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雲南省瀘西縣圖書館

雲南省瀘西縣圖書館始建於民國2年(1913年),在縣城北內原州倉舊址。民國20年(1931年),張沖將軍捐贈大批圖書《四部叢書》《四部備要》《廿四史》《叢書集成》《萬有文庫》等等,並籌資3000現洋興建圖書館。民國21年(1932年)10月動工,翌年9月竣工,為一底蘇樓式古建。

目錄

簡介

瀘西縣圖書館是一座歷史悠久、古籍文獻較為豐富的縣級公共圖書館

2009年10月,經過兩年多的建設,一座總建築面積3670.4平方米的功能齊全的新圖書館又在阿廬文化中心矗立。2010年2月1日,新館正式向讀者開放[1]。至此,瀘西縣圖書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圖書館管理、服務開始步入現代化,並天天開館為讀者服務。現在,瀘西縣圖書館除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以外,還藉助「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免費提供綠色上網空間資源的瀏覽、下載以及知識講座、電腦培訓等活動,並積極開展送書下鄉、電影放映等公益性服務。

瀘西縣圖書館設四個部門18個室:一、歷史文獻部,設有采編室、參考諮詢室、地方文獻室、資料查詢室、古籍庫、古籍修復室;二、流通借閱部,設有圖書外借室(辦卡處)、成人報刊借閱室、少兒借閱室、過報室、書庫、兒童樂園、盲人閱覽室;三、文化共享工程縣支中心,設有辦公室、中心機房、電子閱覽室、視頻播放室;四、綜合辦公室[2]

瀘西縣圖書館現有館藏圖書10萬餘冊。其中,古籍圖書16590冊。在所收藏的公元1912年以前的217種共2047冊古籍印本中,還有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以前的善本20種125冊。在此次全國古籍文獻普查活動中,瀘西縣圖書館經認定的三級甲等文獻有56冊(最早年代為1604年),三級乙等文獻有64冊。在這些珍貴文獻中,以《康熙字典》、《新編古今事文類》、《廣西府志》、《雞足山志》、《痘疹指南》、《濟陰綱目》、《五華纂訂四書大全》等古籍文獻最具特色。

2010年7月,瀘西縣圖書館建成了「瀘西文化信息資源網」,成為全省「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首家建立資源網站的圖書館。「瀘西文化信息資源網」充分整合全縣優秀文化信息資源,設立圖書、文化旅遊藝術文學、工藝、文物、物產等10餘個板塊以及國家中心的30餘個資源導航。2011年,結合我縣「旅遊二次創業」活動,聯合拍攝了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古村城子》、《撒尼鬧姑爺》和《彝族密枝節》三部專題片,並發布在文化信息資源網站上進行全民共享。瀘西縣圖書館「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建立了以圖書館為中心、以10家分館為服務網點的服務網絡,全面開發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充分發揮圖書館作為社會知識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服務中心的作用,以真正實現「文化樂民」、「文化育民」和「文化富民」。

視頻

雲南省瀘西縣圖書館 相關視頻

瀘西縣圖書館再次榮獲「國家一級圖書館」稱號
一起看看瀘西,不是很大,但是很暖!

參考文獻

  1. 瀘西縣圖書館簡介(定稿) doc,道客巴巴, 2012-09-26
  2. 瀘西縣圖書館為創建文明縣城添色彩,雲南文明網,201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