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PPSH41冲锋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PPSh41冲锋枪(又译为:波波沙冲锋枪,又名:人民冲锋枪、人民转轮枪),由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格里戈利·斯帕金于1941年设计完成,目的是为取代结构复杂的PPD系列冲锋枪。与司登冲锋枪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PPSh-41也采用了大量冲压部件,十分便于大规模量产。


该枪经过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队试验后,于1941年正式装备苏联陆军步兵,突击队及摩托化部队。1942年年中开始大批量生产。到20世纪40年代末,该系列枪已生产了约600万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量最大的冲锋枪。[1]


开发历史

经过改装的使用弹夹的PPSH41冲锋枪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搜狐


斯大林的大清洗清除了苏联许多著名干部,代之以一些忠实但对武器等缺乏了解的人。其中许多人希望废除冲锋枪而倾向于保留已老化的M1891型使用弹匣供弹的步枪。可与芬兰的冬季战争改变了所有这些看法,苏联步兵遭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损失兵力近80万)。在那场战争中,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如此高的伤亡,苏联高层深感危机。1939年12月,斯大林签署命令要求加快新式冲锋枪的研制。可鉴于索米冲锋枪和PPD冲锋枪制造工艺过于复杂,并不适合进行简单的大规模生产。设计一支既要性能接近索米冲锋枪,又要便于生产的枪,这个严苛的任务交到了苏联枪械设计师乔治·斯帕金手中。

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搜狐


1940年,制造工艺在精密加工、铸造、热处理和冷淬等方面的快速进步使传统的生产方法得以废弃,运用一些新的生产工艺,当年9月斯帕金设计出一种新型冲锋枪。经过2个月的试验和与PPD的竞争,斯帕金设计的武器最终获胜。12月2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正式采用斯帕金冲锋枪,命名为“PPSh-41”。


PPSh-41冲锋枪主要遵循可靠耐用和易于批量生产,所以其采用的木质枪托和枪管上的散热筒在当时西方设计师眼中都属于奢侈品。随后他又对该冲锋枪进行改进,推出了结构简单的PPS-42冲锋枪,其枪身零件大量用钢板冲压而成,并将射速降低,只采用弹匣供弹。而在列宁格勒战役中,列宁格勒兵工厂因缺乏生产原材料,而对PPSh-41冲锋枪进行改造,制造出了PPS-43冲锋枪,其外形、射速和供弹方式同PPS-42基本相同,但它所用的钢材仅仅是PPSh-41的一半。[2]


结构机理

PPSH41冲锋枪枪机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搜狐

PPSh-41冲锋枪采用气体反冲式枪栓(自由式枪机原理),开膛待机,带有可进行连发、单发转化的快慢机。PPSh-41发射的是TT-33手枪使用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是苏联标准手枪和冲锋枪使用的弹药。PPSh-41装上35发可拆卸式弹匣时的重量为4.15千克(9.15磅),而装上71发可拆卸式弹鼓时则为5.3千克(11.68磅),并且能够以约1,000发/分钟的射速射击,射速与其他大多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用冲锋枪相比而言实在是非常高。[3]


这是一枝低成本,容易得到其组成部件,主要是由冲压金属板材和木材制成的高持久性及低维护性武器。早期型采用弧形座带缺口照门的表尺。最后生产型PPSh具有顶部抛壳口和可以调整为100米和200米的范围内的“L”型翻转式带缺口式照门的表尺,前瞄准具则一直是带护翼的柱形准星。枪托为固定木制枪托,大多是由白桦树制造。由于该冲锋枪大量采用了冲压工艺,零部件较少,生产工时较短,尽管外观较粗糙,但苏俄的枪械历来都比较粗暴,71发弹鼓供弹,是二战所有冲锋枪中火力最猛烈的,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前线苏军官兵的喜欢,至战争结束,产量竟然高达四、五百万支。[4]


主要数据

一个苏军PPSH41冲锋枪阵地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搜狐
产地         苏联
全长         828毫米
总重         3.6千克
弹仓容量         71发弹鼓/35发弹夹
弹药         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
口径         7.62mm
枪机种类         自由枪机,开膛射击
发射速率         900发/分
有效射程         250m
瞄准具型式         V形照门和两个表尺射程(100m、200m)


武器评价

抗美援朝战役中手持PPSH41冲锋枪的中国志愿兵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搜狐

PPSh-41使用气体反冲式枪栓(自由式枪机原理),开膛待机,带有可进行连发、单发转化的快慢机。木制枪托枪身,散热筒沉重的木质枪托和枪身使PPSh-41的重心后移,从而保证枪身的平衡性,而且可以像步枪一样用于格斗,同时还特别适合在高寒环境下握持。


散热筒比枪管长约一寸,而且稍稍前倾以充当一个粗略的枪口制退器,以进一步减少在全自动射击期间的枪口上扬,当枪口碰触地面、工事胸墙等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尘土进入枪管,其下方没有开口,更防止步兵在卧倒射击时被火药气体吹起的尘土遮蔽视线,暴露了其位置。虽然枪口制退器在这些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大大增加了枪口焰和噪音。


PPSh-41只分为87个零件,生产一把PPSh-41只需7.3个工时。虽然枪托部分采用旧式设计,可它仍是一支坚固可靠的好枪。伟大卫国战争中相比德军MP40冲锋枪,“波波莎”更适合在苏联的严寒条件下作战。东线德军不仅自己缴获、捡拾“波波莎”,还改造成使用德式9毫米手枪弹的MP41(r)冲锋枪。德国国防军亦印刷和分发如何使用缴获的PPSh的德语手册。但是同样应看到苏军也会捡拾MP40冲锋枪使用,而且有的更偏爱后者一些因为背着它的负担轻。[5]


波波沙系列冲锋枪射速高火力猛,但是精度却不高。我们都知道,冲锋枪是一种近战自动武器,在近距离内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它射击精度却不是很高,或者说很差,一顿扫射子弹分布面积很大。虽然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脱胎于毛瑟手枪弹,威力和穿透力在手枪弹里算是出色的,但是与步枪相比仍然要低很多。而且,同时装备栓动步枪和冲锋枪,由于弹药不同,后勤压力大,说白了就是太麻烦,太费钱了。二战结束后,各国都在大力研发突击步枪,苏联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试制成功了AK47突击步枪,从此近战、中远距离作战都可以使用这把枪,波波沙冲锋枪也就淘汰了。[6]


视频

PPSH 41:试射与真实音效,威力太大,后座力不好驾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