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瓷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瓷器-(100種中國符號-3)

中國瓷器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經歷了數千年的技術革新,發展出唐三彩白瓷青瓷青花瓷五彩等種類繁多的陶瓷工藝。在中國古代宮廷中被大量的使用。[1]

瓷器的英文是「China」一詞除了指的是中國,另一個含義就是「瓷器」,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與陶瓷之間的密切關係。它是中華文明所孕育的最偉大的瑰寶。

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瓷器被西方貴族們瘋狂追捧,擁有中國瓷器是榮耀的象徵,而且當時已被作為主要貿易品之一,出口至亞洲、伊斯蘭文化圈、以及歐洲各國,其對中國的象徵意義,可與絲綢齊名。[2]

高溫燒製而成

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

3000多年前,就有原始瓷器誕生。根據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燒制出原始瓷器大約是在商朝。雖然當時的主要器皿是陶器,但是已經有不少原始瓷器在流通了。[3]

1000多年前,瓷器名窯已遍布大半個中國。千百年來中國瓷器的工藝還在不斷地革新,沒有任何國家的瓷器製作水平能企及中國。

瓷器是經由陶器發展而來,一般燒制陶器只需要700到1000°C,超過1100°C就能燒制出原始瓷器,而超過1200°C就能燒造瓷器。

在漢朝時,燒造真正瓷器的瓷窯已經十分普及,但瓷器的外形和顏色非常有限。東漢時瓷器只有青瓷和黑瓷兩種樣式,一直到東漢末年,瓷器才有了白瓷這種樣式。

瓷器的顏色區別在於釉料中鐵的含量,漢朝時製作瓷器的原料比例與溫度得不到穩定控制,品質差距極大。

中國、日本和歐美對於「瓷器」的定義不盡相同。在中國,不論坯土的玻璃化程度如何,在高溫下燒成的施釉土製器物一般都稱為「瓷器」。[4]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宋朝時,瓷器產業便開始百花齊放了,當時中國的造瓷業極為繁榮,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成了宋瓷的代表。

其中汝、官、哥三窯是青瓷的代表,定窯則是白瓷的代表,而鈞窯被評價為「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竟然可以燒出紫紅色的漸變。[5]

1004--1007年,宋景德年間,真宗皇帝趙恆命令昌南鎮燒造御用瓷器,燒造成功了有"冰肌玉骨"美譽的青白瓷(又名影青瓷),[6] 甚得真宗皇帝喜愛,於是便把他的年號"景德"賜給昌南鎮作為地名,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從此以後,這裡就叫"景德鎮"。

瓷都「景德鎮」,名稱延用至今,到現在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東漢時,便有人在這裡燒制陶瓷。到唐朝時,便能造出一種像玉一般晶瑩潤滑的青瓷和白瓷。[7]

登峰造極,史無前例

元、明兩朝,景德鎮瓷器發展迅速,成為一家獨大,作了全世界的制瓷中心。景德鎮瓷器不但海內聞名,而且海外亦然。古代東南亞、阿拉伯、非洲及歐洲地區廣為流譽,視其為富有和高貴的象徵。

清朝瓷器的藝術價值是最高的,一反古董年代越久越貴的規律。在清朝時制瓷技術突飛猛進,霽青、霽紅、甜白這三種極品釉彩燒造得登峰造極。由於康熙酷愛西洋文化,引進了西畫技法、顏料等在瓷器上作畫,於是誕生了琺瑯彩和粉彩,清朝瓷器的樣式就此變得史無前例的豐富,遠超之前歷朝歷代的瓷器水平。[8]

青花五彩

康熙青花瓷器在青花瓷製作的歷史上,有著突出的貢獻。[9]

青花從字面解釋就是「青色花紋」,是指在白底上繪以藍色圖紋的瓷器。

青花瓷採用了「釉下彩」,即在白坯上施色再塗透明釉的工藝做法。使用氧化鈷顏料在坯胎上繪出圖案後塗上無色釉,在高火燒成後顏料會呈現青藍色。通過濃淡的變化,就渲染了景物的陰陽向背,遠近疏密,使畫面的渲染富有立體感。因此康熙青花瓷器又被讚譽為「青花五彩」。[10]

五彩與三彩不同,是在白瓷的釉面上以多種顏料繪圖(不一定為五種顏色)的瓷器。首先在白底上施透明釉後高火燒成,然後在釉上繪圖,再放入被稱為「錦窯」的小型窯爐進行低溫燒制。

康熙時期的青花不僅在色彩上,獨具風格,還創新出一些新的器型,如棒槌瓶。[11]這個時期的燒造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早在十八世紀末期,康熙青花即掀起了收藏的熱潮。

瓷器收藏面向「現代」

在國外,瓷器、景德鎮與中國是一個概念。但到了近代,與國外相比,陶瓷業卻落後了許多。

現代瓷指的是1960年後,生產的瓷器作品。一些現代瓷作品尤其是能反映新中國制瓷工藝水平的瓷器,同樣具有很高的收藏與投資價值。[12]

近幾年,由於景德鎮的陶瓷藝人和藝術家們的努力,現代藝術瓷開始被海外收藏家關注,收藏家和陶瓷愛好者開始注意到,現代藝術瓷也是個不容忽視的新的收藏熱點。一些做工精美、價格較低的現代瓷器在近幾年來卻越來越被一些收藏愛好者所看好。[13]

因此不少投資者,開始瞄準了具有升值潛力的現代瓷品市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