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523项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523项目
图片来自easyatm

523项目(又称五二三项目523任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越南战争期间进行的秘密军事研究项目的代号。于1967年5月23日正式启动,并以5月23日开会日期为代号,称为“523项目”。项目的目的是发现新的抗疟疾药物,因为当时北越士兵中因疾病丧命的数量超过实际战斗。根据越南民主共和国(时称北越)领导人、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的请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下令的一次科研项目,500多名中国科学家被招募。该项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进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开发,另一部分用于分析中草药。项目成效显著,科学家成功发现和开发一类新的抗疟药物,称为青蒿素类药物。项目终止于1981年。

因为其疗效高,安全性和稳定性,青蒿素[1]蒿甲醚青蒿琥酯成为首选治疗恶性疟疾的药物。他们的组合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并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清单。该项目的科学家之一,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与流行病学研究所教授周义清|Zhou Yiqing因复方蒿甲醚(蒿甲醚-本芴醇的联合用药),获得了2009年欧洲专利局“年度发明家”大奖。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因她在发现青蒿素中的贡献,获得了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过程与成果

作为一线战略任务,部队迅速着手于药物合成。药物组合采用乙胺嘧啶/氨苯砜乙胺嘧啶/磺胺多辛磺胺多辛/哌喹磷酸盐,用于战场士兵测试,然而这些药物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项目重点集中在对中药的研究及新化合物的合成。首先是草药常山,它最早收录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此外项目组研究集中到黄花蒿,这两种植物成为现代药理学的一个巨大成功。

常山与常山碱

项目组首先发现的是从草药常山的根茎提取常山碱。在1940年代,中国科学家已经表发现常山对不同种类的疟原虫有作用。美国科学家分离常山碱,作为主要的抗疟化合物。该项目的科学家们证实了抗疟活性,却发现常山的毒性远超过奎宁,不适合人类使用。尽管项目结束后,科学家仍试图找出合适的衍生物。而其中常山酮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治疗疟疾、肿瘤、纤维化和炎症性疾病的药物。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发现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也称青蒿,在公元四世纪被中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描述,用于治疗疟疾的发热。备急方文中描述治疗疟疾“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由此得出灵感,可能以往提取青蒿有效成分的化学方法温度太高导致某种破坏,让有效化学结构失效,于是将溶剂乙醇换成较低温的乙醚,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初步在动物实验中对于疟疾杀伤力高达100%。

1969年,北京中医研究院加入该研究组,屠呦呦担任研究组长。该组从2000余种中药中筛选出640余种可能具有抗疟活性的药方,并以这些药方所涉的200余种植物制成380余种提取物。通过检验这些提取物对患疟疾小鼠的作用发现常山提取物抗疟作用最强,而青蒿提取物的实验结果不够稳定。在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发现药用青蒿中,学名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者有效而学名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者无效;而且提取温度过高会破坏其中的活性成分。1971年下半年,研究组在低温下用乙醚提取黄花蒿叶片,除去提取物中的酸性物质后,发现剩下的部分无毒而且对实验动物有100%的疗效。1972年,对该提取物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良好。当年年底,研究组从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无色晶体,并测定了熔点和分子量。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和云南省药物研究所随即独立重现了上述实验。该物质后来被统一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9月,青蒿素首次用于临床。

与此同时,项目组开始着手研究青蒿素的结构。该工作由北京中医研究院上海有机所共同完成。至1975年初,已确定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是一个含有六员环内酯的倍半萜。4月,北京药物所在项目组内部会议上报告了鹰爪素的结构。受到鹰爪素结构的启发,上海有机所设计实验证实青蒿素含有过氧键。1975年底,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通过XRD确定了青蒿素的分子结构和相对构型。随后又通过旋光色散法测定了绝对构型。由于涉密,1979年这些研究成果才陆续发表。

背景

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时期,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军队受到疟疾困扰。为此,北越向中国求援。于是,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向中国大陆的顶级科学家下令,要求他们帮助研发相关药物。当时,中国的形势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开展正开始逐渐失控,但是,由于命令来自毛泽东本人,该项目得以进行。1967年5月23日,“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召开,代号为“523项目”的抗疟药物研究工作正式开展。在接下来14年中,来自60所军民机构的500位科学家参与了此项目。

参考文献

  1. 青蒿素,thenewsl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