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減字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減字譜或作簡字譜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記譜法,僅用於記錄古琴曲。其屬於指法譜的一種,由更早的文字譜發展而來。

歷史

古琴減字譜唐代時已經出現,一般認為由唐代曹柔發明。

以前的古琴譜為文字譜,將指法名稱和弦序、徽位結合為文字寫成。然而文字譜十分繁複、使用不便,相傳曹柔將文字譜指法、術語中有特點的部分簡化、組合,發展為減字譜。據明蔣克謙在《琴書大全》中的記載:「制譜始於雍門周。張敷因而別譜,不行於後代。趙耶利出譜兩帙,名參古今,尋者易知。先賢製作,意取周備,然其文極繁,動越兩行,未成一句。後曹柔作減字法,尤為易曉也。」

除曹柔說以外,也有學者認為減字譜早在三國時代便已誕生,為曹植所首創。《琴苑心傳全編》中所記載的「古之為譜,分左右之指法而備立之,操之言一而譜之言數蓗其倍,迨魏植分左右指法而扭為一字」中的「魏植」便被認為是三國的曹植[1]

最初由於不同琴家對於文字譜減取的方式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從減字體系。此後從晚唐到兩宋時期為減字譜的發展期。與之前相比,這一時期一些術語得到了更加簡化,右手「繁聲」指法得到分化,左手指法也獲得了發展,以與聲韻相配。之後減字譜進一步成熟,單聲指法取代了「繁聲」指法,術語也逐漸規範,至南宋時,減字譜已經基本定型。現存最早的減字譜為南宋詞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收錄的《古怨》琴譜[2]清代大還閣琴譜》則開始採用了徽分記譜法,相鄰的徽之間分為十等分,按音位標註為「幾徽幾分」,與之前減字譜記載的相對位置相比,使得音位準確度更為提高。

除古琴譜之中,在樂器譜中也有使用減字譜。

譜字

古琴減字譜將左右手指法、音位等減筆,取偏旁或部首等按一定方式組合為譜字。減字譜通常會在曲名下標明調名,正文由譜字組成,並以小字作為旁註。一個典型的譜字上半部表示左手各指徽位,下半部則表示弦名以及右手指法。例如,譜字「Guqin notation.png」左上角的「夕」表示左手無名指,右上角的「十」表示第十徽,下方的「四」指第四弦,「勹」則表示右手中指向內撥彈。

如若譜字省去左手徽位右手指法的標記,則表明與前一譜字相同。

據統計,目前存世的減字譜有100餘種,譜字達1000餘個。

視頻

減字譜 相關視頻

音約吧:古琴減字譜如何認識
秒懂古琴·古琴的減字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