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鹂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鹂科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黄鹂科(学名:Oriolidae)是雀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的一科。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中的雀形目中的一个科,广泛分布在中国大地。

简介

为中型类。嘴与头等长,较为粗壮,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缘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须细短;鼻孔裸出,上盖以薄膜。翅尖长,具10枚初级飞羽,第1枚长于第2枚之半;尾短圆,尾羽12枚。跗跖短而弱,适于树栖,前缘具盾状鳞,爪细而钩曲。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较暗淡。幼鸟具纵纹。

大多数为留鸟,少数种类有迁徙行为,迁徙时不集群。栖息于平原至低山的森林地带或村落附近的高大乔木上,树栖性,在枝间穿飞觅食昆虫、浆果等,很少到地面活动。

栖树时体姿水平,羽色艳丽,鸣声悦耳而多变。飞行姿态呈直线型。在高树的水平枝杈基部筑悬巢,多以细长植物纤维和草茎编织而成,结构紧密。每窝产卵4—5枚,粉红色具玫瑰色疏斑,卵壳有光泽。由雌鸟孵卵,卵的孵化期13—15天;育雏由两性担任,雏鸟在巢期14—15天;雏鸟离巢后尚需双亲照料15天左右。

黄鹂科鸟类以其艳丽的羽饰和悦耳的鸣声,构成大自然的点缀,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加以主食昆虫,有益于园林。近年可能受到农药残毒影响,数量锐减,应研究保护措施。

评价

黄鹂又叫黄莺、黄鸟、黄栗留或金衣公子。它们体长23-25厘米,广泛分布在中国大地。在中国它们是夏候鸟,冬季飞到印度、斯里兰卡和马来半岛等地越冬。黄鹂的主要食物是有害昆虫,有时也吃果实和种子,是著名的益鸟。黄鹂的巢建在远离主干的树梢上,像摇篮一样。每窝产蛋4-5枚,幼鸟出世一个月后,即需随父母南迁。黄鹂是一种树栖鸟,极少在地面活动,喜欢集群,常成双成对地穿梭于树丛中。它们的鸣叫也特别动听。

本科鸟类主要分布于除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以外的东半球热带地区,计有2属28种。中国有1属5种另4亚种。[1]

参考文献

  1. 黄鹂科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