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公雞頭葉
1423122529822.jpg
圖片來源 [來自..公雞頭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公雞頭葉

漢語拼音:Gōnɡ Jī Tóu Yè
  別   名:
  性   味:味苦,性微寒
  功   能:涼血止血,清熱利濕。
  主   治:崩漏,白帶,刀傷出血,燙火傷。

公雞頭葉 中藥名。為鱗毛蕨科貫眾屬植物貫眾Cyrtomium fortunei.Smith的葉。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濕的功效。主治崩漏,白帶,刀傷出血,燙火傷。[1]

目錄

藥性簡介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貫眾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採收

全年均可採收,摘取葉,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植株高30-70cm。根莖短而斜升,連同葉柄基部密被黑褐色、闊卵狀披針形大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0-25cm,禾稈色,向上被疏鱗片;葉片長圓形至披針形,長20-45cm,寬8-15cm,基部不縮狹,一回羽狀;羽片10-20對,鐮狀披針形,有短柄,基部圓楔形,上側稍呈尖耳狀突起,邊緣有細鋸齒;葉脈網狀。孢子囊群生於內藏小脈先端,散生於羽片背面;囊群蓋圓盾形,棕色,全緣。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2300m的林緣、山谷和田埂、路旁。

資源分布

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性味

苦;微寒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清熱利濕。主崩漏;白帶;刀傷出血;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末,3-6g。外用:適量,搗絨敷;或研末調塗。

[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公雞頭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1]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