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黑尾叶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尾叶蝉,头胸部鲜黄色具黑色的斑点,翅端有黑色横带
原图链接

黑尾叶蝉( Green rice leafhoppers) 学名:Nephotettix spp。属于叶蝉科/ 大叶蝉亚科,普遍分布全岛低中海拔山区。

外观特征

体长13 -20 mm,头、胸黄色,复眼黑色无斑,前胸背板有3枚黑斑,小盾板有一枚,翅膀黄绿色,前翅端部具黑色横带,各脚白色,关节与跗节有黑斑,后脚胫节具排刺。本属黑尾蝉有3种之多,黑尾叶蝉应该是一个属名,本种雌雄斑型各异,雄虫前翅后缘有黑色斜斑,雌虫则无,常见于水稻、玉米等禾本科植枝上吸食汁液,本种为近似种中体型最大的叶蝉,,习性敏捷,数量多见。TaiBNET网站 纪录本属1种,但并没有这个种。

生活习性

年发生八至十世代,第一、二期作水稻均可能遭受三至四世代之叶蝉危害,以齐穗至成熟期时最严重。近年来,第一期作较第二期作受害为重。产卵于叶鞘两翼或叶中肋组织内。成、若虫喜栖息于叶片部位,直接吸取稻汁,严重时尚可诱发煤病。此虫较褐飞虱活 泼,受惊扰立即跳跃飞散。

危害状态

以成虫及若虫刺吸水稻汁液为食,消耗稻株养份和水份,其取食所残留于叶片或叶鞘之组织内之口针鞘及成虫之产卵,均可破坏水稻组织和输导机能,严重危害时,在分蘗期导致稻株矮化、分蘗数及穗数减少,叶片由下往上黄化;在孕穗期后,则稻穗缩短,稔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显著影响稻谷产量与品质。除直接危害外,黑尾叶蝉并为水稻黄萎病及黄叶病之媒介昆虫。[1]

危害作物

水稻、小麦大麦、粟、玉米、小米、茭白笋看麦娘、稗草、李氏禾、双穗雀稗、马唐、结缕草、狗牙草、牛筋草、小指草等禾本科植物。[2]

参考来源

Template:Reflit

  1. 黑尾叶蝉.htm. 行政院农业委会 农业试验所 (中文). 
  2. 黑尾叶蝉. 农业害虫智能管理决策系统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