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仁壽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仁壽殿

仁壽殿,是慈禧和光緒住園期間臨朝理政,接受恭賀和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清漪園時名勤政殿,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二年(1886)重建,取《論語》中"仁者壽"之意,改名仁壽殿。

基本信息

名稱 仁壽殿 時間 清乾隆十五年
位置 頤和園東宮門 別名 勤政殿
開放時間 旺季:6:30-18:00;淡季:7:00-17:00 所屬城市 北京

簡介

仁壽殿位於頤和園東宮門內,是宮廷區的主要建築之一,乾隆清漪園時期稱"勤政殿",建於1750年,意為不忘勤理政務;

光緒年間改為今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仁壽殿坐西向東,面闊七間,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有南北九卿房。它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在頤和園居住時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為園內最主要的政治活動場所,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變法維新運動的策劃地之一。1898年光緒皇帝曾在此殿召見改良派領袖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准其專摺奏事,從而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但好景不長,由於封建保守勢力的反對,"百日維新"終歸失敗。

建築

金字大匾 仁壽殿內高懸金字大匾"壽協仁符",殿中放着慈禧、光緒朝會大臣的寶座,寶座由極名貴的紫檀木精雕而成,椅背上雕有九條金龍,寶座四周設有掌扇、鼎爐、鶴燈,甪(音路)端等。仁壽殿外最吸引人的是一隻蹲在石須彌座上的銅製怪獸,龍頭、獅尾、鹿角、牛蹄、遍體鱗甲,即為傳說中象徵富貴吉祥的麒麟。 銅鑄異獸 仁壽殿內吸引人的是一隻蹲在石須彌座上的銅鑄異獸 ,龍頭、獅尾、鹿角、牛蹄、遍體鱗甲,造型離奇怪異,是傳說中的瑞獸麒麟。 銅龍銅鳳 銅龍銅鳳 ,排列於仁壽殿前,均空腹,是帝後舉辦朝會時點燃檀香之用。當腹內燃起檀香時,香煙即從龍鳳口中裊裊冒出。我國古代歷來以龍象徵皇帝,鳳象徵皇后,習慣的設置是龍居中間,鳳靠邊側。但慈禧掌權後,便將龍鳳位置顛倒,"鳳在上,龍在下",以顯示她的權威。 鼎式香爐 鼎式香爐 ,皇家建築的特徵之一,體現皇權,象徵威嚴。每遇大朝,爐內點燃檀香和藏香,青煙繚繞,香氣襲人。

室內裝飾 仁壽殿在室內裝飾上突出一個"壽"字,在南北暖閣山牆上,分別掛有一個巨大的條幅,幅上是百隻蝙蝠捧着一個"壽",字,寓意"百福捧壽"。在殿中寶座後邊的屏風上,一共雕有二百多個壽字,用不同寫法精雕而成,把一個壽字書寫得窮工盡趣。仁壽殿四周房檐的滴水瓦上也刻上了壽字圖案,兩側各七十八個,前後各一百二十八個,共計四百十二個壽字。 峰虛五老

"峰虛五老"是頤和園仁壽殿前擺放的五塊高約4米的太湖石,院四周各一塊色暗孔奇之石,象徵一年四季。五塊湖石象徵廬山勝景五老峰,喻意長壽,稱"峰虛五老"。石頭上刻有乾隆甲子夏日詩詞一首。詩曰:"林瑟瑟,水冷冷。溪風群籟,山鳥一聲鳴。斯時斯景誰圖得,非色非空吟不成",從此詩可以斷定此石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水木明瑟"的舊物。根據記載,此石(還有其它四塊)是1937年6月頤和園從圓明園用車拉來的。 大殿匾額

外檐匾額內容:仁壽殿,意為仁者長壽之殿

內檐匾額內容:大圓寶鏡,意為:為政者智慧如同大圓寶鏡,可以洞察一切。

殿內匾額:壽協仁符,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

仁壽殿聯

原文

乾隆

星朗紫宸,明輝騰北斗;

日臨黃道,暖景側南榮。

题处

頤和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是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園中亭台樓閣上大多題有楹聯,總數達百餘副。這些楹聯或述史昭示來者,或評點山水美景,詩情畫意,令人聯想。因是皇家園林,不少楹聯宣揚了封建迷信或"君權神授"觀念,以及歌功頌德之語。

仁壽殿位於仁壽門內。仁壽殿取《論語》中"仁者壽"之意。是慈禧、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

注釋


①紫宸:唐代大明宮中第三殿內紫宸殿,以後紫宸比喻皇帝的居所。②黃道:古人認為太陽一年內繞地球所走的路徑為黃道。③南榮:指南面的屋翼,因屋檐兩頭如翼。《唐太宗詩》:"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簡析


皇帝自詡為"君權神授",其居住之地也非同凡塵。上聯寫夜景,仙宮吉祥;下聯寫晝景,具有生活情趣。

歷史典故

仁壽殿的大圓寶鏡

頤和園裡的仁壽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朝會大臣的地方。殿前寬闊的院子裡,種着四季常青的松柏樹,點綴着玲瓏剔透的太湖石,丹墀上擺着古銅寶鼎和龍鳳。大殿裡邊兒就更氣派啦,紫檀雕的高台子上擺着龍案、屏風、寶座、孔雀翎掌扇、仙鶴景泰蘭香爐。殿裡還有兩面一模一樣的大鏡子,在寶座的左右對着臉兒擺着,足有門扇那麼大。人們來到仁壽殿都愛問問這兩面大鏡子的用處。聽老輩子人說,這兩面大鏡子還真是有來歷的。

光緒皇帝有一個寵愛的妃子,叫珍妃。這珍妃生得聰明伶俐,長相又很漂亮。她知書達禮,遇事有主見,看到國家內憂外患,慈禧專權,更是憂慮不安。

光緒名為皇帝,實際上朝廷大事全是慈禧一人說了算。光緒老想親理朝政,革除弊端,挽救大清王朝,可是干生氣沒辦法。

光緒把珍妃看成是自己的知音,免不了向她發發牢騷。珍妃除了開導光緒外,也短不了出點兒主意。

慈禧最害怕有人暗地裡打她的主意,在宮裡安插了很多耳目,為她打探消息。她聽說珍妃老給光緒出主意,心裡就恨上珍妃了,老想找碴兒治珍妃的罪。

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囚禁了光緒,殺害了六君子,把光緒的老師翁同龢趕回了老家。她忙完了這幾檔子事兒,沒顧得上喘口氣兒,就開始折磨珍妃,把她打入冷宮受苦。

光緒被關起來後,連氣帶怕,就病了。可慈禧還不算完,她把光緒和珍妃召到仁壽殿,當着光緒的面,親自動手抽珍妃的嘴巴,一邊兒打還一邊罵:"打死你這個狐狸精,看你還出不出餿主意!"還咬着牙說:"誰要是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

庚子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一溜煙兒跑到了西安。逃跑之前,慈禧想起了冷宮裡的珍妃,帶着她一塊跑吧,值不得,把她留下吧,又不放心,乾脆,弄死她得啦!就叫二總管崔玉桂把珍妃騙出來,推在井裡淹死了。

後來,慈禧和八國聯軍簽訂了賣國條約,又回到了北京。當天晚上,慈禧在仁壽殿召見大臣,剛坐在寶座上,就想起在這兒打珍妃嘴巴的事兒來,不由得一陣頭皮發緊。


打那以後,慈禧說什麼也不敢到仁壽殿來了。這一下王公大臣們可為難了,按清朝的規矩,朝廷的一些重大活動得在仁壽殿進行,老佛爺參加不了,這些活動全得告吹。大伙兒一商量,就在城裡請了一位跳大神兒的,到仁壽殿捉鬼。

跳大神兒的拿着桃木寶劍,在仁壽殿裡連砍帶喊,折騰了一通,又燒了幾道符,就說鬼被他趕跑了。為了防備鬼再闖進來,跳大神兒的還叫在寶座上方掛一塊匾"大圓寶鏡"四個字,說這樣能避邪。

有的大臣看他說得太邪乎,有點半信半疑。跳大神兒的振振有詞地說:"這大圓寶鏡本是太乙真人的一塊銅鏡。漢武帝的時候,長安未央宮中鬧鬼,攪得武帝六神不安。太乙真人把這塊鏡子送給了武帝,懸在未央宮裡,從此平安無事。打那兒以後,凡是不乾淨的地方,只要寫上大圓寶鏡幾個字,神鬼就不敢來了。"

王公大臣們見他說得頭頭是道,就深信不疑,趕緊寫了塊大圓寶鏡匾,掛在仁壽殿裡。接着奏明慈禧,殿裡的鬼已被趕跑,並且高懸神匾一塊,作為避邪之物,老佛爺盡可放心。

慈禧這才戰戰兢兢來到仁壽殿朝會群臣。她坐在寶座上,不知怎麼又想起了慘死的珍妃,心裡就一陣發毛。正害怕呢,她好象聽到寶座右邊兒有人冷笑,扭頭兒一看,珍妃披頭散髮在那兒站着呢。慈禧也顧不得體面不體面啦,一頭就鑽到龍案下邊兒去了,大聲喊着:"鬼……鬼……"

李蓮英衝着大臣們罵開了:"猴崽子們,敢蒙老佛爺,你們說這塊匾有靈氣兒,能避邪,怎麼鬼又進來啦?"

這一下大臣們可嚇壞啦,問個欺君之罪,這腦袋就得搬家呀!他們連忙派人去捉那個跳大神兒的,這主意是他出的,要宰也得先宰他!

跳大神兒的被捉來了,他一聽是這麼回事兒,不但不害怕,還高興得直想笑。他想,上回在仁壽殿忙了不到兩個時辰,就撈了二十兩銀子的賞賜,這回我得想法在頤和園裡混份差事干,哪怕每月給五兩銀子呢,這可是旱澇保收的買賣,比在外邊跳大神兒強多啦!想到這兒,他就象真事兒似的說:"這匾千真萬確能避邪,它對着門掛着,鬼就不敢從門口進來,它的靈氣兒只管正面,管不了左右。這回老佛爺看見鬼在她右邊兒站着,說明鬼是從南牆上過來的。你們想想,這大圓寶鏡要是不靈驗,鬼幹嘛不走門兒走牆呢?"

王公大臣們聽了,覺得這話挺在理兒,就換了一副笑臉兒,讓跳大神兒的再想個招兒,使鬼不敢再走進仁壽殿。

跳大神兒的皺着眉頭子,好象真動了番腦筋,說:"這麼着吧,在老佛爺的寶座兩邊兒對着臉兒擺兩塊大鏡子,鬼從右邊來,有左邊兒的鏡子照它,鬼從左邊兒來,有右邊兒的鏡子照它。"

王公大臣們都說這是個好主意。很快置辦了一對大鏡子,擺在仁壽殿裡。

跳大神兒的又掐着手指頭算了一會兒,說:"這個鬼道行不小,怕以後還會跑進殿裡,驚老佛爺的聖駕。"

王公大臣們又想起了欺君之罪,一邊兒摸着後腦勺,一邊兒請跳大神兒的想個萬全之策。

跳大神兒的說:"除了我留在這兒,沒什麼好法子,為了老佛爺的聖安,我辛苦點兒也沒什麼。"

大家覺得這樣最穩妥,有事兒還可以往跳大神兒的身上推,自己不擔責任。他們聯名奏請慈禧,封跳大神兒的一個官職,讓他留在頤和園,隨時驅鬼。

慈禧就說:"封他為鎮殿將軍,賞頂戴花翎,黃馬褂。"

從此,仁壽殿裡就多了兩面大鏡子和一塊大圓寶鏡匾,還多了一位跳大神兒的鎮殿將軍。

參考資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