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稱「材料學院」,為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個學院,其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冶金系,1997年7月8日由原材料科學系與材料工程系合併建立學院。該學院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是中國首批重點一級學科;2003年,在國家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進行的學科評估活動中,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被評為全國第一。

該學院現擁有塑性成形技術與裝備研究院、複合材料研究所、先進材料研究中心、材料製造工程中心、特種材料研究中心、輕合金精密成型工程中心、凝固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等機構。

學科建設

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有三個二級學科: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以及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兩個學科在2001年被評為重點學科,2007年材料科學與工程被認定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

目前材料學院擁有三個國家級研究基地,分別為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並有三個省部級研究基地和一個大型國際合作研究基地,即中德激光研究中心。學院近年在生物材料、複合材料、相變理論及其應用、熱處理及表面工程、信息材料製備、高溫納米材料等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學院建築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原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辦公,後遷至閔行校區,目前仍在徐匯校區擁有一棟綜合性辦公樓。

該學院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西區有材料樓群,位於南洋西路北端,數學系與物理系樓西側,占地面積45,500多平方米。樓群由7棟綜合性辦公樓和實驗樓等組成,於2003年12月開工,歷時四年全部完工,建築面積達35,000多平方米。

學院歷史

1952年:鑄工、鍛工、熱處理設置為二年制專修科。

1953年:鑄造、金屬熱處理、金屬壓力加工專業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學生,1954年起更為五年制。

1955年:成立焊接專業教研室並招收本科學生。

1957年:交通大學西遷致使部分師生員工以及教學設備遷往西安,焊接以及鑄造專業遷至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後為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1958年6月:上海市方面決定在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建立冶金學院(其後更為冶金系),設置鋼鐵冶金、金相熱處理、鋼鐵壓力加工、冶金機械設備和稀有金屬冶煉五個專業。

1963年:原機械系的鍛壓、鑄造、焊接三個專業轉入冶金系。

1965年:冶金系下屬高溫合金冶煉、金屬物理、鑄造工藝及設備、物理化學等教研室。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教學活動遭受衝擊,「系」被取消,更之以「大隊」編制,原冶金系的人員編入「二大隊」和「五大隊」。

1970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六機械工業部進行專業調整,保留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鑄造、鍛壓、焊接四個專業。

1977年9月:恢復高考,設置四年制學制,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

1978年:設立材料科學及工程研究所;煉鋼教研室改為複合材料研究室。

1981年:熱加工系改名為材料科學及工程系,下設鍛壓、焊接、鑄造、材料科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五個專業,同年上述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5年:成立複合材料研究所。

1988年5月:材料科學及工程系分解為材料科學系及材料工程系。

1991年:成立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2],並正式與1992年1月對外開放。

1994年:成立高溫材料與高溫測試開放實驗室

1994年8月:鍛壓專業析出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塑性成形工程系。

1995年3月:成立上海交通大學材料與化工研究院。1996年4月:成立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997年7月: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00年3月:成立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3年12月:閔行校區材料樓群舉行開工典禮。2005年12月:學院綜合辦公樓(即A樓)竣工。2006年2月:學院激光製造實驗樓(即E樓)竣工,並於次月舉行落成典禮。2006年5月:學院製備樓(即C樓)竣工。2007年9月:學院B樓竣工。2007年10月:學院D樓、F樓竣工。

2008年4月:學院完成由徐匯校區遷往閔行校區工作。

2010年4月:塑性成形工程系併入材料學院。

視頻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曾老師複評視頻
020考研進行時: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