世人展示咱们国家自己制造的武器,那该多么自豪,"父亲目光中充满向往,黄雪鹰深受感染。

大学时期

1987年,黄雪鹰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京理工大学的自动武器专业。开学不久,很多同学就打起了退堂鼓,后来全班许多人都改到别的专业去了。黄雪鹰把这个情况写信告诉了父亲。黄海瑞心急如焚,赶忙回信说:"千万别改专业,相信爸爸准没错。"在和父亲的通信中,黄雪鹰坚定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1991年,大学毕业的黄雪鹰被分配到位于大草原的中国轻武器试验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湛蓝的天空,枪弹的轰鸣,黄雪鹰激动得在日记本上写道:"离都市远了,离我的梦想近了。"

工作时期

"女枪王"

1994年,黄雪鹰主持某型狙击步枪设计定型试验,被试品在低温条件下出现"底火击穿"的重大故障,为解决问题,她在零下45摄氏度的低温室里,埋头检测3个多小时,经过缜密分析,终于排除故障,从低温室出来,黄雪鹰冻得面部僵硬,半天说不出话来。

2005年,黄雪鹰带领试验小组随军舰出海执行某型枪械水下试验任务。船一起锚,她就呕吐不止,7、8个小时的试验下来,人都快要散了架。后来,听老"水兵"说疼痛刺激可以减轻晕船反应,每当熬不过时,她就狠掐自己的胳膊,等到1个月的试验结束,她的两支手臂已满是淤青。

2008年3月,黄雪鹰被评为总装备部"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9年2月她又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三军仪仗队在天安门广场接受国家领导和人民的检阅。在14个步兵方队中,战士们手握的三种新型枪支,全都经过黄雪鹰的亲手检验。

打造最好的枪

"枪王"有一身好本事。黄雪鹰26岁就担任了狙击步枪的鉴定试验主持人。这些年来,黄雪鹰先后解决了班用机枪热偏、短步枪击锤断裂等多项技术难题。7种型号枪械从她手里领取了"准生证",定型投产。她仅听声音就能准确判定枪械型号、介绍弹药性能:"这是新型大口径手枪,威力较大,寿命3000发……""这是军用霰弹枪,每次击发可射出14颗弹丸,对100米集群目标进行打击……"一次枪械试验中,10多支枪齐射,黄雪鹰从一连串枪声中听到一声异响,果断终止了试验,经过检查,果然发现一支枪中有颗子弹卡在枪膛内,避免了一起炸膛事故。

黄雪鹰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枪王"专门给枪"挑刺"。在做某型号枪械的最终鉴定时,有一项平均弹道一致性试验,目的是测试一支枪经过大量射弹后,弹着点是否仍然稳定分布。试验时,该枪型每当连续射击130发子弹后,就会出现弹道偏移的情况。生产厂家认为,120发子弹就能够检验这项指标。而黄雪鹰则坚持认为,战士在实际作战时的携弹量是150发。必须打够150发后,才能检验出枪的实战性能。黄雪鹰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在她的坚持下,经过几次设计修改,终于达到指标。黄雪鹰这才同意让这个型号的枪械定型。

"枪王"视进度如生命。2004年,黄雪鹰主持某型手枪试验。第6次试验却突然走火。为了尽早找出、解决问题,节约试验成本,她和战士们一起分解枪支,测量部件,分析结构。经过3天3夜攻关,终于提出了解决方案,使产品顺利通过设计定型试验。轻武器所马力总工程师说,黄雪鹰是铁面无情的考官,试验过程不允许半点儿的侥幸和牵强。

"枪王"无畏无惧,填补多项空白。枪械有效射程试验技术研究,对掌握轻武器在战场上的作战效能至关重要。1995年,黄雪鹰接受了这个课题。她多次到部队、院校、研究所调研,查阅试验技术档案和成果专著,几个月后,运用构建模型、统计计算方法,提出了命中、穿甲、致伤三要素综合试验方法及结果评定方法。该研究成果开辟枪械试验新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外对水下轻武器试验方法实行技术垄断。2004,我国首次水下轻武器系统射击定型试验。黄雪鹰再次挑起大梁。在2年内,黄雪鹰10多次到研制单位和厂家跟踪了解水下轻武器研制情况,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一次次优化设计方案,一次次研究论证,优化程序,经过10次的方案推进,15次验证试验,攻克了25项技术难题,从试验应力,水下机构动作可靠性等方面优化了试验方案。黄雪鹰随舰队到深海区试验,风高浪大。战舰就如落叶一般。习惯了草原生活的黄雪鹰哪里见过这个阵仗!她用背包带把自己绑在椅子上,吐在盆子里,遇到颠簸时就用力掐自己的手臂。一场试验下来,手臂淤青。有一次,忽然而来的海浪使得射手的射击方向发生了偏移,数十发子弹呼啸而过,指向指挥台,就打在黄雪鹰身边1米不到的礁石上。她冷静地指挥大家卧倒,继续观察弹着点。

黄雪鹰的论文《小国的名枪传奇--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论述了该枪结构原理的同时,还客观分析二战历史,得出"对战争贡献最大的,通常不是性能最优异,而是性能最可靠且数量庞大的武器"独特论断。

曾在南沙等多个地区参加巡航的海军司令部编研室杨南镇研究员说,握着黄雪鹰鉴定定型的枪械,心里特别自信。他的部队经过了高温、高盐的多种恶劣环境,从没出现过任何问题。

英雄胆

1987年,黄雪鹰考进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周克栋教授回忆说:黄雪鹰个子不高,总是坐在最前边,爱问问题。为了做好本科毕业设计,她成天泡在试验室。黄雪鹰自学了很多课程,成为那一届坚持到最后的唯一一位女生。

轻武器所王晓天所长说,每个型号的枪械试验都要经过数万发子弹,80%是在狭小空间内完成的,冲击波超标上百倍,心脏功能损伤严重。还有有毒有害的危害。黄雪鹰勇挑重担,承担了13项重点任务,4项国家重点任务,记了100多万字的笔记。某型武器系统定型的时候,试验周期几近苛刻,需要用到大量跨专业知识,黄雪鹰边查资料,边试验,解决重大难题46项,在规定周期内顺利定型。

一个型号的枪械的鉴定定型要经过100多项测试试验,测试结果必须完全满足试验大纲要求,才能获得基地颁发的合格证,才能准予批量生产并投入军用警用。在检验枪支性能的过程中,被试枪械要经过10多种自然和非自然环境的考验,高温、低温、淋雨、扬尘、浸河水等。

扬尘,模拟的是直升机和坦克扬起的沙尘,用来检验在这种环境下枪械的作战效能。在密闭的10平米的试验室内,4-5米每秒的强风吹着比面粉还要细很多倍的尘土四处纷飞。鼓风机巨大的噪声让人心跳加速。射击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人体可承受极限的120倍。即使穿戴防护服、防毒面具,还是无法阻挡尘土的入侵。试验结束后能倒出来两斤土,耳朵、鼻孔、嗓子里都是,一周以后吐出的口水都是土黄色的。常年的试验,使得黄雪鹰的呼吸系统受损,患有严重的鼻炎。

低温试验室最低可达到零下49摄氏度,呵气成冰,黄雪鹰脸上的皮肤被冻得像塑料一般,又硬又紧,用力掐却不疼。由于制冷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让试验人员非常不舒服。试验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问题。而解决这个环境下的问题又不能离开这个环境。黄雪鹰和她的战友们需要在低温下,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由于要分解枪支查找问题,所以他们只能戴很薄的手套,手指常常被冻得失去知觉。

枪械试验是残酷的。因为试验不仅是对枪械的考核,更是对试验人员的考验。刚经过低温的严酷,立即就要接受高温的洗礼。49摄氏度的封闭试验环境,就像一个大桑拿,汗水奔涌而出。黄雪鹰每年要在这极冷极热的交替环境中工作超过1500小时。

2003年,黄雪鹰被查出患子宫肌瘤,需要手术。当时正赶上某型号急等定型。手术就耽搁了下来。谁知这一等,就等了五年。2008年的一天,黄雪鹰昏在试验室,在领导的命令、战友的劝说、医生的警告下,"被迫"手术。手术刚结束,黄雪鹰第一个电话就打到了试验组,询问试验进展,在病床上查看试验数据。术后不到一个月,她就来到了试验场。

最美女枪王

"枪王"是个好师傅。试验过程中的"枪王"是苛刻的考官,生活中的"枪王:"是知心的好师傅。黄雪鹰的同事罗建华说,自己第一次试验时,黄高工一步步地教自己,教自己对故障进行分析,还经常跟年轻同志们说,年轻人不能光看荣誉,要多学习。工作苦点累点不怕,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快乐的。黄雪鹰的同事宿军说,来到单位后,黄雪鹰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放心,我会把我知道的全部教给你,但你必须全心全意地学习。2010年5月,宿军第一次写报告。本以为会被夸奖一番,谁知错误连连。黄雪鹰很严肃地说,你这是失职!批评完了之后,黄雪鹰陪着他改了好几遍报告,都没顾上吃晚饭。黄雪鹰却笑着说,你的第一份报告就是我最好的晚餐。在黄雪鹰的的帮助下,宿军迅速地成长了起来,他主持试验项目4项,参加完成试验项目10多项,完成论文8篇。

"枪王"是个好大姐。宿军说,试验场内一丝不苟的黄雪鹰在生活中,细致周到,是个好大姐。每次出差,都帮着小同志们买票,安排食宿,甚至每天叫大家起床、吃饭。有一段时间,黄雪鹰发现小组里有位年轻同志工作状态不好,了解后发现,是买房子的首付有点困难。黄雪鹰主动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解决了这个年轻同志的燃眉之急。

"枪王"是个"有爱也有愧"的妈妈。黄雪鹰的爱人郭文胜说,黄雪鹰是一个细心又有爱心的母亲。每天5点半,黄雪鹰就起床给孩子做早饭。6点半乘坐班车到单位上班。黄雪鹰每次出差的时间都控制得很紧,根本没有时间买玩具给儿子。有一次,孩子发烧,黄雪鹰却在重庆做试验,她流着泪把电话打到儿子的病房。有一年儿子过生日,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的黄雪鹰见到儿子躺在沙发上睡着了,生日蛋糕一动没动。睡醒了的儿子说,"我梦见自己长大当了医生,治好了妈妈的鼻炎,让妈妈可以闻到蛋糕味……"

橙色的大衣、高跟皮鞋、斜跨包、微卷的齐耳短发……下班后的黄雪鹰也是个爱美的女人。黄雪鹰常说,不爱生活的人无法创造生活,敬业和爱生活不矛盾,不冲突。

一身火药味,一手真功夫;一股英雄气,一腔女儿情。20年与枪为伴,巾帼不让须眉,在枪林弹雨的洗礼中,她用如花的年华书写了女"枪王"的人生精彩,成就了中国枪族的辉煌传奇。这是2009年,总装备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评选委员会给黄雪鹰的颁奖词。

家庭

1993年9月9日,黄雪鹰和郭文胜步入婚姻的红地毯。郭文胜是驻吉林某军事基地的站长。1995年4月,黄雪鹰顺利生下一个男孩。

成绩

黄雪鹰入伍多年来,承担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课题12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类轻武器试验任务120余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46项,多项科研成果填补我军轻武器试验技术研究领域空白。

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主持完成以某枪族系列和中国解放军水下枪械系统为代表的11项重点试验任务,经她试验定型的7种型号的枪械已全部装备部队;主持编写的《枪械试验鉴定技术》作为我军第一部指导枪械系统试验的训练教材,获全军优秀教材一等奖;2009年被表彰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10年7月7日,总装备部领导又签发通令,为她记一等功。

视频

黄雪鹰:为枪械发放准生证的人 2012年4月6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