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中和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人心所達到的中正、和諧的狀態。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的活動及 其在言行上的表現符合禮的要求,不失偏頗進而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即是 「中和」。治理者如果能夠體認並達到「中和」的狀態,以此治理天下,天地 萬物就會處於端正、恰當的位置,和諧、有序,就可以實現彼此間的共同繁榮與發展。

引例1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zhòng)節,謂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 (《禮記·中庸》) (喜怒哀樂還沒有被事物感發時的狀態,稱作「中」;喜怒哀樂表現於言行 而都能符合規範,稱作「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最普遍的 法則。治理者能夠達到「中和」,天地就能處於正位、萬物便可生長繁育了。)

引例2

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養其身者,其壽極命。 (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能夠以「中和」治理天下的人,他的德政就會極大興盛。能夠以「中和」 修養自身的人,他的壽命就會很長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