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黑格尔的哲学遗产过时了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格尔的哲学遗产过时了吗?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著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的社会与政治思想之核心在于自由、理性、自我意识与承认 (recognition) 等概念。对这些观念的形上学与思辨性阐述,与这些观念应用在社会与政治实况之上,两者间有著重要的连结;而我们可以说这些观念的整全意涵只能透过其在社会与历史的具现才能加以掌握。

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无论是黑格尔马克思还是海德格尔等人,都不止一次被人们当作“死狗”来嘲讽,但伟大思想家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其思想主题与致思路径的历久弥新。

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系统性思想家之一。除了作为德国观念论哲学的缩影之外,黑格尔大胆地主张说他的哲学系统代表了所有前人哲学思想的历史总成。[1]

其哲学最持久引人之处是他对落在客观精神 (Objective Spirit) 领域的历史、社会以及国家的看法。有些人认为黑格尔是支持十九世纪早期普鲁士国家的民族主义者,不过他的重要性更为深远,而且黑格尔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在表达当时代的世界精神 (World Spirit) 之自我意识。

他百科全书式的思想体系可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黑格尔的社会与政治思想之核心在于自由、理性、自我意识与承认 (recognition) 等概念。

对这些观念的形上学与思辨性阐述,与这些观念应用在社会与政治实况之上,两者间有著重要的连结;而我们可以说这些观念的整全意涵只能透过其在社会与历史的具现才能加以掌握。

黑格尔哲学对于当今社会意义深远

在今天,黑格尔的思想遗产仍在发挥哪些现实意义?黑格尔的哲学遗产对于当下的转折意义深远。

如果你认为黑格尔的遗产就是黑格尔的哲学观念和哲学信念的总和,那么主张这份遗产是卷帙浩繁的(reichhaltig)这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他的全集不仅包括了以他的名字出版的书籍和文章,还包括了在他死后由其他人以他的名字出版的更为大量的著作。很难想像在几乎所有知识领域中有哪个论题是黑格尔没有处理过的。不论是逻辑学或者数学,人类学或者美学,历史学或者心理学,更不用说从地理学到植物学再到生命科学这样一个自然研究的广阔领域,黑格尔关于这些学科都有所涉猎。

尤其是那些处理自然现象,比如说身体行为、酸碱相互作用或者地质结构,以及其他一些关于自然中的发展过程的学说,它们对于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来说都不会再被看作是对于理解这些现象的一个可靠而有根据的贡献,更不用说对于一个当代科学家而言了。

这并不意味著黑格尔关于这些主题的讨论就完全没有意义,它只是意味著一个非常不同的、将自然概念化(conceptualizing)的方式,而它的现象成功地证明了这种概念化。 [2]

外在反思

中国的整个人文及社会科学长期处在学徒状态,学徒状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说,即“外在反思”。

外在反思知晓一般原则,却从来不研究事物的具体内容,不深入到事物当中去,只是把一般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这是一种外在诠释,以教条主义为公式。

黑格尔的整个哲学要求我们超出外在反思,超出一般所谓的知性的知识。

知性的知识,局限于抽象的普遍性(知性范畴、知性规律),并将之加诸任何仅仅作为杂多的内容之上(知性反思、形式推理)。

黑格尔的思辨观念论无可辩驳地论证了这种知识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性质。因此,真正的问题正在于超越这种知识,而进入到真正客观性的领域。

明辨有限性并从而超越之

黑格尔的整部《精神现象学》,尤其是它的长篇序言,首先需要把握的就是知性知识的有限性,就是要求明辨这种有限性并从而超越之。

由于现代性在特定阶段上的“绝对权利”,所以伴随著现代化进程的展开,哲学社会科学也从总体上进入到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中去了。这样一种学徒状态不仅是必然的和必要的,而且是成果丰硕的和意义深远的。

如果没有这一学徒状态所开启的大规模的对外学习过程,当今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根本不可思议的。在任何一种学术的真正成熟,总意味著它在特定阶段上能够逐渐摆脱其学徒状态,并开始获得它的自我主张;而只有在学术上的容受性能够同时为自主性所贯彻时,发展成熟的学术才表现为自律的、“自我-授权的”学术。

体现社会—历史之现实的概念中,是黑格尔第一次将精神的活动引入了历史之中。 [3]

黑格尔的哲学遗产三个要点

第一:历史的观点

这个观点在黑格尔之前还根本没有出现过,正是黑格尔史无前例地把历史的原则引入了哲学思考当中,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学术能够以历史性来把握我们所有的对象。

什么叫做历史性?简单来说,就是一切事物都有出生、成长和鼎盛时期,也有衰老和死亡的阶段,这就是历史的原理。如果我们能够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待所有现象的话,那么抽象的普遍性就不再能够保持下去了。

如今,人们从现代世界当中获得了许多抽象的、普遍的东西,比如那些听起来很迷人的术语:自由、 公平、 正义等。

这些术语如果进入到黑格尔的哲学里,这些都能被理解为历史的东西——既然它是历史,那么它就有自己的出生和成长,有它的鼎盛时期的文明贡献,也有它的衰老和死亡。这些概念,都是历史的变化发展。[4]

第二:社会的观点

黑格尔也是第一次把它引入到哲学思考当中。简单来说,社会的原理就是我们今天哲学、社会科学的所有对象,所有内容都是被历史、被社会所规定的。没有这样的规定,那就是纯粹抽象的形式。

黑格尔的法哲学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抽像法,就我们现在一般讲的法律;

第二部分是道德,是主观的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道德。但无论是抽像法还是主观法,它的基础都来自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伦理实在。伦理实在涉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如果以此来更新我们今天对于法的理解,我们会发现许多东西尚未进入当下的视野之中。

我们可以抽像地立法,但法是一个体系和整体,法要有实际的效果,就必须符合特定的道德状况和伦理限制。其次,道德也是法律,而且是比抽像法更高的法。

比如,现在有些法学家说“我们要法治,不要德治”,其实包含了内在矛盾。因为道德也是法,只是可以把它叫作主观法,比抽象的外在的法更高。再比如,如今医患关系很紧张,我们可以订立严苛的法,甚至为每个医生配备保安和武器,但这样依然无法解决问题。我们仍需要培养道德,需要培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

第三:现实的观点

我们今天的学术,要能够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现实之中。但是,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现实是什么?

最重要的现实,是本质和事实的统一。在吴晓明看来,我们今天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特别崇拜且迷恋叫作“事实”的东西。

然而,事实仅仅是单纯的“食材”,而现实不是。“现实”不仅是展开过程, 而且是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我们现在的学术过分崇拜所谓“事实”,反而更不了解什么叫“现实”。

对后人的影响

历史学家将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人分为两个敌对阵营,黑格尔右派和左派。

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他在柏林洪堡大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伦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里的氛围造就了对以后150年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

黑格尔曾经说过:“要考虑到两个基本元素:第一,自由的意志是绝对的和最终的目的;第二,实现的方法,也就是说知识和意识的主观方面,包括生命、运动和活动。”(正题和反题),但他没有使用“合题”这个术语,而是用“整体”。“这样我们就了解了整体道德和实现自由的状态,以及其后这两种元素的主观整合。”

黑格尔运用这种辩证法体系解释哲学、科学、艺术、政治和宗教的历史,但是现代评论家指出黑格尔经常修饰历史的真实以适应他的辩证法模式。

卡尔·波普尔在他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指出,黑格尔体系文饰了威廉三世的统治,他认为1830年代的普鲁士是理想的社会。

赫伯特·马尔库塞在他的《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崛起》中批判了黑格尔作为一个国家权力的辩护士,为20世纪极权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实际上黑格尔并没有为这些权力形式辩护,只是认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为这些权力存在,所以也是合理的。亚瑟·叔本华藐视黑格尔对历史的解释,认为他的著作是蒙昧主义的,是“伪哲学”,许多英国的哲学家都遵从这种看法。

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是其哲学体系中遭到批判最多的地方。虽不乏可取之处,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多处自然哲学论述与自然科学中已发现的事实是相违背的,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其哲学体系的瓦解。不仅他的哲学体系在科学界名誉扫地,许多科学家对形上学的厌恶态度也与之相关。

德国领袖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指出,流行一时的新人文主义和黑格尔哲学抑制了柏林的科学生活。直到19世纪20世纪初,通过洪威廉·冯·洪堡亚历山大·冯·洪堡两兄弟的努力,自由的科学生活才开始兴起。

20世纪黑格尔的哲学开始复兴,主要是因为几个原因,一是发现黑格尔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还因为黑格尔的历史观开始复活,再有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将黑格尔的理论重新带到马克思经典中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乔治·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掀起一股重新了解评价黑格尔的著作热,黑格尔的复兴也引起对黑格尔早期著作的兴趣。

现代美国的哲学家也明显受到黑格尔的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