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麓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麓镇隶属于安徽省巢湖市,巢湖市历史上曾先后被称为巢县、巢湖市(地级)居巢区,现为合肥市代管的县级市。黄麓镇南滨浩淼巢湖,西南接湖天第一胜境中庙,西北与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接壤,东北与北面与巢湖市烔炀镇相邻。著名“和平将军”张治中的故乡就在该镇的洪家疃村。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政府所在地桐荫古镇已有千年历史,素以“文化之乡”著称。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2.8平方公里,是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全镇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镇内有张治中故居(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黄麓师范(安徽省第一所乡村师范)、相隐寺(百里巢湖第一寺)和富煌集团(国家大型钢构企业)。[1]

简介

黄麓镇位于巢湖市西部,南滨浩淼巢湖,西接秀美姥山,是和平将军张治中的故乡,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政府所在地桐荫古镇已有千年历史,素以“文化之乡”著称。全镇总面积62.1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2.8平方公里,是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9.08亿元,财政收入17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0元。黄麓镇经济运行位居巢湖市第七位。

农业产业化强势推进,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围绕“二水”(水果、水产)”经济,着力培育培强果业公司和“三珍”公司两个龙头企业,5500亩的“黄麓”牌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年产鲜食葡萄1000万公斤,年储鲜食葡萄30万公斤,从当年6月至次年2月长年供应新鲜葡萄。6000亩的环湖生态水产经济走廊集体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于一体,并辐射全镇,形成8500亩的特种水产养殖规模。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镇上下形成共识,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2003年,共引进资金3350万元。全镇现有570家乡镇企业,涉及建材、铸造、电子、轻化、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省级明星企业富煌集团总资产已达4亿多元,以集团为中心的富煌工业园区业已构筑。

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小城镇建设注重品位。按照“工业强镇、文化重镇、滨湖美镇”的发展目标,建成了2条商业街和3条骨干路,完成了10公里水泥路、柏油路和42公里村际路,农民公园、自来水厂、欧式一条街、高杆路灯等一批重点工程,注重规划、注重特色、注重管理,极大地培厚了集镇的份额,充实了集镇的内涵。

税费改革成效突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三定”征收实现了“厅”点交税、微机开票、“三定”征收面三个100%。“村帐镇管”工作运行良好。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先后维护整修36公里村级主干道路,综合整治2500亩低产田,退耕还林2760亩,2003年,共挖掘塘坝29处,工程总量达28万方。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各项事业同步发展。悠久的古镇,灿烂的文明,黄麓镇精神文明百花齐放。五星级广播站拥用近50人的通讯队伍,上小调频广播后自办9档节目,农民公园、文体活动中心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各类体育运动场所达70个,占地50亩的高标准灯光球场能容纳1000人观看比赛。科技、教育、计生、民政、武装、群团、老年、卫生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同步协调发展。2002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4年被安徽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授予第一批“文明小城镇”光荣称号。[2]

黄麓历史

黄麓镇,原名桐荫镇,1914年始建,它距黄山2.5公里,南近巢湖2公里。周围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商业兴盛,交通便利,是一个新兴的农村集镇。初建镇时,只有五、六个小商铺。民国初期,乡公所设在这里,商铺增加到二十多个,个体经营者居多,联合较少。有中西医诊所两所,医师各一人,县立小学一所,学生数140余名。交通运输,以巢湖水上船运为主,陆地无公路,以肩挑、独轮车辅之。

1940年至1945年,这里沦陷,农村普遍种植鸦片,招徕湖广、沪杭客商,镇上商业畸形发展,有京剧院、道戏院各一座,鸦片馆十余家,赌场内摊、宝、牌、色俱全,时有“小上海”之称。由于集市繁荣,导致成为敌伪顽私地方武装争夺的场所,常有战争发生,商民安全,时感威胁。 **战争胜利后,原正当行业(赌场、烟馆等)关闭停业,其他商业和服务行业仍兴不衰。建国后,区、镇行政机构均设在这里,从此逐渐形成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三十多年间,黄麓镇的商业经历了萧条与发展的曲折过程。在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乡镇商业有较大发展。但在长期“左”的政策影响下,小商品生产和经营受到批判和限制,市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直至党的十一届全会以后,市场才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局面。

1985年统计,全镇占地75公顷。从事工商的增加到1145户、4273人。行政事业单位7个,工商企业单位23个,乡镇企业15个,登记发证商铺68家,个体商贩22户。高中一所,学生702名,初中小学各一所,学生827名。设有幼儿园、影剧院、文化站、邮电局、新华书店、区中心医院等。交通也很方便,除巢湖水上运输外,镇东新建一座汽车站,每天有十多次班车分别往来于合肥、巢湖、芜湖等地。区境内村有公路,集体和个体所有大小拖拉机、汽车199辆,运输极为方便。[3]

产业结构

  2009年,全镇实现 工农业总产值18.12亿元,其中: 工业总产值16.19亿元, 农业总产值1.93亿元,财政收入40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 农业产业化强势推进,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围绕“两水(水果、水产)一禽”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培强果业和“三珍”公司一个区级、一个省级龙头企业,通过龙头高扬,扩张市场,延伸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已初步形成市场连公司,公司连基地的产业化格局。5500亩的“黄麓”牌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年产鲜食葡萄1000万公斤,年储鲜食葡萄30万公斤,6000亩的环湖生态经济带集立体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于一体,并辐射全镇,形成近8000亩的 特种水产养殖规模。巢湖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2009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6.19亿元,同比增长14%。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以省级工业园区(富煌工业园区)为龙头的工业经济正蓬勃发展,园区建设如火如荼。2009年实现总产值15.89亿元。按照市、区总体布局,黄麓镇是巢湖市旅游休闲城市的重要节点,区旅游观光大道横贯黄麓,合肥工业大学长江学院、市特警培训中心等一批科教基地落户。[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