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凌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凌力
縮略[1]來自人生如歌
出生 1942年2月12日
陝西延安
逝世 2018年07月18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曾黎力
民族 漢族
教育程度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職業 作家、小說家
知名作品 《[少年天子]]》
星星草
北方佳人

凌力,女,本名曾黎力,漢族,1942年2月出生於延安,籍貫江西,主要獲獎作品:長篇歷史小說少年天子》獲第3屆茅盾文學獎;《暮鼓晨鐘--少年康熙》獲1995年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北京市慶祝國慶45周年徵文佳作獎;《夢斷關河》獲第二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首屆老舍文學獎和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

2018年7月18日,凌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人物簡介

凌力,1965年畢業於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研究員職稱。從事導彈工程技術工作十二年後,於1978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開始歷史研究和文學創作至今。

現任北京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第6屆全委。主要獲獎作品:長篇歷史小說<少年天子>獲第3屆茅盾文學獎;《暮鼓晨鐘——少年康熙》獲1995年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北京市慶祝國慶45周年徵文佳作獎;《夢斷關河》獲第二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首屆老舍文學獎和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其它作品《星星草》、《傾城傾國》、《北方佳人》等,有300多萬字《凌力文集》。

作品年表

作品年份 作品類型 作品名 作品出版社
1980年2月 中篇小說 幼年 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1980年4月 長篇歷史小說 星星草 上卷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1981年10月 長篇歷史小說 《星星草》 下卷由北京出版社出
1984年8月 中篇小說 《火炬在燃燒》 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1987年8月 長篇歷史小說 少年天子 由北京出版社出
1989年4月 中篇小說 《失落在龜茲古道的愛》 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小說》雙月刊刊出
1990年9月 清史知識叢書 《生死飲食男女--清代民俗趣談》 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1991年8月 長篇歷史小說 傾城傾國(上、下)》 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經修改
1996年8月 長篇歷史小說 《傾城傾國(上、下)》 由北京出版社出
1993年7月 長篇歷史小說 《暮鼓晨鐘—少年康熙》 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1994年12月 清史叢書 清宮之謎》中兩冊——《滄海珠》和《多情誤》 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1998年11月 《凌力文集》12卷本 由經濟日報出版社和陝西旅遊出版社聯合出版
1999年8月 長篇歷史小說 《夢斷關河》 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此外,還有散文,創作談,和其他作品約30萬字左右。
1993年 《少年天子》《少年康熙》(又名《暮鼓晨鐘》)《傾城傾國》 由台灣國際村文庫書店出版繁體字本;
1995年8月 《少年天子 由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英文本和法文本
1997年 《滄海珠》《多情誤》 由台灣國際村文庫書店出版繁體字本;
1999年10月 《柳搖金》(又名《夢斷關河》 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繁體字本

評價作品

40集電視連續劇《少年天子》是根據凌力同名小說改編的,原著小說曾經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為《少年天子》的原作者,面對自己的心血之作被改編成電視劇,凌力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之所以願意並且非常放心地把我的作品交給劉恆來改編,是因為我相信他的藝術感覺和藝術眼光。在這之前我曾看過他的文學作品也看過他的影視作品,覺得他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成熟、認真的,藝術感覺很好。」

「作為電視劇和小說是兩個不同的門類,電視劇的受眾是很大範圍的電視觀眾,讀小說的呢,可能面更寬泛,更廣,所以他必須要按照電視劇的規律對原作做修改。

劉恆的這個作品,我覺得他在精神上是把握了原作的基本東西的,人物關係、人物的精神也都是原作的東西,所以從這點上看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他為了要按電視劇的規律會作一些情節上,人物取捨上的改變,比如說原作中有一條殘明朱三太子的線,那條線對於他整個作品的整體構造有點插不進來,他就必須根據電視劇的需要把那條線去掉。去掉以後原來的一些接點就必須要重新結構,他就要加進很多新的東西,儘管加進的是些新東西,但人物的基本性格和精神面貌都維持了原來的基本走向,所以我覺得這種修改是可以接受的。

改編電視劇本來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完全原著原搬,一點不走樣,按照原來的人物、原來的情節、原來的發展,甚至是發展速度都跟原來的一樣,就是完全忠實於原著,這種改其實是比較省力氣的。像劉恆這樣呢,等於是把原來的很多東西捏碎了,重新再攢一個新的情節、新的故事,實際上是另外一次再創作,我覺得這種改編要比第一種更費力氣,但也是更見功夫的。比如說像皇后這個角色,後來被廢成靜妃的那個皇后,這個人物在原著《少年天子》中就沒有什麼筆墨,劉恆把她完全發展了,從她進宮就開始寫起,往前伸展了大概那麼三四年,但是她伸展的和整個作品的脈絡非常相符,根本看不出來有什麼痕跡,感覺是一氣呵成下來的,這樣感覺挺好的。總的來說,劉恆的改編我挺滿意的!」

當有人問及凌力的文學作品與改編後的電視劇就表現這個時代的出發點上有什麼不同之處時,凌力表示沒有什麼不同。她覺得她寫的《少年天子》寫的也是一個封建社會的悲劇。是封建專制制度的一個悲劇。因為這裡頭所有的人物,他們本性都不是壞的,但是這種制度造成他們必須要干很多壞事,要經受很多痛苦和折磨,哪怕是皇帝、哪怕是皇太后這種萬人之上的人,都要在這個制度下受到很大的傷害。從這點上講就是人性和封建專制制度矛盾的尖銳性。她覺得在電視劇裡面這點表現得也很充分。

在凌力的原著小說里,順治和烏雲珠的感情是絕對的一條主線,但在劉恆改編後的電視劇中,情節上卻大有削減,針對這一點,當我們問及凌力是否感到遺憾時,她是這樣回答的:這是電視劇呀!這是電視劇的創作人員根據他們電視劇創作需要的取捨,我沒什麼看法。遺憾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是這是兩個門類,我寫小說,我希望把這條當作主線,但是劉恆根據電視劇的創作,覺得皇后那條線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各有取捨吧!再說他也並沒有把順治和烏雲珠的這條線刪掉,對順治性格的表現上並沒有缺損。

《少年天子》這部電視劇的演員給凌力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凌力覺得這部戲中人物的塑造和演員的表演是讓她眼前一亮的東西。「比如皇后這個人物的塑造和演出,郝蕾這個演員演得相當的好,雖然很年輕,但是進入角色進入的非常好。還有演順治的鄧超,我覺得演得也非常的好,我真是沒有想到進入角色能夠進入得這麼深,對這個人物的把握能夠這麼到位,這個孩子的表演爆發力很強。

另外一個比較突出的,我覺得就是演吳良輔的李建義了,這個人物就是把中國人奴性的東西全都集中到他身上了,我覺得這個演員也演的非常好。這個人物編成現在的這個樣子,給他的戲,給他的台詞,給他的發揮的環境,我覺得都能看出劉恆的一個很好的用心。

略微感覺有些欠缺的吧,就是演吳良輔這個演員演得太好了,有時會把別人的戲奪了。他的很多語言、很多動作、習慣等好像都是經過演員精心設計過似的。就連他一伸出手來的姿勢,那個小手指頭會翹起來的這種細節的感覺都是非常好的,是那種不男不女的人在宮廷里生活的樣子,是那種當奴才人的樣子。感覺非常好!所以我說呢,跟他配戲的人,如果不努着勁兒的使勁好好演的話,從表演上來講就有點被他壓住了。總的來說吧,這台戲的演員我覺得都很認真,很努力,真的是出了幾個很好的,很有前途的好演員!」

主要作品

《少年天子》是一部描繪清朝入關後第一代皇帝順治的長篇歷史小說。 面臨明清鼎革之際的嚴峻局面,順治勵精圖治,力求變革;但不斷受到朝廷保守勢力的阻撓,政治風雲迭起。順治能書會畫,多情善感,醉心追求心嚮往之的愛情和婚姻生活;但皇帝的愛情和婚姻牽連着宮廷權力的爭奪,順治在這方面的舉措也引發了愛和恨、生與死的尖銳矛盾。終其二十三四歲的一生,順治在政治上的失敗和愛情上的破滅,反映了深刻的性格悲劇和歷史悲劇。

小說結構嚴謹,情節曲折,風格凝重,語言流暢精美,熔鑄多種技法。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使小說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本書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被譯為英、法等多種文字。

暮鼓晨鐘——少年康熙》是著名作家、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凌力創作的「百年輝煌」系列小說中的第三部。

小說以少年康熙為故事主角。康熙七歲登基,四大輔臣把持朝政,他們藉口恢復祖制,幾乎全部推翻了順治皇帝的變革措施,特別是輔政大臣鰲拜結黨營私,擅權跋扈,誅殺異已,凱覦皇位,造成政局混亂,民怨沸騰。康熙苦讀史書,勵精圖治,逐漸不滿輔政大臣的倒行逆施和自己的傀儡處境。在祖母皇太后的教誨和輔佐下,康熙採取各種方式,同鰲拜展開了錯綜而尖銳的鬥爭。在親政第三年,年紀不過十六七歲,鰲拜弒君陰謀暴露,康熙一舉擒獲了他,完全奪回了皇權。

小說以正黃施、正白旗圈地換地之爭、黃曆與西洋曆法之爭、明史案等重大歷史事件為線索,突出表現皇族勢力與輔臣之間的較量。太皇太后的老謀深算和胸有成竹、少年康熙的大智大勇和天子氣度、輔臣之間的勾心斗色、鰲拜的專權跋扈、不可一世,都在這些重大事件的展開中得到充分的表現。作者的創作特點,更多的是以人性觸摸歷史,忠於史實又高於史實,在史實的渲染描寫中展現人性受到的歷練:在政治和權力斗角面前,人性中美好的東西逐漸被剝蝕、被割斷、被遺棄。

少年康熙的皇位一次次受到威脅,要保住皇位,就要整很多人,包括很多無者。每個案件都要死人,每次死人康熙本人都要忍受良好的煎熬,在痛苦中背棄人性中的美好一面,包括友情、愛情、善良……。康熙必須按祖母的要求做一個好皇帝,向至高無上的皇權每邁一步,他內心被撕裂的痛苦就會加深一分。

小說規模宏大,情節跌宕,真實而生動地展現了康熙初年的宮廷生活與社會風貌。刻畫了眾多性格複雜、個性突出的人物,可讀性強,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是一部不可不多得的優秀長篇歷史小說。

傾城傾國》是著名作家凌力長篇系列歷史小說「百年輝煌」中的第一部。

凌力原圖鏈接[ 來自豆瓣讀書]

小說從明崇禎四年的「登州兵變」的史跡中尋找線索,以明末清初社會大動盪為背景,生動地描述了登萊巡撫孫元化從仕途的破格重用,大展其才,到朝廷猜疑,同列排擠,一步步走向佃田紓難、賣女籌餉、殺子解危、雄心破碎、時勢殺人的命運軌跡。

孫元化個人的宦海沉浮,始信而終棄的人生經歷,折射出當時的政壇宦海,奸佞當道,念欲橫行;戰場邊塞,腹背受敵,左右應付的社會怪象。小說深刻地揭示了當英雄無用武之地,必難扶大夏於將傾的歷史規律,昭示了清朝取代明朝的必然趨勢。小說中既有蒼涼悲壯的戰場戰事,又有複雜兇險的宮廷矛盾,還有貫穿始終,撼人心魄而又錯綜複雜的患難與共、生死相從的愛情。

小說文筆細膩,結構嚴謹,情節跌宕起伏,波瀾壯闊,人物形象豐富鮮活,是作家耕耘多年的嘔心瀝血之作。 《夢斷關河》是著名歷史小說家、第三屆茅質文學獎獲得者凌力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力作。小說以鴉片戰爭為歷史大背景,以刻畫崑曲藝人的命運為中心,譜寫了一部歷史上平民百姓在民族危難中義薄雲天的抗爭史,展示了一代名優與時代風雨縱模交織的愛情傳奇故事。

夢斷關河》以普通人的視角展現鴉片戰爭,不僅是創作視角和聚焦謀略的改變,而是歷史觀念和創作思想的新追求。普通人是社會生活的主體,世俗的生活普遍而永恆,只有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深處,才能反映歷史的本真。小說把普通人的生活、把人生親情的東西拉近歷史,使英雄傳奇世俗化,使血與火的硬題材軟化、感情化,從而使重大題材的宏大敘事身輕若燕、親切感人、令人耳目一新;同時讓小說人物與歷史人物哀樂與共,更便於抒發思古之幽情,使心有所容,情有所寄,並加強某種臨場境界體認的藝術效果,加大了歷史的感染力度。小說寫定海抗戰六晝夜,總兵葛雲飛壯烈犧牲仍屹立不倒,他的小妾英蘭和天壽等在硝煙未散的月夜尋屍,就寫得極為悲壯酷烈,使人聯想起魯迅介紹的德國女版畫家珂勒惠支的《農民戰爭》:母親在屍橫遍野的黑夜躬背彎腰,風燈照出她多皺的老手在翻認兒子的屍體。小說與版畫異曲同工,都不是故事性的而是生命性的敘事,是與戰爭有過真正生命體驗的碰撞,是生命對戰爭的記憶、悲憤和呼號,這種主體內在的生命體驗,直逼人物生命的本質,歷史在人物心中,超過一切旁觀冷靜的描寫和評價。這也正顯示了這種創作新路的藝術力量。[1]

視頻

緬懷 凌力:《書與人》

當代著名歷史小說家凌力逝世 曾獲得茅盾文學獎

文獻參考

  1. 凌力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