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讨论:梅花查看源代码页面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wū méi] 乌梅 锁定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 声明 本词条内容仅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不做用药和治疗参考。部分濒危动植物有保护等级,请遵守法律,保护野生动植物。 乌梅,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Zuce.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中文学名 乌梅 别 称 梅实、黑梅、熏梅、桔梅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属 杏属 种 梅 目录 1 入药部位 2 性味 3 归经 4 功效 5 主治 6 相关配伍 7 用法用量 8 禁忌 9 炮制 ▪ 采集加工 ▪ 炮制方法 10 生理特性 11 生长环境 12 鉴别 ▪ 性状鉴别 ▪ 药性鉴别 13 相关论述 入药部位 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 味酸、涩,性平。 归经 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主治 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相关配伍 1、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御米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本草纲目》) 2、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3、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 4、治咽喉肿痛:乌梅30g,双花60g,雄黄12g。为末,蜜丸,每丸3g。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用法用量 6~12g。 禁忌 不宜多食久食。 炮制 采集加工 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炮制方法 1、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 2、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操作工艺。)炒至皮肉鼓起。本品形如乌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色。味酸略有苦味。 生理特性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幼嫩时两面被短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或仅下面脉腋间具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幼时具毛,老时脱落,常有腺体。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约1-3毫米,常无毛;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萼筒宽钟形,无毛或有时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长于雄蕊。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 生长环境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日本和朝鲜也有。 鉴别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药性鉴别 1、乌梅:长于生津止渴,敛肺止咳。 2、乌梅炭:长于收敛止血,常用于便血、尿血、崩漏下血等。 相关论述 《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

介绍

梅(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是原产中国的独特花卉[1],距今已有3200年的历史。梅花性喜温暖,年平均温度16℃至23℃,但也能耐较低温度,可抗零下10℃至20℃低温,杏梅系品种还可抗零下25℃的低温。梅花无毁灭性病虫害,40年至50年是梅花生长旺盛期,寿命可长达数百年。

在寒冬腊月,百花凋谢的时候,她能傲霜斗雪,迎风怒放,因而有踏雪寻梅之语。与中国人的风俗、习惯、生话、文学、艺术等精神文明方面,有著久长而密切的关系,是友谊、长寿、胜利与幸福的象征。

梅花栽种至今品茂众多,主要分为两类,一为花梅、一为果梅;花梅以观赏为目的,在园林造景中,常选用红色的老梅作主景,以苍松为背景,修竹为客景,形成一幅有生命的“岁寒三友图”。还可把梅同兰、竹、菊相配植,集中展现园林“四君子”的风采,这些都是国画中重要的题材。

视频

邓丽君 梅花)


  1. 梅花-踏雪寻梅度. 中央通讯社. 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