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世界哲學》原名《哲學譯叢》,創刊於l956年,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外國哲學刊物。開始為季刊,主要譯載蘇聯哲學論文,用《哲學研究》編輯部的名義編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當時是我國唯一譯載國外最新發表的哲學論文和哲學動態、旨在推動我國現代外國哲學研究的刊物。2002年改刊為《世界哲學》至今,為雙月刊[1],由哲學研究雜誌社出版。發行量最高時達每期13000餘冊。

目錄

歷史

《世界哲學》

原名《哲學譯叢1958~1959年底因故停刊。1961年根據學部會議精神創立《現代外國資產階級哲學資料》(月刊)和《哲學資料》(不定期)。1962年7月,《哲學資料》和《現代外國資產階級哲學資料》合併,改名為《哲學譯叢》(月刊),內部發行,商務印書館出版。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停刊。1978年復刊,改為公開發行,雙月刊。l979~1994年,國內外公開發行。l995年為專刊(一期)。1996~2002年為季刊。2002年改刊為《世界哲學》。

稿件來源

2000年以來,該刊從純粹翻譯雜誌轉變為翻譯稿與著作稿並重的外國哲學研究平台。刊物稿件來源:(1)國外現代哲學期刊翻譯;(2)國內學者學術[2]文章;(3)國外學者首發文章(含翻譯)。《世界哲學》與20餘家國外哲學專刊建立了學術聯繫。2001年參與接待了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法國哲學家德里達的學術訪問;2004年承擔了美國哲學家羅蒂訪問的全部組織工作;2007年參與接待意大利思想家艾柯的訪問。此外還協辦了2004年、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的兩屆「世界哲學日」活動。

欄目

《世界哲學》開闢了一些學術專欄。如「當代哲學地圖」,刊載對重要地區和國別當代哲學發展輪廓的研究成果;「談學論譯」,開展翻譯批評和概念史討論;「名家訪談」,登載與國內外重要思想家的對話;「誰影響了20世紀中國人的觀念」,着重反映關於現代哲學概念翻譯史的考察和研究狀況;「哲學先賢祠」,刊登關於一些重要思想家的紀念文章;「學術對話」,圍繞該刊發表的若干文章進行建設性的討論和批評;書評。

歷任編委

擔任過主編或編輯部主任的有:劉及辰、杜任之、塗紀亮、王炳文、郭官義、李樹柏。現任主編李河,編輯部主任魯旭東。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維普資訊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注意事項

經核實世界哲學在其主辦方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網站並未發布稿約和徵稿信息,請直接與期刊聯繫以免上當受騙。

投稿須知

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註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註明。

論文摘要儘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範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准。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採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採用腳註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於3條。

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後,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繫確認。

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複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誌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繫本部。

請在文稿後面註明稿件聯繫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繫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繫有關事宜。

網絡平台

2001年起,《世界哲學》與20餘家國外哲學刊物建立起了穩定的學術聯繫,同時也在國內構建起高水平的國內著譯者網絡。刊物在翻譯國外哲學期刊的同時,也刊載國內學者的著作稿。刊物還越來越多地刊發國外學者的首發稿。如今,國外哲學期刊翻譯、國外學者首發稿、國內學者著作稿已成為《世界哲學》期刊的三大支柱。2009年7月,《世界哲學》與德國歌德學院和德國文化中心合作,共同推出了「德國哲學專號」。它標誌着刊物與國外相關機構的學術合作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除出版紙質的《世界哲學》期刊外,《世界哲學》一直探討利用網絡作為雜誌的輔助和補充。經過幾年試辦網頁之後,《世界哲學》於2008年10月正式開通了世界哲學網。 《世界哲學》的幾代編者秉承「刊物是天下公器」的理想,不搞錢文交易和權文交易,始終以弘揚學術為宗旨。刊物有英語、德語和法語編輯七人,外聘網絡編輯一人,此外還有一個聯繫密切的專家團隊。

在改革期刊的同時,《世界哲學》還自覺承擔起促進國內外高端學術交流的使命,從而形成了「《世界哲學》年度論壇」。其中最有影響的論壇活動包括:「2001年《世界哲學》論壇」接待和訪談了德國思想家哈貝馬斯(隨後編輯出版《哈貝馬斯在華講演集》);「2004年《世界哲學》論壇」主持接待了美國哲學家羅蒂在中國的為期三個多星期的訪問;「2006年《世界哲學》論壇」參與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世界哲學日」活動;「2007年《世界哲學》論壇」參與接待了意大利思想家艾柯;「2009年《世界哲學》論壇」接待和訪談了美國新批判理論的代表人物南希·弗雷澤。如今,「《世界哲學》年度論壇」已成為刊物的一大品牌

視頻

世界哲學 相關視頻

聯合國與世界哲學日
蘇菲世界哲學有聲讀物20

參考文獻

  1. 發行周期月刊和雙月刊差別,搜狐,2018-01-24
  2. 「學術是不分語言的」,搜狐,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