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越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紹興E網 的圖片

出宮回宮》,古裝戲,該劇由浙江平陽越劇團首演。

目錄

劇目介紹

該劇施小琴編於1993年,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結合之後,情投意合,引起太子李亨的警惕,心中認為原是壽王妃的楊玉環,定會利用她的特殊關係,廢他而立壽王李瑁為太子。因此設下圈套,騙楊玉環出官與壽王相會,引發夫妻感情上的糾葛,以達到貶逐楊妃、剪除李瑁、根絕後患之目的。奸相李林甫熟知內情,乘機推波助瀾,欲揭露李亨的陰謀,置他於死地。內廷總管高力士則驚恐唐宮再起殺戮,傷了大唐根本,因而竭力防範、周旋,利用唐皇求安樂怕動亂和深愛楊妃的心理,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一場奪位爭鬥化為「夫妻吵架」,終於平息風波,使飽受失和之苦的唐明皇和楊貴妃義琴瑟和鳴。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出宮回宮 相關視頻

越劇《出宮回宮》(下)
越劇《出宮回宮》(上)

參考文獻