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山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中山公園位於天安門西側,面積22餘公頃。原為遼、金時的興國寺,元代改名萬壽興國寺。明成祖朱棣興建北京宮殿時。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為社稷壇。這裡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的地方。 1914年闢為中央公園。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28年改名中山公園。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北京市中山公園地理位置,天安門西側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社稷壇建立時間1914年,占地面積,22餘公頃

目錄

1公園簡介 2歷史沿革 3旅遊路線 4主要景點 5主要建築 6地理位置

7申世遺優勢

公園簡介

秋日裡的中山公園 公園的主體建築為社稷壇,位於軸線中心,壇呈正方形,為漢白玉砌成的三層平台,壇上鋪着由全國各地進貢來的五色土。壇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是一座宏大的木構建築,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單檐廡殿頂,白石台基,無天花板。明露着梁架和斗拱,繪和 北京市中山公園

璽彩畫。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孫中山先生靈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弔唁。1928年改名中山堂。 中山堂於2002年經過經過半年多的大規模整修,於2002年11月重新對遊人開放。整修後的中山堂大廳內新建了一座漢白玉孫中山塑像。雕塑作品是由中國雕塑家學會會長程允賢歷時1年創作的,塑像高2.1米,基座和月台高1.5米。雕塑作品上方匾額寫有孫中山先生的名言"天下為公"。展出有《孫中山與北京》展覽。展覽分為序幕及"世紀偉人"、"三蒞北京"、"永恆的紀念"三部分,共展出圖片200餘幅,手書、語錄、圖表等30餘幅,孫中山先生的文稿、衣物、書籍、印章、生活用品等複製品30餘件。展覽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孫中山先生去逝的詳細病因,展出了反映治療情況的病歷和屍檢報告的複製品。並增設了大屏幕電視、觸摸屏及燈光設備。

北京市中山公園四周短牆也按方向覆蓋四色琉璃瓦。壇四周有三重圍牆,內牆四面各闢一座漢白玉門,名"欞星門"。中間一道名"壇牆",壇牆與外牆之間,北有拜殿和戢門,西有神庫和神廚、宰牲亭等。社稷壇分拜殿中山堂、壇南區、壇西區、東壇門外、壇北區等建築。壇南區內有長廊、保衛和平坊、柏樹林、南壇門石獅、水榭、四宜軒、唐花塢、蘭亭八柱亭和習禮亭。古社稷壇由壇牆、神廚、神庫、宰牲亭以及位於中軸線上的五色壇、拜殿、戟殿等組成。五色壇台由青白石砌築,台上鋪有五色壇土:南紅、西白、北黑、東青、中黃。封建社會壇土為各地進貢而來,周圍的琉璃矮牆與壇土的顏色方位一致。壇台中央設有一塊上尖下方的石柱,稱江山石或社主石。五色土壇台的設置象徵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自社稷壇改建為公園以後,在保護好古壇廟神韻的前提下,還在局部地區挖湖築橋、堆土疊石、修建亭台樓榭,先後營造了松柏交翠亭、投壺亭、格言亭、迎暉亭、水榭、唐花塢、來今雨軒、長廊、長青園、愉園、杏花村、蕙芳園等,移建了明清時禮部的習禮亭、圓明園中的蘭亭八術、原東單的克林德石牌坊改名為公理戰勝坊即今保衛和平坊以及河北大名古剎中的漢唐石獅。還有清代宮苑中的名石,如青雲片、青蓮朵、繪月、搴芝等,其中青蓮朵曾是南寧宮苑中的名石。 北京市中山公園此外,公園還在保護好古樹名木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綠化美化,園林觀賞樹木已達一百多種,初步形成了以古柏為主體、喬灌花草交相輝映的大花園。唐花塢、蕙芳園常年展出四季應時花卉,其中蘭花、梅花、杜鵑、菊花、月季等專題花展以及全園性的大型花卉展覽深受廣大中外遊客的好評。愉園裡還可以觀賞三十多種名貴品種的金魚;來今雨軒飯莊可以品嘗紅樓菜餚;公園還高有多種現代文化娛樂設施。 今天的中山公園已經成為首都和全國人民喜愛的遊覽、休息和參加各種文化活動的場所。

歷史沿革

1913年民國政府接管了社稷壇,開始募集捐款,準備將其闢為公園。 北京市中山公園 1914年10月10日社稷壇對普通民眾開放,稱中央公園,是北京最早成為公園的皇家園林之一。公園開放前,短時間內進行了大面積的整修,開闢了面對長安街的正門,鑿開了東壇門的圍牆,修成了月亮門的樣式。 1915年以後,又在園中添建了河塘、疊石和其他建築,社稷壇的戟門也被改為殿堂。1925年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曾停放在園內的拜殿。 1928年由北平特別市長何其鞏 等愛國人士把中央公園改為中山公園。在闢為中央公園後,除保留社稷壇外,先後營造了松柏交翠亭、格言亭、蕙芳園等景觀,還把習禮亭、蘭亭八柱亭、保衛和平坊及河北大名古剎的宋代石獅移入園中,園中還安放了多塊清代宮苑中的名石。 1937年日本占領北平後,改為北平公園,10月後又改成中央公園。 1945年抗戰勝利後恢復中山公園的名稱,沿用至今。 1988年中山公園被中國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旅遊路線

從南門入園,過門廳,穿過彩繪長廊,迎面看到藍琉瓦頂的由郭沫若題寫的"保衛和平"石牌坊(原稱"克林德"坊和"公理勝"坊)。北邊是成片的古柏,這些古柏大多是明代所栽。其中有7株挺拔參天,態各異的古柏相傳為遼時種植,迄今已逾千年。還有一株槐樹與柏樹相抱生。稱"槐柏合抱",至今仍枝繁葉茂,蔚為奇觀。西行到壇門,可看到一對石獅,系北宋遺物,是1918年從河北大名的一座古廟廢墟中發掘的。 公園的主體建築社稷壇位於軸線中心,壇呈正方形,為漢白玉砌成的三層平台。壇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孫中山先生靈柩。1928年改名中山堂。堂後門內兩側原列有72支鍍金銀的鐵戟,故稱戟門。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將鐵戟全部掠走。 社稷壇是呈正方形的三層高台,以漢白玉砌成,象徵着"天圓地方"之說,壇上鋪有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的五色土。社稷壇外西南面,有神廚、神庫、宰牲亭等附屬建築。 社稷壇東邊,環境清靜,稱長青園,園內疊假山、搭花棚、築花壇、置盆景。在松柏蒼翠,杉竹相映中,點綴着松柏交翠亭、投壺亭、來今雨軒等景點;西邊的唐花塢是培育各種名貴花木的溫室花房。 此外,園內還從各地遷移來一些古建築,在唐花塢以西,著名的"蘭亭碑亭"與"蘭亭八柱",原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是19l7年遷來的。亭為重檐藍瓦八角攢尖頂,立在中間的石碑上刻有"蘭亭修禊曲水流觴圖"和乾隆帝所寫的有關"蘭亭"的詩作,八根石柱上分別刻着歷代書法家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帖,是珍貴的石刻文物。1915年從清代禮部衙門移來的習禮亭,原建於鴻臚寺內,是各地初入京的文武官員和外國使臣朝謁皇帝習禮之地。 公園後部植一片柏樹林。筒子河上可划船,冬天冰封期能滑冰。隔河與故宮相輝映,波光樓影,景色如畫。

主要景點

摺疊保衛和平坊

北京市中山公園 北京市中山公園 原名"克林德碑",建於1901年,1900年6月間,我國義和團群眾殺死了德國公使克林德。1901年9月,清政府同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其中規定了"在遇害處所豎立銘志之碑"的賣國條文,不久便在東單建立了克林德碑。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1919年將其移建此處,改名"公理戰勝"坊。 1952年,在北京召開"亞洲太平洋地區和平友好會議",決定將此坊改名為"保衛和平"坊。"保衛和平"四個字為郭沫若同志所題。

古柏

公元十世紀,北京曾是遼王朝的陪都"南京",這裡是當時都城東北郊外的"興國寺"寺址。這幾棵古柏就是遼寺的遺物。其中干周最大者,達一丈九尺多。

蘭亭八柱亭

原為圓明園遺物。亭中石碑刻有蘭亭修褉圖,一面刻有清乾隆皇帝詩句。 亭中八柱上,分別刻有唐代書法家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柳公權摹寫晉代書法家王羲之蘭亭詩及明代董其昌仿柳公權蘭亭詩,清高宗、乾隆臨董其昌仿柳公權蘭亭詩墨跡。這些碑刻筆法剛勁有力,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佳作。現八柱上所字跡雖已風化,但有碑帖流傳於世。

社稷壇

北京市中山公園社稷壇,俗稱五色土。建於明永樂十九年(一四二一年)。 社稷壇是按《周禮》"左祖右社"的制度建造的,它的內外壇垣與故宮東側的太廟(現勞動人民文化宮)左右對稱。社,代表土神,稷,代表穀神,壇身為漢白玉砌築的三層方台,上鋪的五色 土按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五個方位填實,作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象徵。土台中央方形石柱,稱為"社主石"或"江山石",表示皇帝"江山永固"。 明清兩代皇帝每年二、八月都在這裡舉行祭祀儀式。

唐花塢

始建於一九一五年,一九三六年就原址重建。"唐"本作煻,為用火烘焙之意。"塢"指水邊建築。唐花塢即為鄰水的花卉溫室。重建後的唐花塢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琉璃瓦檐,頂。平面為燕翅形,當中部分做成重檐八方亭形式。整個建築古樸莊重典雅。 唐花塢是公園一年四季陳列各種名貴花卉,舉辦專題花展的地方。

習禮亭

== 清朝時此亭設在鴻臚寺內,後來移到禮部。是各地文武官吏用來熟悉、演習朝謁皇帝禮節儀式的地方。一九一四年移到本園。

槐柏合抱

這棵槐樹生於柏樹樹幹的裂縫處,兩棵樹合長在一起,天然形成,被稱為"槐柏合抱"。它是我園一處有趣的植物景觀。

主要建築

建築主要有[[社稷壇、拜殿、戟門、保衛和平坊、水榭、蘭亭碑亭、唐花塢、習禮亭、四 宜軒、迎暉亭、花廊、宰牲亭]]、格言亭、投壺亭、松柏交翠亭、來今雨軒、音樂堂、長青園、愉園和蕙芳園、兒童運動場等。

音樂堂

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坐落在市中心著名的皇家古典園林--中山公園內,東眺天安門,西鄰中南海,南望天安門廣場,優越的地理位置與獨特的人文環境賦予這座音樂殿堂無窮的魅力。 音樂堂始建於1942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1 .1萬平方米,是一座融中外不同建築風格和當代科學技術為一體的多功能、國際化水準的劇場。 音樂堂設計新穎,裝飾豪華,從舞檯燈光到音響效果,均達到一流水平。大堂占地600平方米,屋頂和地面呈平面扇形狀,牆面、柱子、地面均由金花米黃、銀線米黃等高級石材鋪裝而成,牆面在頂部藝術造型光帶及水晶吊燈、壁燈的照耀下顯得金碧輝煌。迎面回馬廊下2.5米高、25米長的巨型漢白玉浮雕展現了《自然·旋律·生命》的主題。浮雕採用現實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將中西音樂藝術貫穿始終。 北京市中山公園 演奏大廳可容納1400人,全部由乳白色大理石鑲嵌裝修而成,牆面為高級木裝飾套拼金花米黃大理石,局部鑲嵌漢白玉浮雕,座椅為硬木質靠背,上嵌紅色軟包織物,整體感覺氣派非凡。演奏大廳內還設有5個歐式貴賓風格包廂。演奏大廳舞台寬23米,深14米,台口有兩根 1.9米粗、13米高的金黃色的通天圓柱,氣勢宏偉。舞台頂部懸掛有15塊有機玻璃反聲板,具有良好的反射聲和擴散聲效果。此外,音樂堂內設有星級標準的貴賓室和可容納250人的會議室,以及電影廳和音樂韻味十足的咖啡廳。 音樂堂歷史悠久,設施優良,是展示與欣賞經典音樂藝術最理想的天地。

地理位置

公園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中華路4號 郵政編碼:100031 摺疊編輯本段申世遺優勢 全國35個中山公園申世遺 北京中山公園首選北京市中山公園 全國35個中山公園中將先推選出3個至4個率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而北京中山公園有望成為首選。昨天,在武漢閉幕的"首屆中山公園聯誼會"上,建設部有關負責同志指出,憑藉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全國35個中山公園中有條件的3個至4個應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我國共有中山公園35個,其中北京、上海、武漢、珠海等城市都有中山公園。 北京中山公園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中有着很大的優勢。據北京中山公園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參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山公園中,北京中山公園有三大優勢。首先,北京中山公園地處首都的中心,位於天安門西側,占地23萬平方米,是-座紀念性的古典壇廟園林,也是-座精美的具有濃厚民族風格的城市園林,中山公園在1988年就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次,與僅一牆之隔的故宮和同是 世界遺產的天壇、頤和園一樣,中山公園也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山公園的前身是明、清兩代的社稷壇,初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社稷壇於1914年改建成為公園,初稱中央公園,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中央公園改名為中山公園。改建後的公園在保護古壇廟神韻的前提下,先後營造了松柏交翠亭、格言亭、蕙芳園、杏花村等景區景點,移建了習禮亭、蘭亭八柱亭、保衛和平坊以及河北大名古剎的宋代石獅。還有清代宮苑中的名石,如青雲片、青蓮朵、繪月等;再次,北京中山公園的自然環境也是首屈一指的,公園環壇生長有大量的古樹,其中柏樹居多。柏樹大多是明代建壇時種植,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在眾多的古樹中又以南壇門外7株遼金時代栽植的古柏和"槐柏合抱"最具歷史價值,同時,在保護好古樹的基礎上公園還進行了大量的綠化美化。

據介紹,目前我國有世界歷史文化和自然遺產28處,而其中園林性質的文化遺產14處,北京的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壇都在世界文化遺產之列。 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過程中,中山公園還將繼續加強建設。據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還將在文化建園和深入挖掘歷史文化方面多下工夫。

參考來源

參考文獻

1 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中山公园&action=submit


2 旅遊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