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世光大修院屬萬縣教區。1930~1932年,因四川總修院發生「學潮」,萬縣教區主教王澤溥決定在渠縣天主教堂內辦大修院。將萬縣教區在四川總修院讀書的修生全部撤回。不久又遷達縣天主堂,當時為萬縣教區神哲大修院1936年遷萬縣王家坡,改為世光大修院。

中國神甫宋常五任院長。主教王澤溥去羅馬朝聖時請方濟各會的荷蘭籍林神甫和意大利籍度神甫任教員。之後,又有比利時籍齊見賢、蘭天如和羅馬尼亞籍班志雅3人任教。歷任院長有:中國神甫陳本沅、劉濟舟、張翰佐、段蔭明、廖懦忠等。該院至1949年共收修生58人,其中38人升為神甫。

先後送到羅馬傳信大學留學的有:段蔭明、陳哲敏(此2人1938年去羅馬)王尚清、楊家智(此2人1945年去羅馬)、杜應祥(1946年去羅馬)1949年還派有8名修生去檳榔嶼大修院留學。1950年停辦。

目錄

修道院

修道院其實是基督教早期禁欲主義的產物,那時有些信徒通常會在苦修士或其他聖人居住的房子邊結廬,時刻學習模仿他們的言行舉止。但這種偏極端的方式並不是所有普通人,乃至信徒所理解,為了免去麻煩,這些苦修士逐漸遠離社區居住。

這些遠離社區的苦修士在一起居住、讀書、禱告,時間長了,這些離群的修士就有了自己的社區,這就是修道院的雛形[1]。很多修道院被擴展成建築群,裡面有圖書館、神學院、食堂、宿舍、醫務室,甚至還有對外開放的教堂、穀倉、鐵匠鋪等輔助設施。但無論怎麼變換,只要被叫做修道院,裡面必然有一個(或幾個)單獨的靜修區域,通常不會對外開放,但修道院的修士後來多數可以選擇出去擔任教堂神父[2]或者講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