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互聯網泡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互聯網泡沫(又稱科網泡沫dot-com泡沫)是指由1995年至2001年間與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相關的投機泡沫事件。在歐美、亞洲多個股票市場中,互聯網信息技術相關企業的股價高速上升,在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指數觸及5,408.60的最高點時達到頂峰[1],且以5,048.62收盤。在此期間,西方國家的投機者看到互聯網板塊及相關領域的快速增長,紛紛向此一方面投機。然而互聯網板塊的發展是一個繁榮和蕭條的周期,互聯網熱潮有時指持續在1990年代的互聯網的穩定商業增長,以及1993年Mosaic瀏覽器為標誌的萬維網

這一時期的標誌是通常被稱為「.com」的互聯網公司不斷成立。公司可以簡單地通過在他們名字上添加「e-」前綴或是「.com」的後綴來使其股票價格增長,某作者稱其為「前綴投資」。

股價飆升和買家炒作的結合,以及風險投資的廣泛利用,為這些企業摒棄標準的商業模式創造溫床。它們突破傳統模式的底線,轉而關注於如何增加市場份額,但大部分最終都投資失敗收場。

雖然科技股泡沫破裂,但仍然有不少優秀的IT企業生存下來並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如亞馬遜公司谷歌、Netflix、PayPal、雅虎

泡沫出現前

1993年,Mosaic瀏覽器及萬維網的出現,令互聯網開始引起公眾注意。1996年,對大部分美國的上市公司而言,一個公開的網站已成為必需品。初期人們只看見互聯網具有免費出版及即時世界性信息等特性,但逐漸人們開始適應網上的雙向通信,並開啟以互聯網為介質的直接商務(電子商務)及全球性的即時組群通信。這些概念迷住不少年輕人才,他們認為這種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商業模型將會興起,並期望成為首批以新模式賺到錢的人。

這種可以低價在短時間接觸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人士、向他們銷售及通信的技術,令傳統商業信條包括廣告業、郵購銷售、顧客關係管理等因而改變。互聯網成為一種新的最佳介質,它可以即時把買家與賣家、宣傳商與顧客以低成本聯繫起來。互聯網帶來各種在數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業模型,並引來風險基金的投資。

在泡沫形成的初期,3個主要科技行業因此而得益,包括互聯網網絡基建(如WorldCom),互聯網工具軟件(如Netscape,1995年12月首次公開招股),及門戶網站(如雅虎,1996年4月首次公開招股)[2]

視頻

互聯網泡沫 相關視頻

互聯網泡沫與次貸危機
張召忠:互聯網的泡沫效應是怎麼造成的?未來的互聯網將會在哪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