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File:宋希濂2.jpg查看源代码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希濂2.jpg(240 × 300像素,文件大小:11 KB,MIME类型:image/jpeg

宋希濂

中文名 宋希濂 别名 荫国
职业 军人 军衔 陆军中将
出生日期 1907年4月4日 逝世日期 1993年2月13日
信仰 三民主义 外文名 Song Xilian
国籍 中国 性别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政党 中国国民党 出生地 湖南省双峰县杏子铺村
主要成就 曾获青天白日勋章 荣誉 四等宝鼎勋章、华胄荣誉奖章奖状

1907年4月9日,宋希濂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

幼读私塾一年、小学五年,常由父教习古文。

1921年,考入省城长郡中学读书。是时,受革命思潮影响,他多次参加爱国活动,并与曾三创办《雷声》墙报,针砭时弊,宣传救国。

1923年冬,考取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长 程潜所办陆军讲武学校。

1924年4月,由湘军总司令 谭延闿、湖南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谢晋及湘军总司令部秘书 彭国钧保荐投考 黄埔军校,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6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在校期间,曾亲聆 孙中山先生讲话,并曾参与护卫孙中山到韶关督师。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第二营四连第1排少尉副排长,半月后升为排长。

1925年春,参加讨伐 陈炯明的东征。东征凯旋,升任副连长、连长,随军参加讨伐滇桂叛军之役。战后,经 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第2次东征,升任副营长。

1926年,爆发 中山舰事件,退出中国共产党。

2军旅生涯编辑

宋希濂

1925年2月,升任第1排中尉排长。4月,升任教导第2团第2营第4连中尉副连长。8月,所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师第2团第2营第4连,仍任中尉副连长。10月,升任第2团第2营第4连上尉连长。

1926年随 蒋介石参加北伐,6月,调升第1补充师第3团第1营少校营长。10月,所部改称第21师第63团第1营,仍任少校营长。转战浙赣,于铜庐战役中负伤。11月,因伤离职修养。翌年冬伤愈。

1927年5月,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交通股少校股长。11月,派往日本陆军步兵学校留学。为响应国内反日运动,屡屡被捕。

1930年5月,步校毕业回国后,派任教导第1师参谋处中校参谋。12月,参加 中原大战,教1师改编为国民政府警卫师,调任副团长,以功升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旋调第二师第六团团长。

1931年3月,警卫师扩编为警卫军,升任警卫第1师第2旅少将旅长。

1932年,警卫军第一师改编为第八十七师,宋任第一六一旅旅长,拱卫京畿,“ 一·二八事变”,宋誓师 小营,坚请赴援,2月初,奉命增援淞沪。当日军全力进攻庙行时,他亲率四个营,强渡 蕴藻浜,攻敌侧背,予敌重创,粉碎了日军中央突破的计划,使战局转危为安。宋回师都门,8月11日升第八十七师副师长仍兼旅长。

1933年2月,辞去旅长兼职。9月15日,调升第36师(辖两旅)中将师长。驻防江西抚州,并兼抚州警备司令。11月20日“闽变”,宋率部由赣东间道入闽。翌年初,一举攻下强固的 九峰山,受到通令嘉奖。

1934午5月,宋率师参加第五次围攻中国工农红军,调为第36师师长兼抚州警备司令,参加对中共苏区的围剿。同年9月27日在 朋口白衣洋岭被红军枪伤。翌年5月伤愈回长汀任原职。6月18日,奉命在中山公园枪杀无产阶级革命家 瞿秋白。 [2] 他晚年回忆此事时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1935年春,宋调戍京沪一带,构筑国防工事。

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

1936年1月1日,获颁四等宝鼎勋章,10月5日,晋任陆军中将,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率师入陕。

1937年2月,兼任西安警备司令。

3浴血抗战编辑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打响,

宋希濂

宋以"誓死保卫祖国"的壮志,率部日夜兼程,从西安开赴上海。17日,猛攻天宝路一带。20日子夜,一举攻入汇山码头,迫敌败退回舰,战威轰动全国。仍指挥第三十六师。在虹口、杨树浦一带与敌短兵相接,后移师江湾一带作战。11月,随 唐生智守卫南京。

1938年1月25日,起用为荣誉师(辖四团)师长。5月1日,在战场接任第七十一军(辖第87师、第88师)军长。同月25日,兼任第88师(辖两旅)师长。7月2日辞去师长兼职。率军激战兰封,围攻 土肥原贤二第十四师团。8月,与日军对抗于大别山脉。 富金山, 沙窝雨战役,宋率三个师重创日军,毙敌4506人,伤敌17380人,国民革命军最高统帅部通电全军赞扬,并获华胄荣誉奖章和奖状。9月,调兼中央训练团副教育长。

1939年11月22日,调兼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71军军长。

1940年7月29日,因病辞去第七十一军军长兼职。9月,调兼中央训练团副教育长。

1941年11月,升任第十一集团军(辖第66军、第71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

宋希濂

1942年4月,日军由缅甸入滇西,率第三十六师日夜兼程,迎击日军于怒江惠通桥畔,尽歼渡江之敌。

1944年5月,为策应远征军与驻印军反攻,率部冒蛮烟瘴雨进围龙陵,先后攻下滇缅边境被日军盘踞经营已久的平戛、龙陵、 芒市各强固据点。歼敌逾万,俘获尤多。

1944年10月,带职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学习。

1945年1月,毕业后回任原职。3月,调新疆 迪化任中央军校第九分校主任。5月11日,获颁 青天白日勋章。同月21日,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

1946年1月1日,获颁胜利勋章。

4参加内战编辑

宋希濂

1946年3月,西北行辕成立,调兼参谋长。10月,任新疆省警备司令,仍兼第九分校主任。11月至兰州,代理西北行辕主任。

1947年3月14日,获颁三等 云麾勋章。

1948年8月,宋被调任华中“剿共”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官,蒋介石亲自接见他,交给他阻止人民解放军西进四川及湘西的重任,驻湖北沙市。10月,调任徐州“剿共”副总司令,辞不就。

1949年2月1日,宋升任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司令官兼第14兵团司令官、第14编练司令部司令官。6月29日,升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湘鄂边区绥靖司令官。8月,调兼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9月,成立川湘鄂黔边区“最高决策委员会”,宋兼任主任委员。11月初,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宋部陷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包围之中,先失荆门,继而惨败川东,率残部向西昌方向逃奔,又被人民解放军尾迫截击,于12月19日在大渡河沙坪被围。宋抽出手枪试图自杀,被其警卫排长一把抓住,随即被俘。关押在西南公安部第2看守所。 [3]

5改造新生编辑

1954年6月转入北京 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1959年12月4日,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特赦,作为第一批战犯被释放。出狱那天, 陈赓专程到监狱去接宋希濂。宋希濂见到陈赓后激动不已,说:“真没想到会有今天,我对人民犯下如此滔天罪行,而共产党对我还如此宽大。”陈赓说:“两军相争,各为其主嘛。我党政策历来是既往不咎,只要改悔认错,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宽大。”宋希濂为陈赓对他的关心和鼓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宋希濂

1961年1月18日,宋希濂应中共中央 统战部之邀,出席在政协礼堂举行的新春聚餐会。应邀出席的还有第一批特赦在红星公社劳动一年后回京的 杜聿明等人和刚刚第二批特赦的 范汉杰、 罗历戎、 沈醉等人,人数不多,但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全国政协的 李维汉、 徐冰、 薛子正、 张执一、 童小鹏等领导人都出席了。

1961年2月,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同年,与易吟先结婚。

1964年起,先后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0年,赴美探亲,在美国与久别的子女团聚,深感“夫人情莫重于亲”,后定居美国。

1982年8月29日在纽约创立“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并任总顾问。

1984年2月28日又在华盛顿与 蔡文治、 李默庵、 侯镜如发起建立黄埔同学会及其家属联谊会,任副会长。发表宣言称:“切盼我全体军校同学及其家属奋发参加促进中国统一运动。”同年6月,宋希濂回到北京参加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被推选为黄埔同学会副会长。

1988年4月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李先念)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委员。垂暮之年,宋希濂广交朋友,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因患严重肾衰竭在纽约病逝,享年86岁。其骨灰安葬在长沙唐人永久墓地的“名人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熊清泉为其墓碑题写“抗日名将宋希濂之墓”。 [4]

6与周恩来编辑

宋希濂 1936年,周恩来看着站在面前的宋希濂和陈赓说:你们一个是红军师长,一个是国军师长,官阶一样,派头不一样,一土一洋。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宋希濂奉命率三十六师(宋任中将师长)由南京开拔,前往西安解救蒋介石。兵至潼关,就地待命。事变的和平解决,大大出于宋希濂及所有国民党官员们的意外。在蒋介石返回南京后,宋希濂又奉命进驻西安,维持社会治安,兼任西安警备司令。

西安城里,虽然东北军不断内讧,宋希濂奉命“不介入”,但共产党公开活动,各方各界的人士都云集在此,抗日救亡的呼声愈来愈高。蒋介石亲手签署了协议,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抗日,中国的历史又进入一个转折关头。宋希濂面对这一事实,反复思考、对比,认识到一致抗日确实是国人之所思、所想、所向,谁要阻挡也办不到。他端坐在警备司令部的办公室里,想到时局的巨变,想到十年前的广州,想到周恩来老师就在西安城内。眼看国共两党将第二次携手,自己能否捷足先登,去看望周恩来老师呢宋希濂每念及此,又望而却步。他深知,这类事不请示最高当局蒋介石本人,自作主张会惹出麻烦的。宋希濂犹豫之间,陈赓却登门拜访来了。他一进门就说:

“我到西安不几天。昨天周恩来副主席谈起你在西安,要我登门问候您!这正中下怀,今天一早我便不打招呼就来了。”

这在宋希濂也是正中下怀。“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周恩来老师派人来看望我,为什么我不能回访呢就是最高当局知道了,也说不出啥的。于是,宋希濂在欢宴陈赓,尽情聚谈之后,便主动提出要拜访周恩来老师。第三天,经陈赓联系,周恩来安排时间会见宋希濂。在一间简朴的会客室里,陈赓着一身灰土布红军军服,宋希濂则头发锃亮,将官服笔挺。坐定后,周恩来就风趣地说:

“十年前你们都是北伐军的营长,现在一个是红军师长,一个是国军师长,官阶一样,派头是大不一样。真是小米加步枪与飞机加大炮,一土一洋。”

“哪里,哪里!”宋希濂不好意思起来,“比别人我也不轻易甘拜下风,但陈赓兄是我的同乡兼学长,我不敢这样狂妄。”

于是他们的话头转向十多年前的长沙、广州、黄埔,多少个可怀念的日日夜夜!周恩来最后意味深长地说:

“你和陈赓又走到一起来了,这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好兆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从现在起,站在一起。日寇虎视眈眈,大敌当前,已经到了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时刻。在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之时,你们就发扬黄埔精神,再来个竞赛吧。”

“我记着老师的话。”宋希濂告别时紧紧握着周恩来的手,回答说:“不只是我和陈赓。在日本人面前,国共两党都应当真诚团结,保卫中华,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说得好,不愧是黄埔健儿。”周恩来说。

这以后不久,陈赓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宋希濂投入“八一三”淞沪血战……

1959年,宋希濂被特赦之后,周恩来说:学生走错了路,老师多少也是有责任的啰!

1959年12月4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10年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杜聿明、宋希濂等10余名战争罪犯首批获准特赦。当宋希濂手捧“一九五九年度第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时,真是百感交集,犹如梦中。更使他出乎意外的是,特赦后的第10天即12月14日,他登上汽车被告知周恩来总理要接见他和其他特赦人员,宋希濂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继而是心潮翻滚,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几十年前周总理在黄埔时期的亲切教诲,西安事变后随陈赓拜访周总理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自己走错了道路,对人民犯下了罪行,今天竟有幸再度去会见被全国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抚今思昔,又怎能不深感有愧呢!想到这里,宋希濂不由得神情紧张起来,周总理将讲些什么,而自己又能说些什么呢!

进了接见厅,当周恩来总理同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等一一握手的时候,他仍然因紧张、羞愧而忐忑不安。坐定之后,他才看清楚,在座的还有陈毅副总理以及章行严(士钊)、张文白(治中)、傅宜生(作义)三位先生。周总理亲切而又风趣地说:

“在座的绝大多数是黄埔学生,我和文白都曾经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是你们的老师。学生走错了路,不管怎么说,老师多少也是有责任的啰!”

张文白频频点头,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爽朗地笑出声来,在座的紧张情绪立刻消除了大半,宋希濂也露出了笑容。周总理又接着说:

“历史已成为陈迹。不管你们走了一段多么大的弯路,今天总算回到了人民的阵营,又走到一起来了。一页新的历史已经开始,这是要向你们表示祝贺和欢迎的。”

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周总理又询问每个人的身体和家庭情况。周总理对宋希濂说:

“看上去你身体不错,不到50岁吧!你的家庭都有谁在哪里?”

宋希濂站起来,周总理摆手要他坐着说,但他仍然没有坐下,回答说:

“感谢老师的关怀,我今年52岁,但身体很好,我的后半生还能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我的妻子1949年就已病故,5个孩子都在美国和香港,国内还有妹妹和其他亲属。”

“海外的可以先联系,国内的可尽快见见面。你们的工作、生活、家庭可以一步步作安排。有什么要求和困难,可以找中央统战部徐冰,他是副部长,负责安排你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周总理亲切地回答道。

渐渐地,被会见的特赦人员都感到轻松愉快,自由自在起来。周总理这才开始正式的长篇谈话,他生动而又透彻地讲了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实践问题和前途问题,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宋希濂掏出笔记本,以最快的速度记下周总理的每一句话。他为自己能在后半生重新起步的时候,有机会聆听这位伟人的教诲,而倍感庆幸和欣慰…… [5]

参考资料

1.抗日名将——宋希濂

2.人物资料

3.宋希濂1949年批部下:这样危害百姓 各位何以自解

4.民族鹰犬宋希濂

5.周恩来咋评宋希濂和陈赓 一土一洋?

文件历史

单击某个日期/时间查看对应时刻的文件。

日期/时间缩略图大小用户备注
当前2018年12月5日 (三) 17:552018年12月5日 (三) 17:55的版本的缩略图240 × 300(11 KB)Llcun讨论 | 贡献

没有页面链接到本文件。

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