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1933年古巴-布朗斯维尔飓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1933年古巴-布朗斯维尔飓风(英语:1933 Cuba–Brownsville hurricane)是1933年大西洋飓风[1]季两场五级飓风中的第一场,于8月22日在非洲西岸近海成型,其后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向西北偏西移动。8月26日,系统增强成热带风暴,8月28日又成为飓风。经过小安的列斯群岛北侧期间,气旋在逼近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的同时迅速强化。8月31日,风暴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260公里的最高强度,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已属五级标准。气旋随后减弱,于9月1日以风力时速190公里强度吹袭古巴北部。该国约有十万人无家可归,超过70人丧生。飓风沿途附近地区灾情最为严重,狂风导致大量房屋被毁,许多地区停电,损失数额估计达1100万美元

离开古巴后,风暴进入墨西哥湾并重新增强。9月2日,气旋持续风速提升至每小时230公里。飓风起初对得克萨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及周边地区构成威胁,美国国家气象局驻地方办事处的气象学家建议人们不要在繁忙的劳动节周末前往得克萨斯州沿海地区。政府官员宣布科珀斯克里斯蒂戒严,并实行强制疏散。但是,飓风实际上略朝西面转向,于9月5日清晨吹袭布朗斯维尔附近地区,登陆时的风力时速估计达205公里。气旋上岸后很快消散,但依然对格兰德河谷构成重创,狂风令柑橘作物遭受重大打击。得克萨斯州南部共有40人遇难,损失数额约为1690万美元。

气象历史

8月20日,非洲西岸近海存在热带扰动。这片天气系统仅两天后就已充分组织,在佛得角西南近海成为热带低气压。接下来几天里,气旋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基本保持不变。8月28日,低气压在小安的列斯群岛和佛得角间的中途海域附近强化成热带风暴。气旋起初呈长条状,但从8月28日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增强,于当晚达到飓风标准,附近许多船只测得烈风强度风力。

8月29日,飓风从小安的列斯群岛北侧经过并逼近巴哈马东南部。风暴当晚开始快速增强,每小时165公里的持续风速仅24小时后就提升到每小时240公里。8月30日,气旋从大特克岛北侧近海掠过,但岛上所测风力时速只达到90公里,说明飓风的规模很小。协调世界时8月31日凌晨1点30分,马亚瓜纳岛附近船只测得930毫巴(百帕,27英寸汞柱)气压和飓风强度风速。这样低的气压通常表明风暴风速为每小时245公里,但考虑到船只所在位置并非风眼,飓风规模又特别小,所以气象机构认定气旋的最高风力时速达260公里,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属五级强度,是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两场五级飓风中的第一场。

飓风在最高强度下约保持有12小时,然后在经过巴哈马南部期间逐渐减弱。UTC9月1日中午12点,风暴以持续风速每小时190公里强度从大萨瓜附近登陆古巴北部。风眼沿该国北部海岸移动,从马坦萨斯上空经过。此后不久,风暴进入佛罗里达海峡[2],于9月1日在哈瓦那以北约26公里近海经过。进入墨西哥湾后,飓风再度强化,9月2日晚有船只测得948毫巴(百帕,28英寸汞柱)气压,表明气旋风速约为每小时230公里。9月3日,风暴略朝西面转向,在逼近得克萨斯州南部期间稍有减弱,移动速度也放缓。UTC9月5日凌晨4点,飓风从该州南部南帕德里岛(South Padre Island)登陆,估计风力时速205公里。气旋在陆地上空迅速减弱并进入墨西哥东北部,最终于9月5日晚完全消散。

视频

1933年古巴-布朗斯维尔飓风 相关视频

古巴 飓风桑迪登陆 带来狂风暴雨
古巴政府将为飓风灾民提供补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