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上杭鄉江西省修水縣下轄鄉,東鄰新灣,西接杭口,南抵義寧、清水,北連西港、溪口。四面通衢,南通武寧、九江,北進湖北崇陽,通三縣而鄰六鎮。距修水縣城僅30公里。 [1]

上杭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的丘陵地區,境內山巒起伏,景色秀麗,氣候宜人。

中文名稱: 上杭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江西省九江市

郵政區碼: 332435

地理位置: 修水縣西北部

面 積: 59平方千米

人 口: 18367人

車牌代碼: 贛G

目錄

鄉鎮簡介

地理位置

上杭鄉位於江西省修水縣城西北部,北鄰新灣鄉,南靠杭口鎮,東接四都鎮,西連溪口鎮、西港鎮,距修水縣城30公里,版圖面積為58.6平方公里,擁有山地面積5.4萬畝,其中公益林3萬畝,耕地面積9525萬畝,鄉政府駐觀音灣,轄杏港、老莊、十二坊、新莊、上杭、渣林橋、棋盤、雙鄄等8個村委會,15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885戶,總人口19710人。

自然狀況

上杭鄉屬於丘陵地區,境內山巒起伏,景色秀麗,氣候宜人。巍巍九龍山橫亘東北,滔滔杭河水貫穿東西。上杭鄉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為17.6℃,年平均降雨量為1560—1650毫米。年日照時數1935.7小時,主導風向為NNE,其次為NE、SW,多年平均風速為2.7/秒,以靜風頻率最多,次為北偏東風。

社會經濟

上杭鄉下轄8個村民委員會,137個自然村,151個村民小組。全鄉總人口19710,共4885戶,其中集鎮居住人口4263人。 經濟以農業為主。2016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2511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6083.3萬元,工業總產值1560萬元。農作物主要有水稻、蔬菜、吊瓜、菜葉、蠶桑等農民人均純收入4082.5元。

資源概況

土地資源:全鄉土地總面積58.6平方公里,山地面積5.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9525畝),丘陵面積占50%,低丘崗地面積占35%。

水利資源:全鄉境內河流主要杭河穿境而過,還有移坑水庫、東坑水庫、硃砂源水庫、蘆坑水庫4四座小二型水庫,庫容量為239.8萬立方米。

林業資源:上杭鄉依託丘陵地區優勢,大力發展經濟林種植,現有茶園4920畝、油茶2000畝、蠶桑1300畝。

行政區劃

轄杏港、老莊、十二坊、新莊、上杭、渣林橋、棋盤、雙鄄等8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觀音灣。

經濟概況

上杭鄉距縣城30公里,全鄉總面積5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900畝,轄8個行政村,64個村民小組,3781戶,人口17600人,9所學校(包括一所中學)2800名學生,116名教職員工,財政供養人員146人,是省定特困鄉之一。然而,不甘落後和飽受貧困之苦的上杭人順天時倚地利得人和,立足鄉鎮、艱苦創業、發憤圖強,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原固定產130萬元的鄉建築工程公司發展到現有固定資產1200萬元的興寧建築公司,被省建設部門核定為三級建築企業,投資210萬元完成了黃沙坑到十二坊。鄉政府至查林橋6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和8公里路基礎改造工程,投資100萬元完成四所村級完小的危房改造,投資35萬元重建和加固山堰及渠道,鄉政府及內設機構的辦公條件得到改善,農業產業化帶動了全鄉種養大戶的迅速發展。

全鄉有養羊50頭以上的100戶,養豬20頭以上的50戶,養雞、養鴨500隻以上的各50戶,種植藥材專業戶80戶,總面積1000畝,栽桑5畝以上的160戶,總面積1300畝。隨着外出打工人員的逐年增多,年勞務收入1000萬以上,人民安居樂業,全鄉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通訊和文化教育事業均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上杭鄉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一糧二葉三養殖」龍頭產業,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快速發展,2006年度榮獲全縣「經濟目標管理先進單位」、「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先進單位」、「茶葉生產先進單位」、「畜牧業生產先進單位」、「黨的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七個獎項。

大力推廣水稻、黃豆等優良品種,提高複種指數,建立病蟲寄存器預報體系和預防機制,全鄉優質稻達100%,水稻播種面積達13800畝,同比增長11.5%;黃豆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同比增長12%;糧食總產量達42萬公斤,同比增長4%。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優質化、產業化」發展思路,以「三低」幫扶、小蠶專育為突破口,加大桑園管理、小蠶共育和優質蔟具推廣工作力度,組建了8個小蠶公司,湧現了陳春娥等一大批優秀養蠶能手,全年小蠶共育率達80%以上,張種產繭40公斤以上,全年收購蠶繭1670擔。圍繞「茶葉基地鄉」這個目標,加大對茶葉大戶的支持,積極幫助他們搞好土地流轉。帶領茶農到茶葉基地鄉大椿、漫江參觀學習,進行種茶技術培訓,茶農發展壯大茶葉產業的積極性高漲,新擴茶園1050畝,全鄉茶葉面積達4500畝。上杭是杭豬原種基地鄉之一,該鄉通過加大對專業大戶的扶助和指導,全面推進畜牧業的發展。通過培植、發展,現在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1戶,500頭以上的大戶4戶,100頭以上的大戶41戶,全鄉年養豬3萬頭以上。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自主建設。

茶業發展

上杭鄉把油茶和茶葉作為冬種冬擴重點產業,計劃在原有4000畝基礎上新擴茶園400畝,擴種油茶2000畝,着力推進「兩茶」向產業化發展。

上杭鄉山多地少,山地面積達5.6萬畝,多以矮山、丘陵為主,適宜大面積種植茶葉和油茶。作為當地傳統產業,該鄉把「兩茶」作為生態農業發展的重點大力培植。在確定產業發展目標同時,還提出五年發展目標,計劃在原有4000餘畝的基礎上擴種茶葉400畝,油茶力爭擴種2000畝,5年時間使全鄉茶園面積達到8000畝,油茶麵積達1萬畝。

在推進產業發展過程中,該鄉進一步抓好土地流轉工作,發揮產業大戶帶動作用,召開了鄉、村、組三級幹部參加的動員大會,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群眾,給群眾算好經濟效益賬,鼓勵產業大戶通過土地流轉擴大規模。從鄉財政拿出2萬元資金,對新擴茶園和油茶的大戶或產業發展積極性高的村組給予獎勵。同時,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扶助資金,實行幹部為產業大戶擔保貸款,幫助種植大戶解決資金難題。

各項舉措有效調動農民積極性,許多群眾紛紛以合租土地等形式發展「兩茶」。新莊村萬清平個人開發油茶麵積800畝,帶動全村10餘戶投入開發。此外,該鄉還把「兩茶」作為新農村建設產業建設的重點,現已在新農村試點村發展油茶200畝以上。

和諧發展

上杭鄉堅持村鎮規劃先行、環境整潔先行,全力打造環境優美、人居環境和諧的新農村面貌。積極投資投勞,開展以「六改四普及」為主要內容的治亂、治髒、治路、治水等整治工作,集中抓好房前屋後、河溝池塘、豬圈牛欄、廁所糞坑等污染源的治理。

上杭鄉是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中唯一的「片區推進」鄉鎮。為推進新農村建設,該鄉把轉變幹部機關作風與當前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改進機關作風活動中,進行技術指導,為村民排憂解難。針對上杭鄉新農村建設點多,上級獎補資金一時難以到位的情況,該鄉幹部主動出面,以個人名義為駐點自然村擔保物資,15名鄉幹部累計擔保金額近50萬元。

設立「民生熱線」,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該鄉通過向上爭取一點,自己籌一點的方式共籌集資金30萬元,對因「6·27」洪災遭到損毀的池塘、堰圳進行了維修加固。

生態農業

上杭鄉將茶葉定為農業主導產業,打造「茶葉之鄉」。以實施品牌戰略為統領,已建成兩個千畝有機茶葉基地,新建兩家名優茶葉加工廠,成立兩個茶葉生產專業合作社,構建了 以北京、上海、南昌為中心的銷售網絡。

上杭鄉多方激活民資發展畜牧業,通過培育大戶引領畜牧規模擴張。上杭鄉堅持富民與生態保護並重,鼓勵農民發展循環經濟,鄉村幹部深入村組進行種植、養殖方面的技術指導,制定發展循環經濟規劃及實施方案,使農民在發展循環經濟中增加收入。

通過大力發展豬—沼—果(桑、茶)等種養模式,上杭鄉新建沼氣池121隻,種植早熟梨、吊瓜等經濟作物600畝,水產養殖100餘畝,年純收1萬元以上的種養戶有63戶。

作為全縣唯一的新農村建設「片區推進」類鄉鎮,上杭鄉共完成了36個自然村的新農村試點建設,152戶村民翻蓋了新樓房,40%以上的家庭用上了自來水、衛生廁,6個行政村通了水泥公路,197人搬下高山遷到移民新村。上杭鄉還從提升村民素質着手,倡導文明鄉風。深入開展農村「四項教育」活動,相繼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平安和諧村莊」等評選活動。

綠化環境、美化家園是上杭鄉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結合產業發展,上杭鄉實施林業「312」規劃,全力管護好30000畝生態公益林,完成平原綠化3000畝,低改新擴油茶1000畝,完成公路及河流綠化1000畝。該鄉進一步細化植樹造林工作,引導農民積極發展庭院經濟,興花種草植樹。如今的上杭鄉,一個「村在綠中、人在畫中」的新景觀展示在人們面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