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龙坞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坞镇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南侧,是杭州市新兴开发的六大旅游风景区之一,为“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生态旅游大镇。它三面环山,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苍翠连绵的午潮山小和山青龙山,景色如画的大清谷生态旅游公园,白龙潭瀑布,姿态各异的石关、鱼石、千丈岩四顾坪龟王殿、鹦鹉石、盘谷等“龙门八景”和历史悠久的金莲寺,自古以来就是春天踩青、夏天避暑、秋天赏桂、寒冬踏雪的好地方,有着“世外桃源”的美誉。2007年并入转塘街道。[1]

基本内容

坞镇地处杭州西南侧,是杭州市新兴开发的六大旅游风景区之一,为“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生态旅游大镇。它三面环山,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苍翠连绵的午潮山、小和山、青龙山,景色如画的大清谷生态旅游公园,白龙潭瀑布,姿态各异的石关、鱼石、千丈岩、四顾坪、龟王殿、鹦鹉石、盘谷等“龙门八景”和历史悠久的金莲寺,自古以来就是春天踩青、夏天避暑、秋天赏桂、寒冬踏雪的好地方,有着“世外桃源”的美誉。2007年并入转塘街道。

龙坞镇总面积24.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379人,其中农业人口7688人。境内植被繁盛,茶园密布,有山林14640亩,茶园5080亩,是闻名遐迩的龙井茶主产地,占总量的60%,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万担茶乡”。龙坞交通便捷,离市中心仅为15公里,杭州绕城公路穿镇而过,通往境内的省道线留泗公路,北与杭徽公路交接,南与之江大道杭新公路相接。南与转塘镇接壤,西与富阳市东坞山界邻,北与留下镇相接,离杭州市中心15公里,是杭州市首批小康乡镇、新农村乡镇,又是杭州市卫生镇、绿色乡镇、教育强镇和省东海明珠工程乡镇、省体育先进乡镇等。

龙坞镇是杭州市西湖区辖乡。镇位于龙门坑与桐坞两村之间。解放前,白龙乡的龙门坑与花坞乡的桐坞都是大村,自两村名中各拣一字,取名龙坞乡,隶属杭县。1949年解放后,龙坞分为龙坞和白龙2乡,属杭县,1956年合并为龙坞乡,1958年划入杭州市,属上泗区,同年为上泗公社龙坞管理区,1961年上泗公社划入西湖区,成立龙坞公社,1983年改龙坞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市区15公里。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1.1万。杭城绕城快速公路、省道留泗公路穿境。辖里桐坞、龙门坎、外桐坞、大清、慈母桥、上城埭、长埭、叶埠桥、葛衙庄、何家村、西湖茶场11个村委会。农业以茶叶为主,产业有茶叶加工、服装饮料等。境内有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白龙潭瀑布。

有着“万担茶乡”美誉的龙坞镇,拥有茶园9093亩,是西湖龙井茶最大的原产地保护区。新建的龙坞茶叶交易中心,由龙坞镇政府投资、杭州西湖茶叶市场有限公司招标经营,现有摊位58间。

2007年,根据省、市政府《关于杭州市西湖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精神和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关规定,西湖区撤销了转塘镇、龙坞镇,合并设立了转塘街道办事处,并将原灵隐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珊瑚沙、五云、梦湖3个社区划入转塘街道管辖范围。调整后的转塘街道东起钱塘江,西至富阳,南临双浦镇,北与留下街道接壤,总面积达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余人,流动人口4.5万余人,辖24个社区、18个行政村,是西湖区面积最大,所辖村、社区最多,拥有山林资源最丰富的一个街道。

西湖区龙坞镇是西湖龙井茶最大的原产地保护区,茶业占了整个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该镇茶地承包入户后,基本上是单家独户分散经营,难以扩大产业规模。为此,西湖区供销合作联合社牵头成立了杭州市西湖区馀德茶叶专业合作社。2007年,杭州首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杭州市西湖区馀德茶叶专业合作社在龙坞镇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供销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经济组织。

为积极实施生态创建,该镇对辖区内的7家矿山按时实行了关停,并积极实施矿山复绿生态治理工程。与此同时,坚持规划先行,通过多方努力争取了早在2002年就将集镇内青山矿区列入工业用地发展规划。2003年以来,一手抓矿山复绿,通过2年努力全面完成,平整出矿区土地约200亩;一手抓招商引资,反复比较,于2004年底正式确定引进养生堂(农夫山泉)公司建设生产基地项目(占地147亩),通过近3年努力,首期2.6万平方米厂房于2008年初投入使用。

知名现代高科技企业(省重点建设项目)养生堂生物医药、保健品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在西湖区龙坞镇青山矿区正式建设。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46.89亩,其中建筑物总占地2863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1284.5平方米,绿地面积14120平方米。养生堂生物医药、保健品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45亿元。项目新建21条生物医药制品、新型中药、保健品生产设备,配套相关检验、测试和技术中心。预计年销售产值将达到10亿元,利税将达2.2亿元。该工程在2008年10月竣工投产。养生堂总部也将迁址杭州西湖区龙坞镇。

农家旅游模式是越来越多的景区努力创建的模式,但正因为如此,很多景区在建设方面可能会出现盲目建设或重复建设的问题,龙坞镇正在全力打造杭州龙坞原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区,在建设中本着合理规划、优中求新的原则,创建农家旅游新模式。大茶园休闲旅游景区的建设不仅注重景区的开发,还特别注重在开发过程中的合理保护,在基础设施规划上做到科学合理,统一规划、统一整治。

随着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杭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分布实施,穿越龙坞的杭州外环线绕城公路的动工兴建。1993年,龙坞人提出了振兴经济的“三园”总思路:以稳定茶面积,更新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的品质和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第一产业——茶园;以集镇为中心,形成沿路(留泗公路和绕城快速公路)经济长廊的第二产业——工业园区;以加快集镇建设,形成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白龙潭风景区的后勤服务基地,以及推进特色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第三产业——乐园,逐步把龙坞推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龙坞茶村生态环境优良,民风民俗淳朴,以开放、大气、优雅、舒畅的原生态环境为特色。该茶村以青山、小溪、茶园、山林、村落为背景,以悠久的茶文化和民俗文化为精髓,集茶园、花园、果园、菜园、庭院于一体,是都市居民回归自然,亲近乡土,放飞心情,感受文化的特色乡村旅游村落。

2007年1月18日,西湖区龙坞镇上城埭村获省广电集团、省农办联合授予的浙江魅力新农村称号。上城埭村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契机,以建设生态休闲旅游村庄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绿化覆盖率达25.5%,自来水入户率、村庄主干道硬化率和道路亮化率均为100%。积极打造以茶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旅游精品村庄,开发集观光茶园、康乐登山和农家休闲为一体的“龙坞茶村”生态旅游项目。全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营业收入100余万元。

大清谷位于西湖区龙坞镇东北部,总面积6平方公里,四周山峦起伏、环境优美雅静,保存了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大清谷位于龙坞镇东部,谷之东为白子尖,越山即为梅家坞;谷之北为青龙山;谷之西为大清岭。总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距市中心13.8公里,交通便利。谷内“岭上白云屯,岭下烟霞接”,景色极其优美。大清原称大青,宋《西溪百咏》序言:此地山田石涧,径竹岩松,窈然森秀,远望一片青,故名大青。后人讹传乾隆帝曾来此处游玩,兴笔改“青”为“清”,于是此处为大清谷,村为大清里,谷内小溪名大清溪。谷中有大片竹林、果林、松林,东侧筑有一小水库:谷口低地有数十亩莼菜。境内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无闹市车马之喧,而得山野农家之乐,被誉为“天堂里的世外桃源”。这里是著名的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基地和西湖莼菜的主产地,还有大片的毛竹林、杨梅林等经济林木和“农业珍奇瓜果种植园”,可供游客尽情观赏、体验采摘、品尝购买;大清谷内100来户山里人家,白墙黑瓦、热情好客,可同时接待600多人住宿和2000多人品茶就餐。

龙坞人祖祖辈辈都爱舞龙。相传,远古时期有5条蛟龙蛰伏在这山坞里修炼。有一年山坞里遭受百年未见的大旱,5条蛟龙舍不得让百姓受苦,毅然撞向山崖……从此静静的幽谷深山就有了飞流直泻数千年的白龙潭瀑布。逢年过节,人们就扎编起5条颜色各异的彩龙汇集在白龙潭畔祈祷祥和、安宁、富足的生活。舞龙的传统曾一度消声匿迹,1994年重又兴起。它从镇里舞到了区里,舞到市里,舞到了省里,又走出浙江,舞到了北京,参加了北京电视台主办的“恭喜龙年春节晚会”、迎香港回归、省农民运动会、省东海明珠晚会,在省、市组织的大型活动中都有五彩龙生气勃勃的身影。[2]

相关视频

中国最美小镇之一:龙坞茶镇 看后是否有想去的冲动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