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壽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壽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高梁河(長河)廣源閘西側,原稱聚瑟寺,建於唐朝。清乾隆十六年、光緒二十六年兩次重修。光緒初年曾毀於火,之後成為菜圃,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修萬壽寺作為行宮,連菜圃一起圈入。

萬壽寺為北京藝術博物館,館內收藏各類古代藝術品5萬餘件,主要包括歷代書法繪畫碑帖、名人書札、宮廷織繡、官窯瓷器、古代家具、歷代錢幣及璽印等。

中文名稱:萬壽寺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區

氣候類型:北溫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9:00—16:30

門票價格:20元

原名:聚瑟寺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北京

建築布局

萬壽寺深庭廣廈,瓊樓玉宇,雕樑畫棟,極其宏麗。其間曲欄迴廊,御書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宮,蒼松翠柏錯落有致,占地三萬餘平方米。寺內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為主體建築,山門以內共七進院落,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即大延壽殿)、萬壽閣、大禪堂、御碑亭、無量壽佛殿、萬壽樓等,各殿兩側有配殿配房。大禪堂後建有三座假山,象徵普陀、峨眉、清涼三山,假山上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大殿,山後為御碑亭。東路為方丈院和圃園,即僧人生活區。西路在乾隆年間改為行宮院。

萬壽寺山門上方,有清順治二年御賜的石匾,上書「敕建護國萬壽寺」。山門兩側的卡子牆、撇山影壁的磚雕,構圖精細,為不可多得之藝術精品。兩側齊胸高的宇牆虎皮底座,朱牆白頂,色彩分明。進得山門,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鐘樓,右鼓樓。素有「鐘王」之稱的永樂大鐘曾懸掛於此。

正殿之後的萬壽閣是近年重修的,原閣於民國年間毀於火災。閣後的大禪堂,為主持講經說法之地。堂後假山疊石,松柏蒼勁,皆為數百年之物。大禪堂後為最後一進院落,內有一片假山,象徵普陀、峨眉、清涼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為觀音,左為文殊,右為普賢。山後有兩株古銀杏樹分立兩旁,飽經滄桑的虬干枝葉高聳入雲。其後還有乾隆御碑亭、無量壽佛殿、光緒御碑亭、千佛閣等。

無量佛殿兩側原有洋式門兩座,建於清乾隆年間,與圓明園之西洋樓同齡,皆為中西結合之產物。隔門與西路的爬山遊廊和亭閣相連,亦與東路長滿樹木的土山相通。 西路是行宮部分,為清乾隆年間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間夾道一分為二。左為壽膳房,右為壽茶房,其後是皇帝太后駐蹕之行殿。行殿之後兩側有爬山遊廊,通過小亭到後樓。相傳,清末慈禧太后曾於此梳妝,故稱「梳妝樓」。再後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專為皇帝講經之所。東路是方丈院。前部有大齋堂,大廚房及僧舍,中為齋堂、前宇、南房,齋堂之後為土山,最後是獨院。

藝術藏品

北京藝術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藝術博物館,「藏身」於這座著名的古剎內。收藏各類古代藝術品近五萬件,時代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時期蔚為大觀。藏品門類廣泛,主要包括歷代書法繪畫碑帖及名人書札,宮廷織繡、宮室瓷器、古代家具、歷代錢幣及璽印等。其他如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煙壺等,不勝枚舉。字畫有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大師的傳世之作。藝術館還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民國的古籍圖書十餘萬冊。[1]

歷史沿革

  • 萬壽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高梁河(長河)廣源閘西側,原稱聚瑟寺,建於唐朝。
  • 明萬曆五年(1577年),改為萬壽寺,主要收藏經卷。
  • 清朝順治二年、康熙二十五年、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六年以及光緒二十年都重新進行了修葺。
  • 光緒初年曾毀於火,之後成為菜圃,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修萬壽寺作為行宮,連菜圃一起圈入。
  • 乾隆曾三次在寺中為其母祝壽。慈禧來往頤和園時會在萬壽寺拈香禮佛,在西跨院行宮吃茶點,故有小寧壽宮之稱。現大鐘寺內的鐘王「永樂大鐘」原在萬壽寺中。
  • 1934年前後,萬壽寺的前部曾用作東北難民子弟學校。
  • 1985年,萬壽寺闢為北京藝術博物館,以明清時期的藝術品為其特色。
  • 2006年5月25日,萬壽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旅遊信息

開館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萬壽寺內

乘車路線:乘74、300、323、362、374、394、482、534、699、特5、特8、特10、運通108、運通110、944等,萬壽寺站下車向南100米路東

自駕路線:西三環北路紫竹橋向北200米路東(中國劇院南側)。

視頻

北京海淀萬壽寺,藏着北京藝術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