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南極中山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南極中山站(簡稱「南極中山站」或「中山站」)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在南極洲建立的科學考察站之一,於1989年2月26日建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個南極科學考察站[1]。該站地處南極大陸東部伊麗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維斯托登半島上,所在位置距離北京約12553.160公里,與北京的精確方位角為32度30分50秒:150,平均海拔高度達11米。

歷史

中山站是中國大陸在南極洲繼長城站開闢的第二個科考站,建成於1989年2月26日。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與國際社會接觸更加緊密。1980年代中國大陸開啟了此前長期為空白的南極大陸的科考事業。1983年中國大陸加入《南極條約》,1984年11月在李鵬的批示下,派遣首支南極洲考察隊到達南極,由郭琨出任隊長。1985年2月中國大陸首座科考站長城站在喬治王島菲爾德斯半島落成,中國大陸在同年十月因而成為條約協商國成員國,。

此後中國大陸開始醞釀在東南極洲新建科考站的計劃。之後國家開始派遣人員通過參觀訪問美國麥克默多站、澳大利亞凱西站等他國科考站來學習建站經驗,以及考察了澳戴維斯站、日本昭和站至羅斯海的南極沿岸一帶的地形地貌。在勘測的基礎上進行了可行性論證,擬出兩個方案:位於普里茲灣內的拉斯曼丘陵地帶和阿蒙森灣沿岸地帶,地表均無冰露岩,有可維持科考的物質條件。1988年6月20日,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與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外交部以及國家海洋局等部門聯合向國務院遞交了計劃在東南極新建科考站的的請示,並在這份請示中提議以孫中山先生之名來命名這座新的科考站。同年7月27日請示得到國務院批准。隨後在1988年10月初,一批先遣隊員抵達拉斯曼丘陵進行實地勘測,證實了此地條件相對阿蒙森灣地段更優越,經南極考察委員會討論後最終確定了中山站位置。

1988年11月20日第五次南極考察隊搭乘「極地」號從青島出發,由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德鴻率隊。艱難地穿過南極浮冰區和破除近岸崩塌浮冰後,最終於1989年1月25日趕在燃油耗盡前將2300多噸建站物資運卸到了中山站站址。同年2月26日中山站初步建成,在之後進行了不斷的擴建改造。2007年12月22日,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中山站最大的改造工程動工[2],於2010年2月28日完工。

視頻

中國南極中山站 相關視頻

南極中山站極夜期一天的夜空
走近南極科考 探訪中山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