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五接鎮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地處通州區西部,東與平潮鎮相鄰,南瀕長江、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西與如皋市長江鎮毗鄰,北與如皋市九華鎮相連。鎮人民政府距通州區人民政府36千米,行政區域面積80.6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五接鎮戶籍人口為38707人。

1949年,五接鎮境域屬如皋縣薛窯區五接鄉。2000年4月,與李港鄉合併,設為五接鎮。截至2020年6月,五接鎮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興五路1號。

2019年,五接鎮有工業企業174個,規模以上企業2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1]

目錄

歷史沿革

1949年,五接鎮境域屬如皋縣薛窯區五接鄉。

1956年4月,福成鄉併入,並劃歸南通縣平潮區。

1958年,成立紅光人民公社。

1959年,改名為五接人民公社。

1983年,改設為五接鄉。

2000年4月,與李港鄉合併,設為五接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五接鎮轄桃園、張大圩袁三圩、復成、開沙、李港、老木廠、天后宮8個村民委員會,李港、五接2個居民委員會,下設26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五接鎮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五接社區、李港社區、桃園村、張大圩村、袁三圩村、復成村、開沙村、李港村、老木廠村、天后宮村; 鎮人民政府駐興五路1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接鎮地處通州區西部,東與平潮鎮相鄰,南瀕長江、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西與如皋市長江鎮毗鄰,北與如皋市九華鎮相連。鎮人民政府距通州區人民政府36千米, 行政區域面積80.65平方千米。

水文

五接鎮主要河流有新捕河、大李港河、小李港河、平五河等6條,河流總長度38.5千米,河網密度2.32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小李港河,從長江流經境內,長11.3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五接鎮有耕地面積2.69萬畝,人均0.71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五接鎮轄區總人口3813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00人,城鎮化率5.2%,總人口中,男性18800人,占49.3%;女性19337人,占50.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83人。

截至2019年末,五接鎮戶籍人口為38707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五接鎮財政收入28391萬元,人均財政收入為7444.5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116萬元,增值稅13394萬元,企業所得稅2357萬元,個人所得稅2160萬元,實現全鎮生產總值28.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8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3.1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5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2.9:81.3:15.8,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41萬元。

農業

2011年,五接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1.31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生產糧食2.13萬噸,人均559千克,其中小麥0.6萬噸,水稻1.4萬噸,農業合作社15家,農業龍頭企業1家。綠色環保產品有西瓜、玉米等。

2011年,五接鎮畜牧業以飼養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76萬頭,年末存欄0.52萬頭;羊飼養量6.1萬隻,年末存欄2.3萬隻;家禽年飼養量4.1萬羽,上市3.6萬羽;畜牧業總產值253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9.4%,淡水養殖4990畝,水產品總產量0.16萬噸;漁業總產值308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3.5%,大型農業機械57台(輛)。

工業

2011年,五接鎮工業以船舶修造、鋼結構、電梯製作安裝、光學儀器、工業鋁型材料、海綿、服裝等產業為主,工業總產值121.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8家,職工3.6萬人,實現總產值111.1億元,擁有個體工商戶2154戶,民營企業200多家。

金融業

2011年,五接鎮有3家銀行分支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2.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7.52億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五接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25人,專任教師35人,小學2所,在校學生1638人,專任教師9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126人,專任教師5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1132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845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五接鎮建有風箏、刺繡博物館。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五接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個,有病床76張,有衛生專業人員46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23人,註冊護士13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5.6萬人次,住院手術340台次,出院病人2150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6萬人,參合率91%。

社會保障

2011年,五接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戶,人數11人,支出5.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6戶,人數569人,支出64.3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7人,支出22.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6人,支出6.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人次,共支出6.8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02人次,支出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5.2萬元,社會福利費8.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5萬人,參保率3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五接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5千米,投遞點8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3萬份、期刊0.5萬冊,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8萬戶,寬帶接入用戶0.9萬戶。[5]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五接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管道35千米,生產能力1.4萬立方米/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6千米,污水處理廠2座。

供電

2011年末,五接鎮鎮區有11千伏變電所1座,主變壓器2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93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供電可靠率99%。

交通運輸

2011年末,五接鎮沿江高等級公路境內長16千米,有縣鎮級公路3條,總長15.5千米,鎮區道路總長度10千米,橋樑4座,總長度240米,鎮區開通公交線路5條,有1個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6班次,日均客運量600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清朝時期小李港附近有五段連接的木橋,故名五接橋,鎮取橋名。

榮譽稱號

2021年9月,五接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