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漢語一級字 ,讀作xiū,最早見於甲骨文。休的本義是在樹蔭下乘涼歇息,後引申為歇息。由歇息引申為停頓,停止;安適的,歡愉的。由停頓,停止引申為取消,離棄;不,不要。[1]

[]

會意字。從人,從木,像人倚樹而息。有些「休」字木旁的上部向人旁彎曲,正像樹蔭;字亦作「庥」(「廣」可蔭蔽,與樹蔭似)。後「庥」與「休」分化成兩個字。 本義是人在樹蔭下休息。《詩·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體思。」(思:句末語氣詞)字亦作」茠」。《集韻·尤韻》:「茠,休或從。」《淮南子·精神》:「今夫繇(徭)者揭,負籠土,鹽汗交流,喘息薄喉。當此之時,得茠越下,則脫然而喜矣。」高誘註:「三輔人謂休華樹下為茠也。楚人樹上大本小如車蓋狀為越,言多蔭也。」也泛指休恩。《爾雅·釋詁下》:「休,息也。」《詩·小雅·十月之交》:「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引申指休假。《後漢書·蔡》:長休百日。」又為停止。《爾雅·釋言》:「休,戾也。」郭璞註:「戾,止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共苦戰鬥不休。」從本義又引申出樹蔭和蔭庇的意思。《漢書·孝成班倢伃傳》:「依松柏之餘休。」顏師古註:「休,蔭也。」《詩·商頌·長發》:「何天之休。」(何hè:同「荷」,承受,蒙受)。《爾雅·釋言》:「庇、庥,廕(蔭)也。」郭璞註:「今俗語呼樹為庥。」《玉篇·广部》:「庥,庇庥也。」「休」從蔭庇義又引申指美好。《爾雅·釋詁下》:「休,美也。」《漢書·武五子傳》:「遠方珍物陳於太廟,德甚休盛。」顏師古註:「體,美也。」又指喜悅。《廣雅·釋詁一》:「休,喜也。」《國語·周語下》:「為晉休戚,不忘本也。」韋昭註:「休,喜也。」成語有「休戚與共」。

目錄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韻》許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尤切,𠀤朽平聲。

美善也,慶也。《書·太甲》:實萬世無疆之休。

又《周官》:作德心逸日休。《詩·商頌》:何天之休。

又宥也。《書·呂𠛬》:雖休勿休。註:宥之也。我雖以為宥,爾惟勿宥。

又《爾雅·釋訓》:休休,儉也。疏:良士顧禮節之儉也。《詩·唐風》:良士休休。

又休沐,言休假也。一曰下沐,一曰旬休。唐法,旬休者一月三旬,遇旬則休沐,卽十日一洗沐也。

又致仕曰休。

又休息。《禮·月令》:季秋之月,霜始降,則百工休。

又《揚子·方言》:稱傀儡戲曰休,亦曰提休。

又地名。漢封楚元王子為休侯。見《史記·年表》。

又《爾雅·釋木》:休,無實李。註:一名趙李。

又蚤休,藥名。

又姓。 又休休,人名。見《五代史》。

又《集韻》:吁句切,音煦。 氣以溫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角之,本蹙於𠜶,而休於氣。

又同咻。《左傳·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註:燠休,痛念聲。

又葉虛嬌切,音囂。陸雲《贈鄭曼季詩》:拊翼墜夕,和鳴興朝。我之思之,言懷其休。

又葉匈於切,音虛。吳志《胡綜黃龍大牙賦》:含契河洛,動與道俱。天贊人和,僉曰惟休。《說文》:休在木部,人依木則休。《爾雅》:庇䕃曰休,會止木庇息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