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俊士,漢語詞語,拼音是jùn shì,意思是周代稱選取入太學者;才智傑出的人。[1]

[]

目錄

釋義

1、周代稱選取入太學者。 2、才智傑出的人。

出處

《禮記·王制》:「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鄭玄 註:「可使習禮者,學大學。」 孔穎達 疏:「身雖升學,亦以學未成,猶給司徒繇役;若其學業既成,免其繇役。」 唐代為取士科目之一。 《新唐書·選舉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經,有俊士,有進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歲舉之常選也。」 太平天囯 稱補廩為俊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以秀才為秀士、以補廩為俊士、以拔貢為傑士、以舉人為約士。」 《荀子·大略》:「天下國有俊士,世有賢人。」 《漢書·蒯通傳》:「彼東郭先生、 梁石君,齊之俊士也,隱居不嫁,未嘗卑節下意以求仕也。」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二回:「越王勾踐聞吳王已出境,乃與范蠡計議,發習流二千人,俊士四萬,君子六千人,從海道通江以襲吳。」 清·田蘭芳《答仲方用元韻》:「填壑既俊士,雷鳴任瓦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