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廣州粵劇團(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蘭苑恩仇》,粵劇《蘭苑恩仇》陳自強、陳光編劇。

目錄

劇目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廣州女商家蕭十三被土匪綁架勒索,幸被進山剿匪的解放軍救出。解放後,蕭十三的生意日漸興旺,為牟取暴利,她與所謂「改邪歸正」的師爺駱忠民合謀,甚至不惜把救過自己的恩人關長勝拉下水。利慾薰心的蕭十三上了駱忠民的當,販賣假藥,害人害己。她害怕群眾鬥爭,擔心廠工會主席陳歡妹上門算賬。正在彷徨之際,蕭十三獲悉自己的侍婢、失明歌女白蘭原是陳歡妹失散的胞妹。為了保住家業與名聲,她把白蘭認作女兒。白蘭對蕭十三也知恩圖報。在剛認了「母親」,又當上了「小姐」之際,蘭苑大府內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矛盾鬥爭。

粵劇《蘭苑恩仇》1979年由廣州粵劇團一團首演,導演文少非、陳小漢、吳寶志,黃志明、陳錦心、許玉麟、丁柳英等主演。1979年獲廣東省專業創作優秀劇本獎。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蘭苑恩仇 相關視頻

詳細介紹粵劇
中國戲曲角色之男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