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冰下消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11月2日 (二) 11:38 由 白秀峰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冰下消融.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6%B0%E4%B8%8B%E6%B6%88%E8%9E%8D%20%20%20%E6%90%9C%E7%8B%90&…”)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冰下消融(basal melting)產生在冰川底部,主要是地殼向冰川底部傳熱、冰下徑流傳熱、以及冰川與冰床摩擦的機械熱引起的。 冰下消融的水流匯合冰面和冰內消融滲漏的水流常在冰下形成樹枝狀河網,出現於冰川末端的底面,河口的位置不固定,有的流量相當可觀,如中國天山的卡拉格玉勒冰川,冰舌前端冰下河出口流量可達35立方米/秒以上,直徑1—2米大的碎石都可隨流湧出。[1]

冰川的消融分為冰下消融、冰內消融和冰面消融三種。地殼經常不斷向冰川底部輸送熱量,從而引起冰下消融。不過冰下消融對於巨大的冰川體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當冰面融水沿着冰川裂縫流入冰川內部,就會產生冰內消融。冰內消融的結果,孕育出許多獨特的冰川岩溶現象,如冰漏斗冰井冰隧道和冰洞等(我們知道雲南的石林是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由冰內消融引起的冰川地貌很像喀斯特地貌,冰川學家稱這種冰川形態為喀斯特冰川)。[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