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金工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金工程

 

 

 

三金工程

所謂「三金工程」,就是指金橋工程、金卡工程和金關工程。 「三金工程」的目標,是建設中國的「信息准高速國道」。 這是國家正在逐步實施的重大電子信息工程。 除了「三金工程」外,其他信息化的「金字工程」還包括金智工程、金企工程、金稅工程、金通工程、金農工程、金圖工程和金衛工程。

簡介

中國信息產業的三金工程 繼美國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之後,世界各地掀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熱潮,中國迅速做出反應。 1993年底,中國正式啟動了國民經濟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 三金工程即「金橋工程」、「金卡工程」、「金關工程」。 「金橋工程」首先建立國家共用經濟信息網。 具體目標是建立一個覆蓋全國並與國務院各部委專用網連接的國家共用經濟信息網。 「金關工程」是對國家外貿企業的信息系統實聯網,推廣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實行無紙貿易的外貿信息管理工程。「金卡工程」則是以推廣使用「信息卡」和「現金卡」為目標的貨幣電子化工程。

金橋工程

簡介 信息技術 屬於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主體。 金橋網是國家經濟信息網,它以光纖、微波、程控、衛星、無線移動等多種方式形成空、地一體的網絡結構,建立起國家公用信息平台。 其目標是:覆蓋全國,與國務院部委專用網相聯,並與31個省、市、自治區及500個中心城市、1.2萬個大中型企業、100個計劃單列的重要企業集團以及國家重點工程聯結,最終形成電子信息高速公路大幹線,並與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互聯。 背景 「金橋工程」誕生於改革開放年代,起源於1992年北京市科協提出的「金橋計劃」,1993年由中國科協在全國推廣實施。 北京市「金橋工程」一直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揮科技群眾團體優勢,發揮首都科技優勢,團結和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與經濟之間架設「金橋」,在科技成果和生產應用之間架設「金橋」。 北京市「金橋工程」組織實施項目6000餘項,累計增加經濟效益90多億元,為首都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北京市「金橋工程」堅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和方向,服務於國家創新戰略,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工作內涵充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使之能夠滿足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需求。 「金橋工程」活躍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農村之間,活躍在政府部門和科技專家之間,活躍在首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 玉米新品種「京科糯2000」示範推廣項目為市民的餐桌奉上了香甜可口的糯玉米,平谷區的「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為百姓鋪就了一條增產、增收的致富路,內保防控網二級監管平台項目為2008年奧運會的安全保衛奠定了有力的基礎,北京高井熱電廠的大規模節能減排改造還給了首都一片碧水藍天,海淀區人防衛星通信指揮系統將對平時的搶險救災和應對突發事件將產生無法估量的社會效益。 這一個個為人民謀福利項目成功實施的背後,都有「金橋工程」起到的重要推動和促進作用。 同時,金橋工程也活躍在國際交流與協作的大舞台上。 2007年金橋工程辦公室組織網絡單位赴韓國參加了「2007年大韓民國創業展」,與韓國科學技術院等單位進行了交流合作與洽談。 金橋工程正吸引着來自德國、意大利、英國、法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的朋友加入到國際間的「架橋」隊伍,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世界各地人民造福而共同努力。 溫家寶總理曾指出:「『金橋工程』是一種好形式,實際是在『依靠』和『面向』之間搭橋,在科技成果與現實生產力之間搭橋。 這是促進科技與經濟有效結合,加快科技成果的應用而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 這項工作要搞好,搞得紮實,搞出效果。」 在2005年北京市科協金橋工程工作會上,中國科協宋南平書記說:「深入開展『金橋工程』活動,要在機制、思想、方法上不斷創新,賦予『金橋工程』新的內容和內涵。 北京市『金橋工程』所取得的成效,是長期堅持的結果,符合科協自身的工作定位,符合科協的發展需要。」 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田小平同志提出,在新時期「金橋工程」要有自己全新的目標,要構築「架橋」聯盟合作體系,拓展「金橋工程」的工作舞台; 以優化資源配置方式,完善「架橋」集成化服務體系; 以順應時代發展的理念,展現強大的「架橋」功能; 用不斷創新的工作模式,培育「架橋」長效機制;用流暢的組織架構,建設強有力的「架橋」隊伍,推動、促進「金橋工程」規範、有序、可持續發展。

金關工程

即國家經濟貿易信息網絡工程,可延伸到用計算機對整個國家的物資市場流動實施高效管理。 它還將對外貿企業的信息系統實行聯網,推廣電子數據交換(EDI)業務,通過網絡交換信息取代磁介質信息,消除進出口統計不及時、不準確,以及在許可證、產地證、稅額、收匯結匯、出口退稅等方面存在的弊端,達到減少損失,實現通關自動化,並與國際EDI通關業務接軌的目的。

金卡工程

簡介 即從電子貨幣工程起步,計劃用10多年的時間,在城市3億人口中推廣普及金融交易卡,實現支付手段的革命性變化,從而跨入電子貨幣時代,並逐步將信用卡發展成為個人與社會的全面信息憑證,如個人身份、經歷、儲蓄記錄、刑事記錄等。 背景 1993年6月,江澤民總書記針對當時中國存在的大量現金的發行與流通、資金的體外循環,以及經濟犯罪等問題,為穩定金融秩序、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深化金融改革、加速金融商貿現代化建設,倡導在全民推廣使用信用卡。當時江總書記向陪同他視察中國人民銀行沙河清算中心的電子工業部胡啟立部長和中國人民銀行陳元副行長等做出了重要指示。 電子部接受江總書記提出的任務後,於1993年7月組織起草了《我國金融電子化現狀與電子產業部門所做工作》、《金卡工程初探》及《關於在我國實施電子貨幣工程(即金卡工程)的總體設想》。 1993年8月9日電子部向江總書記匯報《金卡工程總體設想》,得到支持,9月4日向鄒家華副總理主持的國務院辦公會議就實施「電子貨幣工程」總體方案和立項建議做了專題匯報,得到原則同意,會議認為「我國有必要實施電子貨幣工程,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此事宜早不宜遲。」 並以國閱[1993]142號文發出《會議紀要》,明確六點意見,從而啟動了金卡工程。

其它金字工程

除「三金工程」外,其它信息化建設的「金字工程」還有: 金智工程 與教育科研有關的網絡工程。 金智工程的主體部分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示範工程」(即CERNET),1994年12月由國家計委正式批覆立項實施。CERNET由教育部主持,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0所高校承擔建設任務,包括全國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三級網絡層次結構,網絡中心設在清華大學。 金智工程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世界範圍內的資源共享、科學計算、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 金企工程 由國家經貿委所屬的經濟信息中心規劃的「全國工業生產與流通信息系統」的簡稱,於1994年底正式啟動建設。 金稅工程 與稅務信息系統有關的信息網絡工程。 金通工程 與交通信息系統有關的信息網絡工程。 金農工程 與農業信息系統有關的信息網絡工程。 金圖工程 即中國圖書館計算機網絡工程。 金衛工程 即中國醫療和衛生保健信息網絡工程。 以建設中國信息產業三金工程為己任,河北三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按照三金工程的規劃,為自己的企業名稱搭上了烙印。   [1]

參考文獻

  1. 三金工程,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