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余新光 (1960年 - ) 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市神經外科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專業英語教育與培訓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專科醫師准入工作專家組成員。

余新光
余新光.png
主任醫師
出生 1960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主任醫師

目錄

研究方向

1.顱底外科和腦深部病變的外科治療:在國內最先提出「中央顱底」「顱底中央區」的概念,較早地採用硬膜外入路處理海綿竇病變、採用經岩骨入路處理岩斜區腦膜瘤,共完成複雜顱底手術500餘例,手術效果接近國際最好水平。曾獲第十七屆美國「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  2.在國內最早報告幾種少見腦血管病變,如「腦靜脈畸形」、「巨長椎基底動脈變異」、「腦靜脈竇血栓形成及栓塞治療」,為這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依據。  3.在腦動靜脈畸形的血管構築和血液動力學研究中,提出「高流低阻」,「低流高阻」兩種分型,提出後者與出血的相關性,提出複雜畸形「分隔構築」的特點。指導了分次栓塞治療。  4.利用神經外科條件,開展腦高級功能的定位研究,初步發現人腦額葉底面內側與「恐懼情緒管理」有關,此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5.複雜顱頸交界區畸形的研究和治療,對其進行了新的分類,改進了經口手術方法,在國內最先採用術中CT 導航進行複雜畸形的骨性減壓和釘棒系統內固定,提出頸1-2側方關節發育異常、變形在不穩定中的作用

論文論著

從事神經外科工作25年來,在神經外科理論和實踐上潛心鑽研、積極探索,發表論文70餘篇。在國內神經外科最先報告了幾種少見血管疾病,如腦靜脈畸形、巨長椎-基底動脈異常、顱內靜脈竇血栓,較早地為這些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了依據。在腦動靜脈畸形的血液動力學、血管構築學研究方面也有獨到見解。近年又開始了腦高級功能的定位研究,初步發現人腦額葉底面與恐懼管理密切關聯。臨床上,完成中央顱底腫瘤(海綿竇、岩斜區等)的手術已超過300例,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治療腦深部腫瘤近千例,效果良好。曾獲第十七屆美國賽克勒中國醫師獎,並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美國醫學名校進行學術報告。運用術中CT、導航等新技術輔助,採用新的內固定技術對複雜難治性顱頸交界畸形進行個性化治療50餘例,取得滿意效果,其論文已被國際專業雜誌採用發表。

獲得榮譽

近年,在國家重大災害的應急醫學救治中,表現出良好的軍人素質和職業道德,曾帶領醫療隊前往汶川、玉樹地震災區一線進行救治,在簡陋的條件下,實施了少見類型的創傷性寰樞椎骨折脫位手術,並取得成功。為此,獲得第五屆「中國醫師獎」。他還曾經獲得過第八屆「吳-楊獎」,2012年榮獲「中國名醫百強榜」上榜名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