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拜之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拜之交

在古典文學中是一個常見率很高的歷史典故。[1]

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後逐漸成為結拜兄弟的重要禮儀。 [2][3]

「八拜之交」典故出自於宋代徽宗時期著名文人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北宋名臣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

「八拜之交」出處

指結義為兄弟或姐妹。一般作定語。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舊時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有一故人;姓杜名確;字君實;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4]

(一)知音之交—俞伯牙、鐘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

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鐘子期

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知悉後,在鐘子期的墳前彈奏了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5]

(二)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

出自《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繆賢的門客藺相如,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澠池相會,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使趙王免受屈辱。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廉頗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藺相如的門客們甚為不平:「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哈哈一笑:「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6]

(三)膠漆之交—陳重、雷義

陳重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十餘次向太守申請,張雲不批准。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職。

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為秀才,但他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7]

鄉里遍傳他們的事跡,說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

(四)雞黍之交—張元伯、範巨卿

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

範式,字巨卿,他和汝南人張劭是朋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在太學學習。後來範式要回到鄉里,他對張劭說:「二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兩人約定了日期。

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雖然約定了日期,但是遠隔千里,你怎麼就確信無疑呢?」張劭說:「範式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式果然到了,拜見張劭的母親。[8]

(五)捨命之交—羊角哀、左伯桃

來自於「羊左」的典故。

戰國時有左伯桃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

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9]

(六)生死之交—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相識,約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焚香而拜:「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10]


(七)管鮑之交—管仲、鮑叔牙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本錢都是鮑叔牙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

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說:「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者父母,瞭解我者鮑叔牙也!」

後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11]

(八)忘年之交—孔融、禰衡

《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忘年之交,指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就是記載的孔融和禰衡兩個不同年代人之間的友誼。

孔融為孔子二十世孫,喜歡為學,博覽群書,是建安七子之一。禰衡,字正平,自以為有文才善言辯,桀驁不馴,喜歡諷刺時事,詆毀權貴,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愛他的才華。而兩人的年紀卻相差很多,禰衡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孔融已經四十歲,但這並不是妨礙兩人之間的友誼。[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