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用户:Hwx/沙盒查看源代码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靖

{{|名称=李靖 (隋末唐初军事家) |朝代=隋末唐初 |姓= 李 |名= 靖 |字= 药师 |别称=李卫公 |身份=军事家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571年 |出生地点= 雍州三原) |逝世日期= 649年(-54--53岁) |主要作品=《李卫公兵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李靖六军镜》 等 |主要成就=灭萧梁,破辅公祏,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 |官职=尚书右仆射 |爵位=卫国公 |追赠=司徒、并州都督 |谥号=景武 |地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Template:隋末唐初军事家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陪葬昭陵。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今多已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1]

军事成就

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他根据一生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优秀的军事著作,仅见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有《六军镜》3卷,《阴符机》1卷,《玉帐经》1卷,《霸国箴》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的还有《韬钤秘书》1卷,《韬钤总要》3卷,《卫国公手记》1卷,《兵钤新书》1卷和《弓诀》等,可惜后世都失传了。今传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或称《李卫公问对》)可能系宋人所撰,盗用李靖之名,不足为据。原著有《李卫公兵法》,原书今佚,但从散见于杜佑《通典·兵典》及《太平御览·兵部》中的《卫公兵法》,犹能管中窥豹,有关李靖的治军、行军作战、扎营斥候等都有所记载。 [36]

人物评价

总评 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2]

逸闻趣事

见微知著 李靖明察事件,善于见微而知著。唐太宗要他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唐太宗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却回答说:“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此时,侯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迹,唐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后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至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侯君集果然与太子承乾谋反,事情败露后被杀,证明了李靖的预见准确无误。[3]

后世地位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靖名列其中,位于第八名。 神龙元年(705年)七月,唐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李靖便在名单之上,“所食实封,并依旧给”。 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设置武成王庙。武成王庙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英国公李𪟝而已。 天宝六载(747年)正月十二日,李靖与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杜如晦一同配享太宗庙廷。 建中元年(780年)九月五日,唐德宗评定前代功臣,李靖等二十四人被定为第一等。 十二月,朝廷敕:“国初以来将相功臣。名迹崇高。功效明著者。宜差次分为二等”(分上等和次等)。经过评定,李靖等三十四人被定为功臣上等。 开宝三年(970年)十月,宋太祖下诏,为李靖等“前代功臣烈士”专门设置守冢人。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靖。[4]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靖亦位列其中。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李靖。[5] 至清代,李靖的塑像还被请到太庙中,成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亲属成员

曾祖父:李懽,北魏河秦二州刺史、杜县开国公; 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时期担任过殷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隆尧县)刺史,北周时封永康县公。 父亲:李诠,隋赵郡太守、临汾襄公; 母亲:韩氏 兄长:李正明,唐左骁卫、右屯卫、左卫将军、兰夔原灵四州都督、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袭永康公,赠秦渭等四州诸军事、秦州都督; 兄长:李端,字药王,隋将; 弟弟:李客师,唐左领军大将军、幽州都督、丹阳郡公; 弟弟:李伟节,隋司隶州刺史;

儿子:李德謇、李德奖。

  1.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9-11
  2.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9-11
  3. [1.《大唐新语》:侯君集得幸于太宗,命李靖教其兵法。既而奏曰:“李靖将反,至隐微之际,辄不以示臣。”太宗以让靖,靖对曰:“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异志焉!”时靖为左仆射,君集为兵部尚书,俱自朝还省。君集马过门数步而不觉,靖谓人曰:“君集意不在人,必将反矣。”至十七年四月,大理囚纥干承基告太子承乾、汉王元昌与侯君集反。太宗大惊,亟命召之,以出期不鞠问,且将贳其死。群臣固争,遽请斩之,以明大法。谓之曰:“与公长诀矣!”遂歔欷下泣。君集亦自投于地,遂戮于四达之衢。 2.《隋唐嘉话》:太宗令卫公教侯君集兵法。既而君集言于帝曰:“李靖将反。至于微隐之际,辄不以示臣。”帝以让靖,靖曰:“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矣,而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他心焉。]
  4.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4-11
  5.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