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鳳凰池》,十六回,清煙霞散人撰。煙霞散人,據今人考證,即為康雍年間劉璋。   劉璋,字於堂,號介符,號煙霞散人、樵雲山人,陽曲(今山西太原)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舉人,雍正元年(1723)任直隸深澤縣令。劉璋深諳世態,體察民情,深受百姓愛戴。任官四年,因前任縣令之咎而被解職。乾隆十年(1745)仍在世,卒年不詳。

作者簡介

劉璋(1667年?),字於堂,號介符,又號煙霞散人、樵雲山人等,清代陽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劉璋考中舉人,此後二十八年屢次參加會試受挫後,以五十八歲之年得以選授深澤縣令,劉璋任職期間,勤政愛民。他一生主要從事小說創作,在清初的小說界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劉璋是一個堅守操節,不與世同流合污的貧窮才子,在僅任數年的知縣中,為官自律,體恤民情。在大部分生涯中,他始終以一個小說家的身份從事着大量的創作活動。他以他的才情為自己在清代的小說界爭得了很重要的一席之位。

內容預覽

詞云: 肝膽兩相成,管鮑交情,詩囊劍匣酒瓢傾。不道山魈多伎倆,白晝公行。總有價連城,肯把他輕,風波轉眼使人驚,微服當年曾過宋,何況書生。 右調《浪淘沙》 話說前朝河南府洛陽縣有一才子,姓雲名劍,表字鍔穎,父名睹青,官拜兵部左侍郎,母山氏。雲生才五歲,其母山氏忽已去世。因他誕生之辰,有個同年送一口寶劍來,所以取名雲劍。那侍郎為其年四川峨嵋山有個女寇,名喚峨嵋大王,侵擾地方,朝廷差一員總兵官,叫做文斌,提兵剿滅。不料那文總兵孤軍深入,糧草不支,反被他殺得大敗。此時兵部尚書詹有威勒他納賄。那文總兵向來原是忠勇著名的,他道:「糧草不繼以致取敗,原非本職的罪。」堅意不肯,情願待罪。詹尚書大怒,就把誤國喪師的題目動了疏,穩穩的道是個斬罪,不可逃了。虧了雲侍郎一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