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黑水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鸡

中文名: 水鸡
学名:Gallinula chloropus
体长:24-35厘米

黑水鸡(学名:Gallinula chloropus):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共有12个亚种。中型涉禽,体长24-35厘米。嘴长度适中,鼻孔狭长;头具额甲,后缘圆钝;嘴和额甲色彩鲜艳。翅圆形,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或第2枚和第3枚初级飞羽等长,第1枚约与第5枚或第6枚等长。尾下覆羽白色。趾很长,中趾不连爪约与跗跖等长。趾具狭窄的直缘膜或蹼。通体黑褐色,嘴黄色,嘴基与额甲红色,两胁具宽阔的白色纵纹,尾下覆羽两侧亦为白色,中间黑色,黑白分明,甚为醒目。脚黄绿色,脚上部有一鲜红色环带,亦甚醒目。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尾向上翘,露出尾后两团白斑很远即能看见。[1]

栖息于灌木丛、蒲草和苇丛,善潜水,多成对活动,以水草、小鱼虾和水生昆虫等为食。广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世界各地。

形态特征

黑水鸡成鸟两性相似,雌鸟稍小。额甲鲜红色,端部圆形。头、颈及上背灰黑色,下背、腰至尾上覆羽和两翅覆羽暗橄榄褐色。飞羽和尾羽黑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及翅缘白色。下体灰黑色,向后逐渐变浅,羽端微缀白色:下腹羽端白色较大,形成黑白相杂的块斑;两胁具宽的白色条纹;尾下覆羽中央黑色,两侧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暗褐色,羽端白色。幼鸟上体棕褐色,飞羽黑褐色。头侧、颈侧棕黄色,颏、喉灰白色,前胸棕褐色,后胸及腹灰白色。

虹膜红色,嘴端淡黄绿色;上嘴基部至额板深血红色;下嘴基部黄色。额板末端呈圆弧状,仅达前额。脚黄绿色,裸露的胫上部具宽阔的红色环带。胫的裸出部前方和两侧橙红色,后面暗红褐色。跗跖前面黄绿色,后面及趾石板绿色。爪黄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200-340克,♀141-400克;体长♂240-345毫米,♀250-325毫米;嘴峰♂24-32毫米,♀21-31毫米;翅♂143-174毫米,♀140-171毫米;尾♂53-77毫米,♀61-80毫米;跗跖♂43-54毫米,♀36-52毫米。

栖息环境

栖息于富有芦苇和水生挺水植物的淡水湿地、沼泽、湖泊、水库、苇塘、水渠和水稻田中,也出现于林缘和路边水渠与疏林中的湖泊沼泽地带。不耐寒,一般不在咸水中生活,喜欢有树木或挺水植物遮蔽的水域,不喜欢很开阔的场所,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400-1740 米。

生活习性

迁徙 部分夏候鸟,部分留鸟。长江以北主要为夏候鸟,长江以南多为留鸟。春季于4月中下旬迁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10月初开始迁离繁殖地,一直到10月末。
习性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频频游泳和潜水于临近芦苇和水草边的开阔深水面上,遇人立刻游进苇丛或草丛,或潜入水中到远处再浮出水面,能潜入水中较长时间和潜行达10米以上,能仅将鼻孔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而将整个身体潜藏于水下。游泳时身体浮出水面很高,尾常常垂直竖起,并频频摆动。除非在危急情况下一般不起飞,特别是不做远距离飞行,飞行速度缓慢,也飞得不高,常常紧贴水面飞行,飞不多远又落入水面或水草丛中。
食性 主要吃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根茎以及水生昆虫、蠕虫、蜘蛛、软体动物、蜗牛和昆虫幼虫等食物,其中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白天活动和觅食,主要沿水生植物边上游泳,仔细搜查和啄食叶、茎上的昆虫或落入水中的昆虫,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涉水取食。

分布范围

世界
现存(留鸟):阿尔巴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匈牙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卢森堡、马耳他、摩尔多瓦、黑山共和国荷兰、北马其顿、阿曼、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乌克兰、英国和也门。

现存(繁殖):阿富汗、亚美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格鲁吉亚、关岛、中国香港、以色列、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立陶宛、马尔代夫、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蒙古、北马里亚纳群岛、挪威、留尼汪岛、俄罗斯联邦(东亚区、中亚区和欧洲区)、圣海伦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现存(季节性不确定):中国澳门。
现存: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巴林、孟加拉国、贝宁、博茨瓦纳、文莱达鲁萨兰国、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佛得角、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科摩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法国、冈比亚、德国、加纳、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日本、约旦、肯尼亚、大韩民国、科威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马约特岛、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卢旺达、留尼汪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中国台湾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多哥突尼斯、乌干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现存(非繁殖):巴勒斯坦和苏丹。
灭绝:赤道几内亚。
现存和游荡:法罗群岛、直布罗陀、格陵兰、冰岛、斯瓦尔巴和扬·马延。
中国
繁殖于新疆西部、华东、华南、西南、海南岛、台湾西藏东南的中国大部地区。在北纬23°以南越冬。为较常见留鸟和夏候鸟。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4-7月。雌雄成对单独繁殖,有时也成松散的小群集中在一个苇塘中繁殖,巢间距最近为1-3米。营巢于水边浅水处芦苇丛中或水草丛中。有时也在水边草丛中地上或水中小柳树上营巢,但周围均有芦苇或高草掩护,巢甚隐蔽。巢的形状为碗状,主要由枯芦苇和草构成,内垫芦苇叶和草叶。巢的大小为外径20-27厘米,内径10-15厘米。巢深3-5厘米;巢高15-20厘米。巢紧贴于水面,但不是浮巢,而是贴着水面弯折芦苇作为巢基,然后在其上面用枯草堆集而成。每窝产卵通常为6-10枚,也有少至4枚和多至12枚的。卵的形状为卵圆形和长卵圆形,颜色为浅灰白色,乳白色或赭褐色,被有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9-31毫米×40-45毫米,平均为41.2毫米×29.8毫米,重16-19克,平均17.4克。通常每天产卵1枚。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9-22天。雏鸟早成性。刚孵出的雏鸟通体北有黑色绒羽,嘴尖白色,其后一直到额甲为红色。孵出的当天即能下水游泳。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