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莙薘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6月30日 (二) 10:13 由 正好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426 家庭手藝 using HotCat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莙薘菜即葉用甜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子菱形,有長柄,花綠色。葉子嫰時可以吃。以幼苗或葉片為蔬菜。原產歐洲南部,公元5世紀從阿拉伯傳入中國。莙薘菜按葉柄的顏色分為白梗、青梗和紅梗3種類型,中國農家以青梗種栽培較普遍。近年從國外引進的優良新品種有尼泊爾的白梗甜菜和英國的紅梗甜菜,是菜用、飼料、觀賞等多用途品種,栽培容易,產量高,可多次剝葉採收,供應期長,可在夏季缺少葉菜時上市,北方可在日光節能溫室栽培。


中文學名/拉丁學名:莙薘菜/Beta vulgaris L

別 稱/:牛皮菜厚皮皮菜光菜豬乸菜豬麻菜植物界

/:藜科/甜菜屬

:莙薘菜


形態特徵

莙薘菜又名厚皮菜,豬菠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木,光滑無毛,莖高30~100厘米,至開花時始抽出。葉互生,有長柄;根生葉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可達30~40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尖或心形,邊緣波浪形,莖生葉菱形、卵形、倒卵形或矩圓形,較小,最頂端的變為線形的苞片;葉片肉質光沿,淡綠或濃綠色,亦有紫紅色者。花小,兩性;綠色,無柄,單生或2~3朵聚生,為一長而柔弱、開展的圓錐花序;苞片挾,短尖;花被5裂,裂片矩圓形,先端鈍,結果時基部變厚;雄蕊5。位於子房的周圍;子房半下位,花柱2~3。果通常聚生,由2或多花的纂部合生而成,且形成一極不規則的乾燥體(常誤稱為種子):每一種子即含於花盤及花被所形成的硬殼內。種子橫生,圓形或腎形。花期5~6月。果期7月。


根不肥厚,有分支。


中國南方、西南地區常見栽培,四川以莖葉紅色的菾菜入藥,名紅牛皮菜。


特徵特性

1.植物學特徵 根系發達。莖短縮。葉片肥大,卵形或長卵形,葉面皺縮或平坦,有光澤,葉色淺綠、深綠或紫紅。葉柄及葉脈有奶白、綠色、紅色或紫紅色,肥厚多肉。花白色,復總狀花序。聚花果。內含2~3粒種子。種子腎形,種皮棕紅色有光澤。種子千粒重100~160克,使用年限3~4年。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性喜冷涼濕潤的氣候。但耐寒及耐熱力均較強。種子在4~5℃下能緩慢發芽,最適發芽溫度18~25℃。低溫、長日照有促進花芽分化的作用。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忌澇。適宜中性或弱鹼性、質地疏鬆的土壤。耐肥,耐鹼。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對莙薘菜有增產的作用。


分布範圍

江西各地有栽培,我國江南各省區有栽培。歐洲和中亞也有分布河北,北京天津各地普遍栽培。


主要價值

葉做蔬菜;莖葉有清熱解毒,行淤止血的作用;全株做飼料,適應性強,豬喜吃,但小豬不能過飽。


莖生葉特別發達,大而綠,可作蔬菜和飼料用;根種子入藥,有解風熱毒,止血生肌之效。


營養成分

莙薘菜每100克葉片含還原糖0.95克,粗蛋白1.38克,纖維素2.87克,脂肪0.1克,胡蘿蔔素2.14毫克,維生素C45毫克,維生素B10.05毫克,維生素B20.11毫克,鉀164毫克,75.5毫克,63.1毫克,33.6毫克,鐵1.03毫克,鋅0.24毫克,0.15毫克,0.58毫克,0.2微克。


莙薘菜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毒、行瘀止血的作用。《嘉祜本草》載:牛皮菜"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臟"。可煮食,涼拌或炒食,如清炒莙薘菜、莙薘菜燒豆腐、肉炒牛皮菜。民間認為莙薘菜煸炒後與粳米粥共煮,能解熱、健脾胃、增強體質。廣東韶關有一道 "莙薘菜包",是用白蘿小時、鮮冬筍韭菜等切粒加水發蝦米、香菇、瘦肉粒共炒後,勾芡,然後用莙薘菜葉片包裹後油鍋煎之,煎時要把葉柄放於鍋上。此菜風味獨特,吃後回味無窮。


藥用價值

莙薘菜 (《嘉佑本草》)


拉丁名'''Beta vulgari L.var.cicla L.


異名

菾菜(《別錄》),甜菜(《日華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豬牳菜(《廣州植物志》),光菜(《中國蔬菜栽培學》)。


來源

為黎種植物營瑟菜的莖、葉。


性味

甘,涼。


  1. 別錄》:"甘苦,大寒。"
  2. 日華子本草》:"冷,無毒。"
  3. 嘉佑本草》:"平,微毒。"
  4. 救荒本草》:"味咸,性平寒,微毒。"


歸經

  1. 滇南本草》:"入陽明經。"
  2.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行瘀止血。治麻疹透發不快,熱毒下痢,閉經淋濁,癰腫傷折。


  1. 別錄》:"療時行壯熱,解風熱毒。"
  2. 唐本草》:"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熱,又止熱毒痢。搗敷灸瘡,止痛。"
  3. 本草拾遺》:"搗絞汁服之,主冷熱痢。又止血生肌,人有傷折,敷之。"
  4. 日華子本草》:"炙作熱水飲,開胃,通心膈。"
  5. 嘉佑本草》:"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臟。"
  6. 隨息居飲食譜》:"清火祛風,殺蟲解毒,滌垢濁,稀痘瘡,止帶調經,通淋治痢,婦人小兒尤宜食之。"
  7.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熱,行血。治肛門腫痛。"
  8. 四川中藥志》:"治麻疹初起,見點未透和顏色不紅,並治婦女經閉停瘀,血腫和肛門腫痛。"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4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

脾虛泄瀉者忌服。

  1. 嘉佑本草》:"不可多食,動氣,先患腹冷,食必破腹。"
  2. 滇南本草》:"吃之動痰,有損無益。腹中有積不宜食,無積不宜多食。"
  3. 本草求真》:"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與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


選方

  1. 治成人及小孩出麻疹應期不透:紅牛皮菜、芫荽子、櫻桃核各3錢,煎水服。(《四川中藥志》)
  2. 治吐血:紅牛皮菜、白芨,燉豬條口肉服。(《四川中藥志》) [1]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