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腐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腐病


植物黑腐病
原圖鏈接

多肉的黑腐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这种真菌引起的(不同植物的黑腐病致病真菌不一定一样),尖孢镰刀菌是一类既可侵染植物又可在土壤内生存的兼性寄生真菌。和其它植物病原菌一样,存在着种下分化,可侵染许多植物寄主。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尖孢镰刀菌

拉丁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界:真菌界

亚 门:半知菌亚门

目:从梗孢目

科:瘤座孢科

黑腐病
原圖鏈接  

属:镰刀菌属

病原特征

黑腐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这种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尖孢镰刀菌是一类既可侵染植物又可在土壤内生存的兼性寄生真菌。和其它植物病原菌一样,存在着种下分化,可侵染许多植物寄主。

黑腐病菌除了附着在温室、大棚、小拱棚等的玻璃、塑料薄膜、支架、支柱等表面生存之外,也残留在病叶上形成传染源。此外,亦可经种子传染。 病斑上生成的分生孢子被风吹至叶片 上,萌发出芽管后其菌丝从气孔处侵入,约2周后发病,在叶背面生成众多的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被风吹散,逐渐蔓延。叶霉病菌喜好20—25℃的温度和95%以上的湿度。

黑腐病是在换气不充分的早春、晚秋及冬季的温室和大棚栽培的番茄都可以发病。密植及灌水过多易发病,生长衰竭,尤其是收获期脱肥时,发病率很高。作为预防对策,要栽培抗性品种,注意换气,避免过度灌水和密植。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从下部叶片逐渐扩展至上部叶片。叶片表面有部分黄变,其背面出现灰白色轮廓不分明的病斑,密生灰白色霉层。不久之后,叶表面也生成霉层,最后,叶片卷曲干枯,导致坐果不良,果实生长不良,早期着色。 温室、大棚栽培时常发病。在拱棚栽培中,主要发生在覆盖过程中,但湿度大时,去掉塑料薄膜之后也仍继续蔓延。

病原

叶霉病菌除了附着在温室、大棚、小拱棚等的玻璃、塑料薄膜、支架、支柱等表面生存之外,也残留在病叶上形成传染源。此外,亦可经种子传染。 病斑上生成的分生孢子被风吹至叶片 上,萌发出芽管后其菌丝从气孔处侵入,约2周后发病,在叶背面生成众多的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被风吹散,逐渐蔓延。叶霉病菌喜好20—25℃的温度和95%以上的湿度。

染病环境

1、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或土质黏重,土壤偏酸;

2、氮肥施用过多,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差;

3、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或带菌;

4、早春多雨或霉雨来早、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大;秋季多雨、多雾、重露或寒流来早时易发病;[1]

防治方法

换气不充分的早春、晚秋及冬季的温室和大棚栽培的番茄都可以发病。密植及灌水过多易发病,生长衰竭,尤其是收获期脱肥时,发病率很高。作为预防对策,要栽培抗性品种,注意换气,避免过度灌水和密植。

将“青枯立克”按800倍液对往年发病区及病区外延3米的区域进行穴灌1次,其余600倍液对发病区穴灌,间隔7-10天,再进行一次全部穴灌,株用量500ml左右,每亩每次用药量视病区大小而定。[2]

注意事项

1. 及时对整株萎蔫、根系病变较重的植株应剪断其根茎,并对病穴进行重点杀菌处理。

2.用药3天内遇大雨,应于雨后1天再次使用一次。及时铲除病株并进行药剂杀菌处理。

3、雨季病区烟田深挖排水沟,及时排水,并合理布局排水沟渠,避免病区水流向健区,造成交叉感染。

4、灌药时要将整个植株根系充分灌透。[3]


相关视频

多肉植物预防多肉黑腐病应该怎么做!


长寿花黑腐了怎么办?黑腐病的原因知道?如何治理恢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